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分类有几种:谈大乘佛教的起源和衰落
佛教分类有几种:谈大乘佛教的起源和衰落到了现代,净土宗又兼学其他门派的各种经典,又从实修派变得学习派,又增加各种求福的方法,比如读经,烟供,放生,大乘佛教到此,已经面目全非。禅宗的没落,净土宗的求福,少林寺的武术推广,佛教权力人物出现官员化,多做官员工作,缺少修行,不知开悟为何物,大乘佛教到此,佛教徒已经面目全非,标准的末法时代。后来禅宗淘汰一切佛经和拜佛烧香的行为,主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只认可楞伽经,金刚经,心经,认为是开悟后的印心经典,认为开悟后可以看得懂,没有开悟之前靠单纯学习不会看得懂,所以是印心之作,不是看了会开悟之作。到了禅宗中期,六祖慧能说法之作六祖坛经,属于开门立派的表现,就是将金刚经,楞伽经这种看了不会开悟而用来印心的经典,放在次要位置,而六祖坛经显得更加主要,成为禅宗第一经典,后来被认为是佛经跟道家老庄的思想所结合而成,其实道家的老庄也是成道人物,思想上一致也是本来如此。到了明朝净土宗兴起,取净土三经为理
谈大乘佛教的起源和衰落。
龙树的中道和中观是大乘佛教的起源理论,也是大乘佛教的主要门派。中道在哲学角度来讲,世界公认只是一种哲学观点。是大乘佛教走向哲学思维和名词复杂化,学术化的开始。
唯识和如来藏是大乘佛教另外两大门派,从玄奘的徒弟窥基开始逐渐失传,学得好的人几乎没有,本质上属于名词众多的复杂哲学思维。
龙树的中道中观,唯识,如来藏是佛教从修行走入哲学学术类的开始,也是大乘佛教的起源,所以大乘佛教称为显学,主要以学习而非修行为主的佛教门派,在佛陀涅槃后600年才诞生,佛陀涅槃800年后才出现唯识。佛陀涅槃600年内无论从考古学还是学术界来讲,均没有大乘佛教之任何痕迹,古代佛教徒因为缺乏书籍和研究,也未知到这一事实,文化好的高僧只是知道自己核心理念来自于龙树。当代的大乘佛教权力人物杜撰认为大乘佛教在佛陀涅槃后600年内属于秘密传承状态,意思就是佛陀涅槃后600年内大乘佛教都是属于地下不能公开,见不得光的门派。被成为当代玄奘的印顺法师,也是民国四大高僧太虚法师的高徒,经过深入的研究,提出大乘非佛说,得罪了众多佛教权力人物的利益和盲目信徒的心理,而导致了一些争议。而且大乘佛教的出现,又将佛教推入烧香拜佛的传统。实际上无论考古学还是学术界都有充分表明,佛陀涅槃后600年内并没有出现佛像和烧香拜佛的现象。
后来禅宗淘汰一切佛经和拜佛烧香的行为,主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只认可楞伽经,金刚经,心经,认为是开悟后的印心经典,认为开悟后可以看得懂,没有开悟之前靠单纯学习不会看得懂,所以是印心之作,不是看了会开悟之作。到了禅宗中期,六祖慧能说法之作六祖坛经,属于开门立派的表现,就是将金刚经,楞伽经这种看了不会开悟而用来印心的经典,放在次要位置,而六祖坛经显得更加主要,成为禅宗第一经典,后来被认为是佛经跟道家老庄的思想所结合而成,其实道家的老庄也是成道人物,思想上一致也是本来如此。
到了明朝净土宗兴起,取净土三经为理论,专门以念佛为主的修行门派。大乘佛教后期只剩下实修的禅宗和净土宗。由于禅宗因为发明了参话头而将禅宗走向非人性化的修行方法,导致了禅宗的没落和净土宗的兴起。
禅宗是一个不拜佛烧香的门派,宗教色彩最低的门派。而目前大乘佛教基本只剩下净土宗,一个在明朝而兴起的后期大乘佛教新门派,推崇拜佛烧香的门派,也是一个简单到极点的门派,文盲的人只念一路阿弥陀佛即可修行,文化高的也只是取净土三经为核心。
到了现代,净土宗又兼学其他门派的各种经典,又从实修派变得学习派,又增加各种求福的方法,比如读经,烟供,放生,大乘佛教到此,已经面目全非。禅宗的没落,净土宗的求福,少林寺的武术推广,佛教权力人物出现官员化,多做官员工作,缺少修行,不知开悟为何物,大乘佛教到此,佛教徒已经面目全非,标准的末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