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肠切除腹腔镜手术:30年经历反复开腹手术

小肠切除腹腔镜手术:30年经历反复开腹手术内镜中心马丽黎副主任医师说,小肠是普通胃镜和结肠镜难以到达的区域,曾被认为是消化道检查“盲区”。对医生来说,通常做一例胃镜需要5-15分钟,而小肠镜则需要2-4个小时甚至更多。另外,小肠壁非常薄且血供丰富,内镜下的治疗对医生的体力和技术都是一个考验。手术团队轮番上阵、精细操作,随着瘤体慢慢变小,病灶终于解除套叠,一路回缩。由于多次手术造成的肠粘连,小肠镜每跟进一步都需要助手翻身、压肚子。经历整整6个多小时“拉锯战”,手术取得成功。根据中国小肠镜诊治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专家共识意见(2022年),对于直径>5cm的小肠巨大息肉,尤其伴有小肠套叠时,内镜下治疗发生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应增高,需在充分权衡利弊后慎重选择治疗方式。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带领团队一起讨论周女士的治疗方案,虽手术难度极高,目前国内外相关手术经验较少,但在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内镜下切除先进技

小肠切除腹腔镜手术:30年经历反复开腹手术(1)

患者手部色素沉着

54岁的周女士已被多发性肠道息肉折磨了30多年。从20岁起,她先后接受了4次外科开腹手术切除因息肉造成套叠的肠段,导致腹部形成了拉链样瘢痕。“拉链腹”不美观,而更要命的是患者因多次手术造成肠粘连,为下一次手术带来巨大风险。不久前,周女士再次发病,因巨大息肉造成肠套叠引发肠梗阻从而无法进食、消化,在当地只能保守治疗或“再开一刀”。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周女士从黑龙江慕名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诊。

经诊断,周女士患的是黑斑-息肉综合症,一种以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患癌倾向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息肉生长若超过3cm,可引起反复发作的肠梗阻、肠套叠,甚至癌变,患者需多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反复开腹手术不仅带来较大创伤,还容易引起术后肠粘连、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也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根据周女士的情况,CT影像显示小肠末端有巨大占位,息肉直径约8*5cm,由于多次手术已造成肠粘连,同时伴随肠套叠症状,常规切除方法都不能安全有效地解决问题。

根据中国小肠镜诊治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专家共识意见(2022年),对于直径>5cm的小肠巨大息肉,尤其伴有小肠套叠时,内镜下治疗发生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应增高,需在充分权衡利弊后慎重选择治疗方式。

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带领团队一起讨论周女士的治疗方案,虽手术难度极高,目前国内外相关手术经验较少,但在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内镜下切除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内镜团队在做足了准备的前提下,决定再闯禁区,进行小肠镜下巨大息肉切除术。

10月20日下午3点,手术开始。由于息肉体积巨大,一路把半米长的小肠拽入结肠里,像一个被层层包裹的鹅蛋,嵌顿其中,进退两难。分块切除缩小瘤体是唯一选择,却不料医生在切除了1/3瘤体后仍无法观察到息肉的全貌。

手术团队轮番上阵、精细操作,随着瘤体慢慢变小,病灶终于解除套叠,一路回缩。由于多次手术造成的肠粘连,小肠镜每跟进一步都需要助手翻身、压肚子。经历整整6个多小时“拉锯战”,手术取得成功。

内镜中心马丽黎副主任医师说,小肠是普通胃镜和结肠镜难以到达的区域,曾被认为是消化道检查“盲区”。对医生来说,通常做一例胃镜需要5-15分钟,而小肠镜则需要2-4个小时甚至更多。另外,小肠壁非常薄且血供丰富,内镜下的治疗对医生的体力和技术都是一个考验。

术后病理提示,这是癌变前期。这场“战役”虽打得艰难,但为病人解决了燃眉之急,更避免了癌变后患。此次手术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山内镜的微创切除又一次突破新领域,达到新高度。

自近年开展双气囊小肠镜诊疗工作以来,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已完成小肠镜下各类微创手术百余例,其中小肠镜下切除翻转憩室是中山内镜的又一创新术式,代表着内镜微创真正扫除了内镜下切除的最后盲区。2022年,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走过了整整30年。“只要是内镜能触及的范围,就是内镜治疗的阵地。”周平红教授团队将内镜手术的禁区之门一扇扇打开,在运用内镜技术治疗各类消化道疑难杂症方面不断突破,“超级微创”为患者带来更大效益。

作者:唐闻佳钟萱

编辑:唐闻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