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给我们的启发,道德经第十章修身明道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给我们的启发,道德经第十章修身明道①载营魄抱一:载,助语词;营,本义:四周垒土而居,与房子有关,代表身体;魄,指魂魄,代表精神;抱一,一即道,本章中指身体和精神合而为一,即合于道。词句注释:天门启阖(hé),能无雌乎④?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⑤?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zhǎng)而弗宰也,是谓玄德⑥。
载营魄抱一①,能毋离乎?
抟(tuán)气致柔②,能婴儿乎?
涤除玄鉴③,能毋疵(cī)乎?
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
天门启阖(hé),能无雌乎④?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⑤?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zhǎng)而弗宰也,是谓玄德⑥。
词句注释:
①载营魄抱一:载,助语词;营,本义:四周垒土而居,与房子有关,代表身体;魄,指魂魄,代表精神;抱一,一即道,本章中指身体和精神合而为一,即合于道。
②抟气致柔:抟,本义: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凝聚之意。致柔:使之柔和。
③涤除玄鉴:涤除:即清除;玄鉴,鉴即镜子,玄鉴指深奥的镜子,意指心灵之镜、道心。
④天门启阖,能无雌乎:天门,王弼注:“天门,谓天下之所由从也”,结合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来看,玄牝即道,道亦可用“天”来代指(因“天法道”),故天门即指道之门,道之门即玄牝之门,玄牝即雌,雌能生育,道生万物。道曰有无,天门亦可表述为有无之门(亦可见《庄子·庚桑楚》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
启阖:即动静出入,在此意指生育万物。
能无雌乎:雌原指母性,这里比喻虚静柔顺。能无雌乎,其字面意思是能不需要虚静柔顺吗?意指天门生育万物需要虚静柔顺,不能再欲望纷起、妄动乱为。
⑤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知,即知道、明白、理解之意
⑥玄德:即至高之德。
经文今译:
身体与精神合抱守一,能做到不离开道吗?
凝聚精气,使之柔和,能做到如婴儿般吗?
清洗杂念,道心如镜,能做到没有瑕疵吗?
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做到无为而治吗?
天门开阖,道化万物,能做到虚静柔顺吗?
知晓大道,通达天下,能做到不自以为是吗?
生成万物,畜养万物。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参赞万物而不加以主宰,这就是至高之德。
本章解读:
本章行文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极深,需要细思方可体会其深意。本章讲修身明道,以无欲为出发点,以内圣外王为主线,从修身到治国、从悟道到行道,老子用六连问的形式引起人们深深思考:
1、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这一句话包含如下内容:
(1)能毋离乎?答案是毋离,即不分离、不离开!
(2)什么毋离呢?“营魄”毋离,“营”代表身体;魄,代表精神。身体与精神要毋离。
(3)毋离什么呢?毋离“一”,“一”即“道”。身体与精神要毋离,并且要合于道。
(4)为什么要求毋离呢?答案是:《道德经》第一章所讲“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让很多人对 “道”雾里看花,老子自己也说“玄之又玄”,但道又是“众妙之门”。
要修行如此玄奥而且重要的“道”,怎么能不重视呢?身体与精神怎么相分离呢?身体与精神怎么能离道呢?要修此“道”,身体和精神必须毋离此“道”,毋离此“道”方可观其“妙”与“徼”。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章说:“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因此要求修道者要“营魄抱一”,即形神合一毋离其道,知行合一毋离其道,这样才能潜心修行。
这第一条应该是修道最基本要求了。
2、抟气致柔,能婴儿乎?这一句话包含如下内容:
(1)能婴儿乎?答案是“能婴儿”,能做到如婴儿般!
