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秦一杰公示:聊城小伙秦一杰
聊城秦一杰公示:聊城小伙秦一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能完全理解直升机高空百米索降的难度和危险性,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仅是在固定位置比如楼房上百米索降,就存在着不小的风险。秦一杰说,事实上,每增加10米,环境都要恶劣很多,必须要考虑到风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就这样,双方几经沟通,最终商定秦一杰的挑战项目——直升机高空百米11秒索降。也就是说,他要在11秒内从百米高空实施索降。◎纯属巧合11月份的一天,身为城区一家传媒公司负责人的他,原本是赴京和央视谈相关合作项目,而对方负责接洽的工作人员,正是《挑战不可能》节目组的导演。得知秦一杰曾经服役于海军特种部队的经历,节目组工作人员便试探着询问他,是否身怀某种绝技,来完成一项诸如技能、体能、脑力等多个项目的极致挑战。
回想起半个月前的那件事,秦一杰笑言,自己心里多少是有些后怕的。
秦一杰所提及的事情,是11月13日晚央视录制的一档节目,在这个名为《挑战不可能》的节目中,秦一杰挑战的项目是直升机高空百米11秒索降。也就是说,他要在11秒内从百米高空实施索降。
虽然其间有个小插曲,但不影响最后的激动人心——秦一杰的表现让众人大吃一惊,他仅用时8秒就完成了挑战,约为军方和警方快速索降速度的两倍。
事实上,这个年仅28岁的小伙子有着多重身份,退伍特种兵、公益达人、年轻创业者等多个标签集于一身。说起这其中的种种,尤其是提及此次“挑战不可能”节目的录制时,这个干练帅气的退伍军人,详述了其背后的诸多故事。
◎纯属巧合
11月份的一天,身为城区一家传媒公司负责人的他,原本是赴京和央视谈相关合作项目,而对方负责接洽的工作人员,正是《挑战不可能》节目组的导演。
得知秦一杰曾经服役于海军特种部队的经历,节目组工作人员便试探着询问他,是否身怀某种绝技,来完成一项诸如技能、体能、脑力等多个项目的极致挑战。
就这样,双方几经沟通,最终商定秦一杰的挑战项目——直升机高空百米11秒索降。也就是说,他要在11秒内从百米高空实施索降。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能完全理解直升机高空百米索降的难度和危险性,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仅是在固定位置比如楼房上百米索降,就存在着不小的风险。秦一杰说,事实上,每增加10米,环境都要恶劣很多,必须要考虑到风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虽然自己从未挑战过这个项目,也未曾有过任何一次的专业训练,他心里也有点紧张,但秦一杰最终还是决定完成这个挑战,如果能再创造一项新的纪录,那就更圆满了。
“当过兵的人都有这样的脾气,那就是面对挑战绝不后退。”秦一杰说。
◎军人血性
和偶像同登机很激动
曾想过不成功便成仁
既然决定要勇敢面对挑战,秦一杰就着手认真准备。他仔细甄别并挑选了各种索降装备,并提前进行了两次模拟训练。
“观众可能感受不到,实际上,索降的准备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就拿索降绳来说,符合条件的绳子,需要2000多块钱一条。像这种条件下的百米索降,一般绳子用完一次就近乎报废了。”秦一杰说。
事实证明,秦一杰的自信和周密准备最终帮他取得了成功。13日晚间的《挑战不可能》节目一经播出,这个来自聊城临清的退伍特种兵,就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最终,他用时8秒完成直升机高空百米索降,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
这其中,无论是百米索降的过程,还是演播室的演说,秦一杰用惊人的身手和铮铮铁骨,以及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热心公益的真情袒露,打动了评委和观众。
也正是因为如此,挑战之后,由节目嘉宾董卿、李昌钰、王力宏一致投票,将秦一杰送入荣誉殿堂。
