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情况不能进养老院,封闭近两个月的养老院
四种情况不能进养老院,封闭近两个月的养老院悉心照料,把好“健康关”工作人员每天对隔离区、公共活动区等场所进行消杀。每天清晨,颐老院在严格落实做好核酸检测、体温检测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穿好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背上数十斤的消毒设备,对配送进来的厨房食材进行仔细消杀,并安排专人对长廊、楼梯、养老外围等公共场所和重点区域进行仔细喷洒。护理员们还对长者的床铺、护栏及屋内各种开关等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消杀全方位、全覆盖、不留死角。老人房间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的几率。“消毒、日常通风等是我们每天都坚持做的,也是确保一定要做好的,不能有任何马虎。”正在进行消杀的工作人员小李说道。
疫情防控期间,在实行封闭管理的养老院里,老人的生活如何,时刻牵动人心。从3月13日起,中山市南区颐老院按照部署,实施封闭式管理。全面暂停外来人员的来访探访;养老服务工作者留在院内坚守岗位,没有特殊情况不外出……南区颐老院是疫情之下中山养老机构战“疫”的一个缩影。
全封闭管理,并不是一关了之。在南区颐老院内,一套科学、贴心的,疫情防控管理模式正在有序运行,让老人和家属们暖心又放心。
精细消杀,把好“安全关”
疫情防控期间,科学消毒是颐老院封控期间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每天清晨,颐老院在严格落实做好核酸检测、体温检测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穿好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背上数十斤的消毒设备,对配送进来的厨房食材进行仔细消杀,并安排专人对长廊、楼梯、养老外围等公共场所和重点区域进行仔细喷洒。
护理员们还对长者的床铺、护栏及屋内各种开关等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消杀全方位、全覆盖、不留死角。老人房间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的几率。
“消毒、日常通风等是我们每天都坚持做的,也是确保一定要做好的,不能有任何马虎。”正在进行消杀的工作人员小李说道。
工作人员每天对隔离区、公共活动区等场所进行消杀。
悉心照料,把好“健康关”
封控期间,南区颐老院更加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由于居住在颐老院的老人大多都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基础病,颐老院及时开展老人用药摸底大调查,详细记录每一名老人所需药品,确保老人能按时按量吃药。
除了按照医嘱给老人分药、发药外,医护人员还每天给老人测量血压、测量体温、检查身体状况,并及时将老人的健康情况告知家属,让家属放心。
医生冼顺珍给李玉珍老人测量血压。
“老人营养跟得上,免疫力才能增强。” 保障老人的饮食健康也是重中之重。封闭期间,颐老院更是精心定制每天的菜谱,在日常餐饮的基础上,护理员还征求老人意见和建议,在配菜与烹饪方面下功夫,合理搭配,保证老人营养摄入。
倾情疏导,做通“心理关”
对于常年居住在颐老院的老人来说,亲人的探望是他们最期盼的事。封控期间,老人们对家人的想念,也被颐老院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工作人员连接微信视频,让刘三妹老人与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亲情沟通。
刚封院时,许多老人的家属放心不下,经常到养老院门口,向工作人员询问老人的情况。颐老院工作人员耐心向老人和家属做解释、说明工作的同时,也通过微信视频、语音等,架起了家属和老人之间的沟通桥梁。“一开始多少会有点担心,院里老人多,我们又不能随时去看望,怕护理员没办法照顾得那么细致。”甘婆婆的家属说道,“但是从封闭管理以来,颐老院的工作人员经常发老人照片、小视频给我们,她在镜头里总是笑眯眯的,看起来心情不错,气色也好,我们很放心!”
颐老院工作人员陪着老人们过生日。
老人和家属无法及时“面对面”的,工作人员还通过拍照或小视频的方式向家属“报平安”,让他们全面了解老人在院内的身体情况、精神状态,让家属放心、安心。
“看到家属对老人们的那种爱和牵挂,我们感到责任更重了,我们更要尽全力照顾好每一位老人,请家属们放心。”尽管实行封闭管理,但颐老院服务升级不断档。从院长到护理人员,再到医护人员、后勤人员都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组织老人看电视、听戏曲;带着老人做手工、玩游戏;陪着老人们过生日、唠家常、忆往事……不少工作人员还发挥文艺特长,带着老人唱歌、跳舞,为封控生活添乐趣。
护理人员“化身”美容师,为老人们修剪头发。
护理人员“化身”美容师,为老人们修剪头发、指甲,让老人有“家”的感觉,孙婆婆感慨道:“石院长他们真的是辛苦啊,从早忙到晚,她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能住得这么舒心,而且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没有那么想家了。”
可能很多老人并不知道颐老院外发生了什么,因为这“一切如常”都是颐老院工作人员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换来的。
“虽然这段时间不能回家,但与老人们朝夕相处就像和家人在一起一样,他们开心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只要疫情没有结束,我们就会继续坚守。”南区颐老院院长石彩霞说道。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杨慧荣
【通讯员】曾珺
【作者】 杨慧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