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假如我在火星,让我们向火星出发

假如我在火星,让我们向火星出发……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吗?在2020年7月底至8月初,包括中国“天问一号”在内的多个探测器将启程飞往火星。为什么要去火星?火星和地球有什么区别?

作者:吴江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

编者按:

在2020年7月底至8月初,包括中国“天问一号”在内的多个探测器将启程飞往火星。

为什么要去火星?

火星和地球有什么区别?

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吗?

……

从今天开始,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将联合科学大院,推出“奔·火”专栏,带大家解开火星之谜。

从古至今,人类始终在仰望星空,追寻无尽宇宙背后的秘密。“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这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天问》中的一句,意思是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能将它认清?

假如我在火星,让我们向火星出发(1)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就有了“五星”的说法,分别叫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人们还把地上的五大“元素”配上天上的五颗行星,从而产生了更加通俗的叫法,“金木水火土”。《史记·天官书》中记载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其中的“萤惑”就是指火星。它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以其红光荧荧似火而得名。又因在天上的视运动,时而由西往东,时而由东往西,很迷惑人,得名荧惑。此外,火星还被称作罚星、执法。《广雅·释天》中记载道,“营惑谓之罚星,或谓之执法”。

十六世纪,欧洲迎来了科技革命和文艺复兴的顶峰,丹麦天文学家谷·布拉赫(Tycho Brah),将人类肉眼观测天体的精度提高了上百倍,达到了肉眼观测的极限。他的学生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利用第谷多年积累的观测数据,推算出了火星椭圆轨道,创立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假如我在火星,让我们向火星出发(2)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十七世纪初,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人类利用望远镜打开了宇宙之窗。天文学家开始利用望远镜观测火星,并获得一系列重大的发现。1659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观测到火星的自转现象。1666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 测定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40分。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前苏联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如是说。

随着太空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初步具备了走出摇篮的能力。火星探测器将人类的观测点从地球拓展到火星,人类对于火星这位地球邻居的特性有了更深的了解。1964年11月28日美国火星探测器水手四号(Mariner 4)发射升空,于228天后接近略过火星,首度送回22张火星近距离的地面影像。

1976年7月20日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海盗一号(Viking 1)成功着陆火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火星上着陆并且成功向地球发回照片的火星探测器。

假如我在火星,让我们向火星出发(3)

海盗1号(Viking 1)火星探测器(图片来源:NASA)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在万众瞩目中被推出,获名“天问”。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除了中国,在2020年7月底至8月初的火星探测窗口,还有美国的“毅力”号和阿联酋的“希望”号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同场竞技,精彩纷呈。

朋友们,让我们向火星出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