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喜欢看哪部片子呢:这是我能看的尺度
你们喜欢看哪部片子呢:这是我能看的尺度本文仅供娱乐。探讨接下来的“耽改”究竟怎么拍,才能显得不像割韭菜,并且也能和广大男性同胞兼容。虽然我很想一个wink(温客行)的扇子抡过去,但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老爹的吐槽也不无道理。毕竟《山河令》的弹幕里也有人开玩笑说:“速速退下,这不是给直男看的。”于是我绞尽脑汁、废寝忘食连夜写下这篇文章。
或许无人在意,国产剧似乎越来越不需要男性观众了。
尤其自今年开始井喷的“耽改101”,将至少有60对cp攻占市场。
我甚至看到有博主说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多单纯为女性服务的电视剧了。
当我和我妈为两部耽改剧撕得不可开交时,正在吃饭的老爹随口来了一句“这个妆太娘了”。
虽然我很想一个wink(温客行)的扇子抡过去,但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老爹的吐槽也不无道理。
毕竟《山河令》的弹幕里也有人开玩笑说:“速速退下,这不是给直男看的。”
于是我绞尽脑汁、废寝忘食连夜写下这篇文章。
探讨接下来的“耽改”究竟怎么拍,才能显得不像割韭菜,并且也能和广大男性同胞兼容。
本文仅供娱乐。
1
天涯浪客,高山流水
JiangLi
即使《山河令》里双男主并没有公开挑明二人的关系,但我还是想把“尊重爱情”四个字打在公屏上。
毕竟温公子曾经对阿絮说过,“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据考古,这首诗是东晋大户人家王献之写给爱妾的情歌。
当我写到这里时,一群直男可能早就已经是“地铁爷爷看手机”的表情了。
又或者像小破站的阿婆主对《山河令》的reaction那样夸张。
为了照顾直男朋友们的弱小心理,我暂且将这种双男主明里暗里的发糖互动称之为“社会主义兄弟情”。
噢不,“君子之交”。
我很喜欢《山河令》里“温客行雨夜摔箫”时的台词solo。
“凉雨知秋,青梧老死,一宿苦寒欺薄衾,几番世道蹉跎……也不过一声‘相见恨晚’”。
其实“君子之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学,而且“知音”这一概念最早就是由男人想象和塑造出的。
伯牙子期的传说是古代文人永恒的追求,司马迁的《史记》又宕开一笔“士为知己者死”的悲剧意蕴。
而且这种浓郁的悲情是“白虹贯日”、“彗星袭月”似的“慷慨悲歌”,而非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
三国的高光时刻于我而言正在于“知己之死”。
或许无人在意孔明北伐的二十年前,当他追随主公离开“草庐”时,曾对田里的牧童说过一句话。
“汝可躬耕于此,勿使田亩荒芜,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谁知这一去竟再也没有回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每次读到《出师表》这段话时,我都会声泪俱下。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中国古典式的“同性之交”,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情感。
这起初是男性的集体狂欢,怎么到了当代社会里,男性都对“同性之交”唯恐避之不及了呢?
请后来“耽改101”梯队的朋友们,为了避免“大尺度”戏份而被二审、三审,落得“再而衰,三而竭”的结局。
就请一鼓作气直接改成“君子之交”的设定,这样大概率不会翻车。
而且请编剧大大在处理人物时最好不要攻受分明,尤其不要过度弱化其中一方,给他强加性别标签。
双A强强联手走天涯的戏码难道不slay全场吗?
2
桃李春风,江湖夜雨
JiangLi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调侃,“耽改圈”出现了第一位“受害者”——《山河令》中义父赵敬的饰演者王若麟。
眼尖的观众都能发现义父与蝎王(找鞋cp)之间掺杂了稀奇古怪的伦理关系。
而王老师竟然真的以为这是一部单纯的“武侠片”,沉浸在自己的“武侠世界”无法自拔。
还在微博表示他接这部戏仅仅只是为了圆自己的“武侠梦”。
其实王老师也不是说笑,抛开《山河令》里的情感戏份,这部剧的确挺有江湖之气的。
原著作者priest的《天涯客》本身可归于武侠,而编剧小初也明确表示自己是武侠的狂热爱好者。
再结合剧组所有工作人员对武侠的理解,最终给观众呈现了一部久违了的新武侠作品。
曾有人说过,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
这句话的确不假。
武侠里虚构的江湖世界远离了庙堂的尔虞我诈,是不受儒家礼法拘束的缥缈之地。
它虽然也不乏勾心斗角明枪暗箭,但头顶上空永远悬着一把刻有“忠义”二字的剑。
我记得张恨水曾在《中原豪侠传》的序言中写道:
“中国人有几项不必灌输,而自然相传的信仰,第一个是孝,第二个字是侠。”
武侠是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与民间文化不断融合演变而来的集体无意识情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江湖与庙堂并不截然对立,“侠”字源于儒家的伦理范畴,但又带着道家似的不问世事与逍遥自在。
这是古代文人在进与退、仕与隐之外的第三重想象。
一方面要“身在魏阙”,但另一方面也要“心系江湖”。
就像《山河令》中的周子舒既是晋王部下的天窗首领,又是江湖之外四季山庄的庄主。
其实不仅中国人迷恋武侠文化,就连老外也同样沉迷于此。
上世纪香港电影风靡全球,全凭货真价实的武打场面,在好莱坞文化霸权的时代里闯出了一番天地。
但随着香港电影的衰落,金古梁等前辈的谢世,新的文化潮流的涌现,武侠似乎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近年来,每当有新武侠题材的作品出现时,总能引起一部分怀旧之人的感慨和惋惜。
我虽然挺喜欢《山河令》的打戏场景,尤其双男主的互动很有情意绵绵、眉来眼去的味道。
我还特意剪辑了一个一分钟左右的打戏混剪视频,但这种一有打戏就慢动作的剪辑手法的确被很多人诟病。
所以请后来“耽改101”梯队的朋友们注意了!
如果涉及武侠元素,请务必将武打场面落到实处。
千万不要只有几招花拳绣腿,还全是模糊人脸的替身演员上场。
这不明摆着糊弄观众吗?
最后我想煽煽情,给自己嗑生磕死的这一个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有多爱戏里的阿絮和阿温,就对戏外沸反盈天的喧嚣有多失望。
也许无人在意粉丝的真情实感,因为这在资本面前只是一个笑话罢了。
故事已经落幕了,而我也该擦干眼泪,过自己的生活了。
温周,咱们有缘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