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希望孩子不再像自己(如果明天我就不在了)

希望孩子不再像自己(如果明天我就不在了)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只要一个人记得住,你就一直存在。面对死亡,我们不是去害怕,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去创造些东西,让我们的精神能够延续。但人类繁衍生息,留存在各类文化形态内的精神属性,却是永远能够传承的,一个人对文化的影响越大,其精神的力量就越是能时代相传,留在历史上的大人物,无一不是死了但却活着的典范。我们在谈论生的时候满是欣喜和祝福,可在谈论死的过程中,除了悲戚和不舍外,我们很难打开心扉畅谈,我要如何如何死去。但纵观日本文学史,对死亡的探讨丰富得多,日本武士道切腹的行为,无不是受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尽管这种生死观走向了歧途,但勇敢面对死亡,日本人比我们坦然得多。既然死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何不坦然面对这一事实,认识人的一生,了解死亡。只有坦然了解死亡,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生命生活的意义。死亡是个体的消解和消失,这是物质生理层面的,有生命的东西,都

家好,思考事,思考人,有温度,有态度,有情怀,三言两语关注社会热点,我是微语时评。

今日清明,回老家去父亲的坟头祭奠完毕,带着儿子回家的途中,我突然想问问儿子,如果我明天离开这个世界了,你会怎么样。他看看我,很茫然的想了一会说,你不会离开的,我不想你离开啊。媳妇瞪了我一眼。

突然想借着清明的祭祖的日子,跟儿子谈谈死亡。

希望孩子不再像自己(如果明天我就不在了)(1)

孔老夫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死亡,我们其实一直比较讳莫如深,怕死,不敢面对死,是我们文化中一个明显的现象,。记得母亲在我说谁要死的时候,总是捂住我的嘴,让我知道,这种话题不宜去讨论,但我们每个人都是个生命,既然是生命,就有生,也有死,死是自然的现象,没有人能一直活下去,就连秦始皇帝遍寻长生不老药,最后都得死去。

我们在谈论生的时候满是欣喜和祝福,可在谈论死的过程中,除了悲戚和不舍外,我们很难打开心扉畅谈,我要如何如何死去。但纵观日本文学史,对死亡的探讨丰富得多,日本武士道切腹的行为,无不是受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尽管这种生死观走向了歧途,但勇敢面对死亡,日本人比我们坦然得多。

既然死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何不坦然面对这一事实,认识人的一生,了解死亡。只有坦然了解死亡,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生命生活的意义。

希望孩子不再像自己(如果明天我就不在了)(2)

死亡是个体的消解和消失,这是物质生理层面的,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死亡。

但人类繁衍生息,留存在各类文化形态内的精神属性,却是永远能够传承的,一个人对文化的影响越大,其精神的力量就越是能时代相传,留在历史上的大人物,无一不是死了但却活着的典范。

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只要一个人记得住,你就一直存在。面对死亡,我们不是去害怕,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去创造些东西,让我们的精神能够延续。

希望孩子不再像自己(如果明天我就不在了)(3)

如果我明天就不在了,我会这样告诉孩子。

孩子,如果我明天就不在了,请收起悲伤,我们生命的延续就是老人死去,小孩出生,只有出生,没有死亡的世界是不可持续的,任何事物都有新老更替,只是我们人类有了更多的感情,但爸爸给了你新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延续使命,你也有责任去继续完成这个行为,一代代传承,是必然的责任。

孩子,如果我明天就不在了,请坦然面对,肉体的消亡不要去介意,看看爸爸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予家庭、社会的创造,哪怕不起眼的一丁点,也能让你记得我,这就足够了,如果还有幸,我能让你的孩子也记得我,这岂不更好。

孩子,如果明天我就不在了,请学会长大,教育你的孩子,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死亡就像人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没有了烦恼,没有了痛苦,没有了记忆,随后肉体消散在泥土里,你也不要惧怕和抗拒死亡,过精彩的每一天,比惧怕死亡来得有意义的多。

孩子,如果明天我就不在了,请不要孤独恐惧,生命是一段旅程,死亡是我们从前一个世界走向身后一个世界的大门,这个过程使我们分离,你留在世界的这一头,而死亡后的我留在世界的那一头,但相信时间,我们终将再次相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