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北京猿人: 北京人是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 打制工具(石器),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 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也有学者认为其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在约在170万年左右,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兽等第3纪残存的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再往后推移一段时间,则是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出现在这片草原和森林。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为了生活下去,元谋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它们。根据出土

旧石器时代(约170万年——1万年前)

早期

元谋人: 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英文称雕塑: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 出自傣语 意为“骏马”。

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 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也有学者认为其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在约在170万年左右,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兽等第3纪残存的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再往后推移一段时间,则是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出现在这片草原和森林。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为了生活下去,元谋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它们。根据出土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

蓝田猿人及文化: “蓝田人”即“ 蓝田猿人 ”,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英文名称:Homo(Sinanthropus)erectuslantianensis。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旧石器时代 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时代是 更新世 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 公王岭 ,命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2)

北京猿人: 北京人是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 打制工具(石器),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3)

金牛山文化: 中国 东北 地区 旧石器时代 早期的文化。发现于 辽宁省 大石桥市永安镇田屯村附近的金牛山。1974~1976和1978年,金牛山联合发掘队发掘。金牛山共有3个地点,其中A点的堆积分上、下两部分。金牛山文化是指下部堆积的遗存,地质时代属中更新世。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4)

中期:

大荔人: 大荔人(Dali man)是 中国华北地区 旧石器时代 的 早期智人 。1978 年大荔人化石发现于陕西省 大荔县 段家乡 解放村 甜水沟附近的 洛河 第三阶地砂砾层中,故名。大荔人化石为一不足三十岁的男性 头骨 。头顶低矮,前额扁平,眉脊粗壮。吻部不甚突出,颧弓细弱,颅骨最宽处不接近 颅底 而在 颞骨 鳞部后上部。颞骨鳞部不呈三角形而呈圆鳞状,面部扁平。 脑容量 估计为1120毫升。与大荔人化石同时出土的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 中更新世 末期,距今年代大约为15~20余万年。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5)

丁村人及文化: 中国北方的 早期智人 化石之一。包括1954年发现的3 枚小孩牙齿和1976年发现的一块小孩顶骨残片。丁村遗迹在山西省 襄汾县 南约 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铁路两侧。1954年进行大规模发掘时在 汾河 东岸共发现十个石器地点,1976年又在汾河西岸发现了新的石器地点。

许家窑人:中国的早期智人(见智人)化石。出自山西阳高和河北阳原交界的许家窑村附近。距今约10万年。1974~1975年多次发掘。许家窑人化石有头骨碎片、上颌骨和牙齿约20件。其头骨骨壁的厚度、牙齿粗大和嚼面复杂的程度都像北京人。但更多的特征与早期智人相同。脑量估计比北京人大。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6)

马坝人:马坝人是1958年在 广东 韶关市 曲江区 马坝镇 西南三公里的 狮子山 石灰岩溶洞 内发现的 旧石器时代 中期的人类化石,属 早期智人 。被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可能是一位中年男性,呈卵圆形,无顶骨孔,眼眶上缘为圆弧形(与古 尼安德特人 相似),鼻骨相当宽阔,古人类型。伴生的脊椎动动化石有 鬣狗 、大熊猫、貘、 剑齿象 等19种。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7)

长阳人:“长阳人”是中国华中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属早期智人。

“长阳人”距今年代约为19.5万年,介于猿人和现代人之间,与北京猿人末期年代相当,是中国长江以南最早发现的远古人类之一。

“长阳人”的问世,说明了长江流域以南的广阔地带也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长阳人”是世界人类进化发展于古人阶段的典型代表,填补了人类考古学“中更新世后期”和“亚洲长江流域”时空两个空白,也进一步否定了“中华文明西来说”。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8)

晚期:

萨拉乌苏文化: 在鄂尔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它源于陕西西北定边县境内,流经内蒙古鄂托克旗、乌审旗,然后从八吐湾村东折流入陕北境内,与响水河汇合后向东南方向流入黄河的支流无定河。在地层松散的毛乌素沙漠上,冲刷出一条宽阔幽深的“U”字形河谷。这条河流就被称为萨拉乌苏河。

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由此可知这里的河水终年浑黄;在河的两岸长满了摇曳多姿的红柳,所以人们也称这条河为“红柳河”。就是在这条河流一带,曾经是古老而灿烂的 鄂尔多斯 文明的发祥地。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9)

小南海文化: 中国 旧石器时代 晚期文化。1960年发现于 河南 安阳 市 洹河大峡谷 左侧白玉山上。遗址为一洞穴堆积,发现 哺乳动物 化石 (如最后斑鬣狗、洞熊等)、鸵鸟化石及石器、装饰品等。石片以锤击法和砸击法制成,有尖状器及刮削器。砾石工具有砍砸器。在小南海遗址中有部分长石片及小长石片,显示了某些细 石器 文化的 特征 ,它可能与峙峪、虎头梁等文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其地质时代相当于晚更新世末期,距今约13000年。

