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铜仁学院最新发展:逐梦前行贵州铜仁学院区域一流专业建设的奋进之路

铜仁学院最新发展:逐梦前行贵州铜仁学院区域一流专业建设的奋进之路建校之处,由于缺乏本科办学经验,导致专业设置分散,专业数量增幅过快。其实,对于学校专业设置布局的现状,学校领导深感忧虑。党委书记李树新曾说,学校的专业布局“散而乱”,发展后劲不足。校长侯长林也说,我们看到了问题,如果还不进行调整,我们就会成为学校发展的罪人!从2016年开始,学校先后两次出台文件调整专业结构,主动停招生物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等专业。省高教处处长邸姜涛在学校调研时说“铜仁学院此举是壮士断腕!”。同时,强化对专业建设的实时监测,综合“三率”(协议就业与考研率,第一志愿与报到率,学生转入转出率)预警和调整专业,逐步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专业能否跟随产业发展而进行调整,是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的基本逻辑起点,也是高校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回应。从专科到本科,不仅是层次的跨越,更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转型。2006年升本以后,学校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确立了

题记:铜仁学院,一所长于艰辛、成于奋斗、兴于改革的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她历经建校之初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壮大,几经迁变,完成了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次华丽蜕变……

逐 梦 前 行

铜仁学院最新发展:逐梦前行贵州铜仁学院区域一流专业建设的奋进之路(1)

多彩贵州网讯(周永雄 谭钰)一路走来,铜仁学院建设一流专业的梦想,在时代大潮的风霜雪雨中拔节成长,在特色与创新的灿烂千阳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厘清发展思路 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从专科到本科,不仅是层次的跨越,更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转型。2006年升本以后,学校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确立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2016年,学校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晰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通识 专业 自主 项目”的“山”字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铜仁学院最新发展:逐梦前行贵州铜仁学院区域一流专业建设的奋进之路(2)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设置专业链、学科链,瞄准区域经济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提档升级等人才需求,着力打造专业、学科发展与区域产业同频共振的契合点,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了“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

以需求为导向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专业能否跟随产业发展而进行调整,是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的基本逻辑起点,也是高校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回应。

铜仁学院最新发展:逐梦前行贵州铜仁学院区域一流专业建设的奋进之路(3)

建校之处,由于缺乏本科办学经验,导致专业设置分散,专业数量增幅过快。其实,对于学校专业设置布局的现状,学校领导深感忧虑。党委书记李树新曾说,学校的专业布局“散而乱”,发展后劲不足。校长侯长林也说,我们看到了问题,如果还不进行调整,我们就会成为学校发展的罪人!从2016年开始,学校先后两次出台文件调整专业结构,主动停招生物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等专业。省高教处处长邸姜涛在学校调研时说“铜仁学院此举是壮士断腕!”。同时,强化对专业建设的实时监测,综合“三率”(协议就业与考研率,第一志愿与报到率,学生转入转出率)预警和调整专业,逐步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实施分类发展 打造区域一流专业

专业建设体现了大学人才培养的一种价值取向,其发展反映了一个专业或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和水平。

合格评估后,学校按照师范类专业、传统专业、优势专业、新办专业四个类别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分层、分类建设,并针对各专业特点和建设情况,按照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建设原则,优选部分专业构建校内一流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倾力打造区域一流专业。

铜仁学院最新发展:逐梦前行贵州铜仁学院区域一流专业建设的奋进之路(4)

学校建有各类各级专业建设平台共计11个,其中,省级专业建设平台9个,国家级专业建设平台2个。农村区域发展是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是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园林是省级一流培育专业,城乡规划是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应用物理学是省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专业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深化课程改革 夯实专业建设基础

从课程与专业的关系看,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基础,没有一流的课程,一流专业建设也就没有附着点。校长侯长林教授曾说,应用转型“越往深处越艰难,改革最难的是课程,转变最痛苦的是教师”。

铜仁学院最新发展:逐梦前行贵州铜仁学院区域一流专业建设的奋进之路(5)

从2015年开始,学校按照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思路,相继出台了《铜仁学院关于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若干意见》《铜仁学院关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设立课程建设与改革专项资金,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专项计划,积极引导教师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有计划、分阶段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着力搭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三年来,累计建设了40门应用型课程。2017年,旅游商品设计课程被列为省级一流建设课程,微分方程课程被列为省级一流培育课程。

坚持引培并重 建设一流教师队伍

大学的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是什么?最不竭的动力是什么?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答案。但对处于新建期的铜仁学院而言,一流的教师队伍则是关键,没有一流的师资,一流专业建设就是缘木求鱼。

铜仁学院最新发展:逐梦前行贵州铜仁学院区域一流专业建设的奋进之路(6)

升本以后,学校按照“用好现有教师,引进急需教师,培育未来教师”的思路,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双百工程”,以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汇聚人才,加速推进教师队伍“转型”,引进博士81人,自主培养博士30人,基本建成了一支适应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发展需要的一流教师队伍和师资团队。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05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11人,占比22%;正高级职称教师106人,占比21%;“双师双能型”教师273人。2017年,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师团队被列为省级一流教学培育团队。

激活内生动力 促进专业自我成长

专业建设成效是专业内外多要素协同的结果,内部要素是专业发展的核心,而激活专业的内生动力是建设一流专业的基本逻辑。

铜仁学院最新发展:逐梦前行贵州铜仁学院区域一流专业建设的奋进之路(7)

如何激活专业的内生动力呢?就是构建校内、校外相互融通的专业评估制度。2016年,学校完成了20个专业的评估,遴选出了视觉传达设计、农村区域发展等10个校内一流建设专业,构建了十大学科和十大专业相融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2017年,在全省的专业评估试点中,旅游管理取得了在全省高校同类专业中排名第四,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省高校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七的优异成绩,专业建设的辐射效应得到了有效彰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于铜仁学院的区域一流专业建设而言,改革的道路,只是刚刚开始。

精彩,仍在继续……

梦想,仍在飞翔……

圆梦,仍在路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