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石是怎么成功的?不入流的王石一生都在挑难走的路

王石是怎么成功的?不入流的王石一生都在挑难走的路直到10年后在剑桥赛艇队,面对全世界最优秀的队员,面对年轻小伙子们强健的体魄,黯然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应该被“劝退”的人。然而队员们没有排斥他,“你加入了就是这个团队的,你突然发现,这是非常典型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协作,更多来讲是整体,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很重要。”当年进行7 2挑战的最后一项,穿越南极前夜,王石执意要放弃一个他认为会成为拖累的女队员。那个时候信奉个人英雄主义的王石,宁愿选择跟相处多年的队长关系破裂,也不能允许任何因素干扰自己的计划,事后还以受害者的姿态面对众人。这不是王石的第一次游学,7年前,王石就曾依次前往哈佛剑桥牛津等大学学习。在哈佛,一心打算融入西方文化的他,学英语,学吃西餐,学宗教思想,却没想到《中国传统哲学课》备受欢迎,成为“镇校之课”之一。这两年,“回归未来”作为王石跨年演讲的主题,便是从哈佛种下的种子。2019的跨年演讲,王石更是带着“感恩时代”的慨叹,与

打开王石的微博,如果隐去名字,你会觉得正在看一个青年留学生的琐碎日常:凌晨5点起床读书,从公寓坐16分钟公车到图书馆泡一下午,花几分钟做午饭留时间给读资料,健身房体打卡,异国美食与文化感悟,偶尔撸猫卖个萌……

王石是怎么成功的?不入流的王石一生都在挑难走的路(1)

在人生的第三个33年,已辞去万科董事长身份的王石,本可以像大多主流成功企业家一样,享受退休后的清闲生活,他却偏要选择一条难走的路:去爱因斯坦创校的希伯来大学研究犹太文化,再开创自己的第二个品牌。

王石为什么又要去读书了?还选在小众的以色列?难道企业家退休去游学开始成为一种装饰身份的潮流?

曾经活出两个人生的游学,都学到了什么?

这不是王石的第一次游学,7年前,王石就曾依次前往哈佛剑桥牛津等大学学习。在哈佛,一心打算融入西方文化的他,学英语,学吃西餐,学宗教思想,却没想到《中国传统哲学课》备受欢迎,成为“镇校之课”之一。

这两年,“回归未来”作为王石跨年演讲的主题,便是从哈佛种下的种子。2019的跨年演讲,王石更是带着“感恩时代”的慨叹,与见证着时代变革的几代企业家们,一同讲述了在改革开放40年汹涌浪潮里的跌宕人生。

文化上的反思只是游学可以预见的必然结果,对过往成长经历的反思才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收获。

当年进行7 2挑战的最后一项,穿越南极前夜,王石执意要放弃一个他认为会成为拖累的女队员。那个时候信奉个人英雄主义的王石,宁愿选择跟相处多年的队长关系破裂,也不能允许任何因素干扰自己的计划,事后还以受害者的姿态面对众人。

王石是怎么成功的?不入流的王石一生都在挑难走的路(2)

直到10年后在剑桥赛艇队,面对全世界最优秀的队员,面对年轻小伙子们强健的体魄,黯然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应该被“劝退”的人。然而队员们没有排斥他,“你加入了就是这个团队的,你突然发现,这是非常典型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协作,更多来讲是整体,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很重要。”

回想多年前自己的执拗,王石非常羞愧。这个划了12年赛艇的“老将”,第一次在异国完成了从典型的放大的自我、超我,到无我、忘我的超越,更开阔深厚的心境滑升,宛若再生。

60岁,在商业上功成名就,本没必要再去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挑战自己;在年龄上,早已不是学力精力旺盛的黄金时代。躺在早年拼搏的基石上等待安稳退休无疑是“最佳”选择,然而在一众“去哈佛老年大学作秀”的质疑声中,以超乎常人的自律和毅力,完成着年轻时的梦想。而如今在希伯来大学的“后学生时代”,王石不再只是为了弥补系统学习的遗憾,更是带着长远的思考与明晰的目标,在深入了解以色列文化之外,也将致力于推动中以企业在生命基因、数字健康、医疗环保等高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王石是怎么成功的?不入流的王石一生都在挑难走的路(3)

