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内蒙古保留最完整的草原:内蒙古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

内蒙古保留最完整的草原:内蒙古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小扎格斯台淖尔是沙地内各种候鸟的乐园,每到夏季,这里鸟类繁多,除百灵外还有天鹅、红嘴鸥、遗鸥、野鸭、灰鹤等。它们将爱巢筑在水边的苇杆间草丛里,产下的各色蛋散布其间,煞是可爱!(五)有着“沙地明珠”之称的小扎格斯台淖尔,距元上都遗址35公里。小扎格斯台周围是蒙古族牧民的夏营地,在领略鱼香与湖光水色的同时,您还可以体验蒙古民族骑马、唱歌、摔跤的情趣和手把肉、奶酒的香甜。小扎格斯台淖尔水面面积6700亩,其南部与乌和尔沁敖包林场原始次生林区相连,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草地、山水、林地与沙地融为一体,景致独特。“扎格斯台淖尔”,蒙古语,“有鱼的湖”,在这里,岸上青草成片、野花盛开;水中鱼儿戏耍,野鸟成群;蔚蓝的天空流动着纯色的白云;远处有成群的牛羊在太阳底下懒洋洋地吃着青草。洁白的蒙古包如点点繁星般跌落在绿色的原野上。淖尔的北岸是延绵起伏的沙丘,有许多寺庙的遗址。40年代初期,小扎格斯台淖尔北岸还建

(一) 盛开一种金黄色小花而得名。据史料记载:“金莲花,花瓣似莲较制钱稍大,作为黄色,金黄七瓣环绕其心,一基数朵若莲而小,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澜然,至秋花干而不落。结子如粟米而黑,其叶绿色瘦尖而长,或五尖或七尖”。金莲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盛开于塞北的草原,为正蓝旗富饶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秀色,难怪元代以后的文人墨客,多有对金莲花的咏赞。清朝诗人胡会恩有咏金莲花诗:仙葩生朔漠,当暑发其英,色映金沙丽,香芬玉井清,倚风无俗艳,含露有新荣,试植天池侧,芙蕖敢擅名。其诗把金莲花比作天宫瑶池边的芙蓉之美。可见金莲花虽生朔漠,却似天池仙葩!金莲花被蓝旗定为旗花。

内蒙古保留最完整的草原:内蒙古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1)

(二)闪电河古称濡水,发源于沽源与丰宁两县交界的古巴颜屯图固尔山,也就是大滩草原南侧的莽莽群山。走出崇山峻岭,遇到平坦开阔的草原,河道便呈蛇曲状蜿蜒而行。沽源坝上南高北低,闪电河由南往北流淌,纵贯沽源、正蓝旗之间的八百里金莲川,过元上都后折而东南,成为滦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水道。因其流经元上都,蒙古语称“相德因高乐”,意为“上都河”,有一种说法,闪电河其实就是上都河的蒙古语谐音误传。

(三)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因地处滦河北岸又有滦阳、滦京之称。

这样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都市,在1358年时被农末起义军所焚毁,之后又几经战乱,最终荒废成为“一座拥抱着巨大历史文明的废墟”。尽管这座古城已被战火焚毁,但它的各方面的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它不仅是元朝辉煌历史的实物见证,对于研究元朝历史及蒙元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族人民的宝贵遗产。它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原貌,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草原都城。它是一个朝代的记忆载体,同时也记录了生活在金莲川草原上的察哈尔蒙古族的伟大的历史变容。

元上都遗址于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讨论并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内蒙古保留最完整的草原:内蒙古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2)

(四)高格斯台风景区,高格斯台郭勒意为“韭菜之河”。

位于207国道120公里处以西30公里浑善达克沙地之中。这里有天然沙漠的草原风光,一条常年流淌的溪水不知疲倦地伸身草原的沙漠深处。在它无私的滋润下,林草繁盛,水草肥美,素有“空中牧场”之誉。

沉寂的沙山,静静地躺在蓝天下,反射着金色的光泽。沙链、沙丘、沙山线条多样而柔和,那些线条就像大海泛起的波浪,一层层推到天边,真可谓是“千姿百态”。沙滩上有碎碎的小脚印划出的长长的轨迹,那是沙地鼠、小野兔的杰作。它们小小的身体在远处跳跃,在空中不断划出优美的曲线。。

内蒙古保留最完整的草原:内蒙古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3)

(五)有着“沙地明珠”之称的小扎格斯台淖尔,距元上都遗址35公里。小扎格斯台周围是蒙古族牧民的夏营地,在领略鱼香与湖光水色的同时,您还可以体验蒙古民族骑马、唱歌、摔跤的情趣和手把肉、奶酒的香甜。小扎格斯台淖尔水面面积6700亩,其南部与乌和尔沁敖包林场原始次生林区相连,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草地、山水、林地与沙地融为一体,景致独特。“扎格斯台淖尔”,蒙古语,“有鱼的湖”,在这里,岸上青草成片、野花盛开;水中鱼儿戏耍,野鸟成群;蔚蓝的天空流动着纯色的白云;远处有成群的牛羊在太阳底下懒洋洋地吃着青草。洁白的蒙古包如点点繁星般跌落在绿色的原野上。淖尔的北岸是延绵起伏的沙丘,有许多寺庙的遗址。40年代初期,小扎格斯台淖尔北岸还建有白塔,淖尔四边以铁索相环。

小扎格斯台淖尔是沙地内各种候鸟的乐园,每到夏季,这里鸟类繁多,除百灵外还有天鹅、红嘴鸥、遗鸥、野鸭、灰鹤等。它们将爱巢筑在水边的苇杆间草丛里,产下的各色蛋散布其间,煞是可爱!

内蒙古保留最完整的草原:内蒙古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4)

内蒙古保留最完整的草原:内蒙古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5)

(六)乌和尔沁敖包是正蓝旗的最高峰,海拔1794米。据记载,元朝时庶民百姓称此山为万寿山,是皇家狩猎场所,忽必烈皇帝经常在此狩猎,到了清朝,才被划为察哈尔正白牛群苏鲁克祭祀敖包。它位于上都镇东北约30公里,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在群山之间。山上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林,潺潺的溪流,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还有很多可以采食的山珍野果。在山上,不仅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享受上天的恩赐;还可以到昌图敖包下的淖尔里去戏水、垂钓;而且还可以拜谒一下神秘的乌和尔沁敖包,参加庄严肃穆的祭敖包仪式。敖包是草原上特有的建筑,它可以为人指路,使人们不至于在茫茫草原上迷失方向;它还可以作为界标,划分出牧场的自然界限;它更是草原牧民们心中的神,主宰着灾患与吉祥。于是,草原敖包祭祀成为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登上高高的敖包山回首遥望,碧绿辽阔的草原在跳跃,金波滚滚的沙地在翻腾,郁郁葱葱的林木给草原与沙海增添了几分壮美!这里一年四季变幻多趣,别有洞天。春天,百鸟啼鸣,花蕾含苞待放;盛夏,满山葱绿,群花烂漫;深秋,层林浸染,秋实正茂;冬季,雪披山谷,银装素裹。密林深处,栖息着狍子、黄羊、山鸡等几十种珍禽异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又是中草药材天然宝库,芍药、当归、黄芪、山丹随处可见,所以才被人们誉为“额木其”敖包,汉意为“医生”敖包。至今当地的蒙医们还定期到山上采摘药材。

内蒙古保留最完整的草原:内蒙古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6)

还有很多好的景点等着你的发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