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体石膏插画,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几何体石膏插画,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文字版权归李振所有图片:源自网路李振,美术学博士,副教授。研究中国美术史论,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出版专著《晚明美术思潮》,2016年完成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报告《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并出版《晚明艺术品市场研究》专著。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和《美术鉴赏》教材两部。天津“十二五”重点项目《天津社科志》编委,编写美学部分。研究重点方向还包括天津近现代美术教育,主编完成《萧朗谈艺录》一书。另外,发表论文20多篇。文字:李振原创
艺术来自生活,作品就是社会现实曲折的反映。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尖叫》就用象征性手法,充分表达出对生活的焦虑、苦恼,成为那个时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社会危机找不到出路的一种心理状态。该画是“尖叫”系列作品的一幅,蒙克用不同绘画材料绘制了四个版本,1893年的第一个版本为蛋清木板画;1893年第二个版本为彩蜡木板画;创作于1895年第三个版本,以蛋彩和油彩绘于木板上的彩粉木板画;1910年他又创作了蛋清木板油画是第四个版本。版本不同但形象却变化不大,可见他对尖叫形象和色彩处理的自信。
画面以大桥为场景,远处两个人正走过来,近景一骷髅状男子(没有头发、耳朵、鼻子),他全身震颤着,面色惨黄,在万般的失落与迷茫中发出惊恐的尖叫。远景是神秘的港湾笼罩在如血的残阳光照中。整个构图在红色、蓝色和黄色的漩涡中旋转运动,强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线条,赋予画面强烈的节奏,仿佛充满了刺耳的尖叫声,给人恐怖血腥的感觉。画面人物形象的心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是听到恐怖的声音?看到恐怖的景象?还是由于自身的痛苦而尖叫?蒙克在解释《尖叫》系列时说:“我和两个朋友一块赶路——太阳落下去了,天空变得血红——我好像感觉到一股忧伤的气息,我停下来,靠着栅栏,极度疲惫;在城市和峡湾上空,一片深蓝,飘荡着几片似血、似火舌的云彩:我的朋友继续他们的路程——我留在原地,惊恐的簌簌发抖,我好像听到了大自然巨大无尽的吼声。”正是这次偶然的体验触发他压抑在内心的情感,心中的焦虑不安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当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摧毁了农业社会生产方式,使人们集中到城市工厂中劳动,农业社会以村庄、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共同体被破坏,而城市生活中,人们成为不属于任何集体的精神状态,相互之间谁也不认识,充满离异感、孤独感,陷于不断的焦虑和不安之中。个体在社会中找不到保护,也没有社会共同体可以依靠,充分暴露在这种消极性和破坏性面前,人们普遍处在一种不安和焦虑之中,蒙克《尖叫》正是这种心理状态的深层揭示。
李振个人简历
李振,美术学博士,副教授。研究中国美术史论,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出版专著《晚明美术思潮》,2016年完成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报告《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并出版《晚明艺术品市场研究》专著。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和《美术鉴赏》教材两部。天津“十二五”重点项目《天津社科志》编委,编写美学部分。研究重点方向还包括天津近现代美术教育,主编完成《萧朗谈艺录》一书。另外,发表论文20多篇。
文字:李振原创
图片:源自网路
文字版权归李振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