“以色列最吸引我的是精准农业,尤其是滴灌技术。我此前一直有一个梦想——在 70 岁之后,到戈壁滩上去种庄稼。”

不入主流,反而自成潮流

许知远曾说:“王石拓展了这一代企业家的纬度,是为数不多的从商业领袖到社会领袖的公众人物。”

王石的确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边界,他喜欢用“斜杠人生”标签自己,而跟大部分标榜斜杠却实则玩票的人不同,王石的每一个斜杠拎出来,都不是随便玩玩。要做就做最大的房地产商,要登就登最顶的山,要飞就飞最高的距离,要学就去最顶级的学府,要记录植物就每天不辍坚持数年......

从创业之初就高调宣称的“不行贿”底线,被质疑了几十年,就坚守了几十年;游山玩水被质疑疏于管理,业绩却是最好的反击;家庭变故舆论哗然,被质疑有多深,事实证明感情就有多深;代言8848被质疑土豪,就不遗余力让世人看到品牌背后的时代感召。

王石是怎么成功的?不入流的王石一生都在挑难走的路(4)

三年前王石开始代言8848钛金手机,那个时候正是中国国产手机的混战期,以小米和华为为代表的性价比手机,拼尽全力地在 VERTU的奢侈感、IPHONE的极致体验与三星的极致硬件框定的格局之下立足。

就像没有人看好王石当年不跟随主流的“不行贿”原则,也没有人看好主流之外打算做第五部手机的8848。没有巨头背书,万元定价,另辟蹊径的“好用奢华”定位,所有这些超越当时人们对国产手机想象的特质,都成为被质疑的理由。

然而王石却清晰地看到了8848品牌的长远格局,这是对中国精英人群的重新理解,也是一种重新整合中国制造业的超越。一方面,时代正要求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形象转型,中国品牌在高端制造业上却一直缺乏想象力和运用;另一方面,中国的消费者正经历着消费升级的浪潮,精英阶层已不再满足于无法彰显自身精神气质的同质化产品。

8848恰恰是看到了这一市场需求,将以往只运用在航天、军工、高级腕表等高精尖领域的钛金技术,和国产手机从未涉足过的精工皮革,这些高端制造业的极致,广泛运用到手机上,更与国际顶级艺术团体跨界合作,愈发朝着一款理想化的产品迈进。

不做大众人手一部的街机,只在小而美的领域做到极致,做无人敢做的市场,用无人敢用的技术,8848的每一步都在超越着世人对国产手机的认知。

从曾经的不被看好,到现在40万用户的认可,如此不入主流、反而自成潮流的8848,想必也是倍受王石欣赏的原因之一。所以纵使一度被质疑,王石仍坚定地支持并宣扬品牌的超越精神,因为看到品牌的成长经历,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信条。

王石是怎么成功的?不入流的王石一生都在挑难走的路(5)

从神坛回归平凡,从个人英雄主义到团队至上,从向外冲破到向内探索,此刻的王石,不再是那个备受追捧的商业领袖,需要用登珠峰、划赛艇、飞滑翔伞等外在的自我证明来弥补童年因身高留下的自卑,反而开始回归内心,享受与自己对话。

回看过往,从创业一直坚持的“不行贿”底线,到两次登顶珠峰,再到花甲之年赴外游学,开启斜杠人生...... 似乎王石每次的人生选择都相当难走,也备受质疑,这是世人面对不跟随主流者的舆论偏见,而正是这个“不入流”的王石,在每条难走的路上,都走得如此漂亮,超越流言,超越世间的想象,超越曾经的自己,时间,最终站在了王石的这一边。

那么,退休之后的王石,还走吗?

王石是怎么成功的?不入流的王石一生都在挑难走的路(6)

1942年,丘吉尔在阿拉曼战役庆祝午宴上发表了著名演讲:“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可能只是开始的结束。”

用这段话来形容王石如今的状态,再合适不过。

2019,跨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40年,愿每一个你我也能偶尔“不入流”,踏上自己的超越之路,共同奔赴一个美好的未来。

✪ 本文为转载信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