当然,好男儿亦有真性情。“在我上学的时候,王力宏就已经火了,毫不讳言,他也是我的偶像。”秦一杰说,所以当时在他准备登机挑战的时候,一听说王力宏也要跟着登机,心里着实激动了一把。“不过,等我们一起到了空中,心里已经完全平静下来,那时候就觉得,无论是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能阻止这一次挑战了。说句真话,那时候就觉得,不成功便成仁。要真不成功,自己又有退役特种兵的身份,那可真就丢脸了。”秦一杰说,实际上,还是有军人的一种血性在鼓舞着自己。
◎善意谎言
挑战实情隐瞒家人
至情小伙心存亏欠
作为家中独子,秦一杰没有对父母的太多依赖,相反,许多事情他都喜欢“一意孤行”。
虽说此次顺利挑战成功,虽说自己在节目现场一连说了多个“很激动”“很开心”,然而,回想起现场的紧张气氛,秦一杰也感觉有些后怕。
他清晰地记得,自己在现场承受着怎样的压力,挑战开始后,他克服了直升机到达百米高空时风力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并一举取得成功。
然而,节目评委李昌钰注意到一个很多人忽视掉的细节,那就是因为速度太快,绳索和手套摩擦产生的热量太高,落地后,秦一杰最外面的那层手套已经严重损坏。秦一杰清楚地知道,如果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有所疏忽,后果将会相当严重,轻则身体受损,重则危及生命。因此,秦一杰始终对阻止他前往的父母说着宽慰的话。
这并不是秦一杰第一次在家人面前“说谎”。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地震,举国皆悲。当时,20岁的秦一杰还在服役。一听到这个消息,他就很想去灾区救援,但客观条件不允许,他就产生了退伍后组建专业救援队伍的想法。
2011年退伍后,虽然他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但一直没有放弃原来的梦想。2012年底,他成功组建了中国特战救援队,在泰安建立了培训基地。此后,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自然灾害现场,都曾留下他和他的救援队的身影。秦一杰至今还记得,雅安地震时,他和队员们采购了20吨大米,肩扛着分批徒步向灾区进军。后来,当地灾民看到这一情况,自发组织了四五十辆摩托车,带着队员赶赴受灾地。
而这些救援,他几乎都是在不告知或不完全告知家人的情况下进行的,他怕自己的行踪被父母担心。而这些,也是秦一杰感觉最为亏欠家人的地方。
◎赤子情怀
醉心公益深受祖父影响
希望爱心组织携手扶贫
在百米高空索降带给人们的震撼之余,在央视演播室内,秦一杰向大家袒露的赤子情怀同样让人动容。
成功组建中国特战救援队后,除了和队友赴灾区配合国家救援队,进行现场救援之外,秦一杰还多次组织队员到地方敬老院举办公益活动。他们和当地的政府、公益组织取得联系,经常开展局域救援。比如,有的驴友到山区探险受困,他们接到通知,也会立即赶去。
说起自己的公益之路,原本相当健谈的小伙子有点羞涩地说,这其实是颇受祖父的影响。
在秦一杰的记忆中,祖父是一个积极乐观、热情善良的人。毫不夸张地说,祖父就是秦一杰的人生偶像。
秦一杰说,他曾经听知情人讲述祖父在寒冬腊月,跳入结完冰的河里救人的事情。不仅如此,他还知道爷爷自学法律,免费帮人打官司的善举。最让秦一杰佩服的是,祖父始终保持的求知欲,而这也成为自己不断挑战未知领域的标杆和榜样。
说到公益,就不得不提及投入。秦一杰坦言,这么多年还真的没有真正统计过投入的数额,不过,自己在泰安开设一家培训学校,而学校的盈利刚好可以贴补他的公益所需。秦一杰说,大约40万元左右吧。
说到公益,秦一杰说,自己的救援队伍毕竟有其特有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如今我市不同类别的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服务已日趋成熟和自信。因此,他希望,民间公益组织通过更为密切地合作,实现爱心资源的合理调配,形成更大的合力。因为,扶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秦一杰的希望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说曾经成为过现实。
去年9月份,中国特战救援队联系了聊城另外两个公益组织——蓝豹救援队和爱心驿站,3家爱心组织负责人一拍即合,决定为中国第一贫困村运送物资。爱心驿站整理了3000余件爱心衣物,蓝豹救援队派出专业人员陪同。
由此,秦一杰说,促成全市民间公益组织特别是草根公益组织并肩作战,对壮大公益慈善力量而言,无疑大有裨益。(文/图 记者 赵艳君 赵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