(2)“婴儿”即初生的婴幼儿,老子谓其为“赤子”。
“婴儿”是什么样子的呢,《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说:“骨弱筋柔而握固……精之至也……和之至也。”白话即是:筋骨很柔弱但是小手却握得很牢固……精气充沛……元气淳和至极。
婴儿身体柔弱,精气流沛,元气淳和满满,富有生机,招人喜爱。婴儿的状态特点符合“道”的特点,“道”生万物富有生机,无为不争显“道”之柔弱。
(3)抟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通过提问的方式,希望人们在“营魄抱一”即形神合一之后,能凝聚收回精气,将浮躁乖戾的精气调整恢复至心平气和,达到婴儿般的柔顺状态,这样就不会烦躁妄动,才会“柔弱胜刚强”。
3、涤除玄鉴,能毋疵乎?这一句话包含如下内容:
(1)能毋疵乎?答案是能毋疵,即能做到无瑕疵。
(2)经“营魄抱一”、“抟气致柔”后,要清理已被欲望杂念污染的心灵玄鉴,去除杂念污垢,恢复清静道心,使之无疵。
上述第1-3为修道之内圣功夫。
4、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 答案是能毋以智,即无为而治。
经过“营魄抱一”、“抟气致柔”、“涤除玄鉴”三步骤之后,恢复元气,找回无为不争(即利万物而有静)的道之初心,以无为之道治国,让民众百姓自由发展,不再以巧智治国爱民,这样全社会就会达到无为而治。这是第四步:无为治国。
5、天门启阖,能无雌乎?
(1)结合《道德经》第六章来看,天门即玄牝之门,即道之门。启阖即化育万物,生生不息。
(2)天门启阖,能无雌乎?意指道发动启阖之门,化育万物众生,需要虚静柔顺,希望不要再欲望纷起、妄动乱为。
这是第五步:道化天下。
6、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这句话包含以下内容:
(1)什么是明白四达?或者明白四达什么了?从第一步营魄抱一、第二步抟气致柔、第三步涤除玄鉴,这是完成修道之内圣功夫,修的是道之“无”、为体、为原理;到第四步爱民治国、第五步天门启阖化育万物实现外王功业,修的道是之“有”、为用、为应用。
完成前面五个步骤的内容修道,达到学以致用,实现内圣外王之功业,算是明白四达了吧?修道至此算是到家了吧?
按儒家的观点来说,就是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成修身,进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圣至外王,这算是很厉害了吧?明白四达了吧?
老子表示呵呵。
(2)老子摇摇头,不以为然,曰“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又是当头一棒!什么意思?
这是长者老子是在谆谆告诫人们:要“能毋以知”,要谦虚卑下,永远不要自以为是,永远不要自以为知“道”了。因为道“玄之又玄”且为“众妙之门”,因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人生认知有限而道无限无形,做到前五个步骤怎么能算明白四达(即“有”)了呢?所以还是要以毋以知(即“无”)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了。若能明此,则为明白四达;反之便会有欲妄为,便不能营魄抱一、抟气致柔、涤除玄鉴、爱民治国、天门启阖,前功尽弃。
这是第六步,能毋以知,贵有自知之明。
上述第4-6为修道之外王功业。
通过上述分析看出,老子的答案就在其所提问题之中,可以说是所问即所答、所见即所得,直指人心。
上述六步,显示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回归无的全过程,道虽无形,但用之可显,道不远人,体道自渡。
行文到此,笔者发现,老子的六连问与易经卦的六爻排列如出一辙,详见下表:
道德经 |
易经(以乾卦为例) |
备注 | ||
第六步:明白四达 |
能毋以知 |
— |
上爻:亢龙有悔 |
外王 |
第五步:天门启阖 |
能无雌 |
— |
五爻:飞龙在天 | |
第四步:爱民治国 |
能毋以智 |
— |
四爻:或跃在渊 | |
第三步:涤除玄鉴 |
能毋疵 |
— |
三爻:终日乾乾 |
内圣 |
第二步:抟气致柔 |
能婴儿 |
— |
二爻:见龙在田 | |
第一步:营魄抱一 |
能毋离 |
— |
初爻:潜龙勿用 |
老子这是在大周守藏室读到易经了,对易经的思维模式是了然于胸,熟稔于手。
道生成万物,畜养万物。
道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参赞万物而不加以主宰。
道利万物而不争,让万物自由发展成长,是谓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