峙峪文化: 峙峪文化,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1963年发现于山西省朔县城西北峙峪村附近。同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该文化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28945±1370和28135±1330年。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0)

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山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

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境和在当地的情景相似。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广阔的草原。虎、洞熊、狼、似鬃猎豹、果子狸和牛、羊等生存于其间。山顶洞人以渔猎和北京斑鹿个体的骨骼,应是他们狩猎的主要对象。在遗址里还发现鲩鱼、鲤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说明山顶洞人已能捕捞水生动物,把生产活动范围扩大至水域,这标志著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1)

柳江人: 柳江人古人类名,中国新人 化石 。出土地点为柳州新兴农场柳江人洞,出土时间为1958年9月24日。

资阳人: 资阳人是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于晚期智人。

1951年在四川省资阳县(今资阳市)资阳火车站以西1.5公里的黄鳝溪修建成渝铁路铁路桥时,在桥墩基坑地下8米发现。同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又出土一件骨锥。地质为晚更新世,距今已有35000年历史。

资阳人头骨化石是中国发现的唯一早期真人类型,是旧石器晚期的真人类化石,是南方人类的代表,是古人类发掘中唯一的女性。

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千年)

早期:

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是中国河南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由于最早在河南 新郑 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裴李岗文化是汉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裴李岗文化是分布于河洛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依据豫中地区 6处该类文化 的典型遗址的材料 可将其分为早、 中、 晚三期六段 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各个不 同发展阶段。同时依据对已发表的不同遗址14C测年数据的分析 把裴李岗文化的绝对年代大体推定 在距今 8500年 ~ 7000年。 证明早在8000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已开始在 中原地区 定居, 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2)

北方草原:细石器文化是指以使用形状细小的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出现于 旧石器时代 晚期,盛行于 中石器时代 。这种石器长度一般在2—3厘米,常见器形有石叶、石镞、小石刀、石片等,可作石钻或刮削器,也可镶嵌在骨梗、木柄上作复合工具使用。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3)

中期: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 关中 豫西 晋南 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4)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 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 甘肃省 临洮县 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 仰韶文化 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 石岭 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 黄河上游地区 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 湟水 流域一带。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5)

大汾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 大汶口遗址 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为龙山文化的源头。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 大汶口 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6)

长江流域;

青莲岗文化: 中国 新石器时代 的文化。以江苏省 淮安市 淮安区宋集乡 青莲岗文化遗址 命名。主要分布在 山东省 中、南部和 江苏省 北部汶、泗、沂、沭诸水与 淮河 交汇的黄淮地区,中心在淮河下游平原。除青莲岗外,主要遗址还有江苏邳县大墩子(下层)、连云港市二涧村和大村、阜宁梨园,山东滕县北辛、兖州王因(底层)、 泰安 大汶口 (底层)等。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400~前4400年。大汶口文化为其主要的后续文化。考古界对这种文化的内涵、特征的认识及命名等问题,尚存在较多分歧意见。

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因1954-1957年 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当时属于湖北省国营五三农场,位于荆州地区京山县,今属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 而得名,存续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西面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

屈家岭文化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有斧、锛、凿和穿孔石耜等器,磨制一般比较粗糙。黑陶多,灰陶次之,黄陶和红陶较少。陶器表面多数为素面磨光。晚期磨光石器增加,双肩石锄是屈家岭文化常用农具之一。以种植水稻为主,家畜以猪和狗为主。出现了彩陶丝轮。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7)

北方草原:细石器文化(前文已做介绍)

晚期:

黄河流域:

半山马厂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3年首次分别发现于甘肃省和政县半山、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故名。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至公元前2000年。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的洮河、大夏河和青海省的湟水流域。以农业生产为主,使用石刀、石斧和骨铁等工具。陶器系手制,器形有壶、瓮、罐、盆、盂、钵、碗等。彩陶制造很发达。半山彩陶用红、黑两色绘成,常以锯齿形镶边。马厂彩陶多用红色绘成。从陶器的造形和花纹方面比较,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似为一个文化前后相承的两个发展阶段。

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齐家坪遗址1924 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

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具有特殊价值的考古学文化,其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随着齐家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已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在墓葬中发现的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齐家文化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居室铺一层白灰面,既坚固美观,又防潮湿。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8)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 黄河 中、下游地区约 新石器时代 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 铜石并用时代 文化。因首次发现于 山东省 济南市 历城县 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 公元前 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19)

长江流域:

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 钱塘江流域 和 太湖流域 ,而 遗址 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 玉器 。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

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文明初始石器时代(20)

龙山文化(前文已做介绍)

北方草原:细石器文化(前文已做介绍)

小伙伴们,你们生活的城市有什么文化遗址,可以留言交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