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没有成功?细数姜维九伐中原
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没有成功?细数姜维九伐中原第四次北伐(曲城之战)虽然又是仅仅距离上次行动过了一年(249年)。但这次魏国发生了高平陵之变,夏侯霸投降蜀汉。秋天,姜维进攻曹魏的雍州。稍早时间,姜维亲率军队建了两座城池。当时魏国方面是郭淮和陈泰二人主持西北军务,二人商议后,陈泰率军围城,断绝城内外的水源,无论蜀军守将怎么挑战,陈泰纹丝不动。此时姜维果然要来救援,此时郭淮南渡白水。如果姜维来救援,就能把他们的归路全都截断。姜维在救援路上看出郭淮提前占领要地,无奈放弃孤城撤军。而孤城的将兵无奈只好投降魏方。姜维姜维第一次北伐,时间在公元240年,姜维的进军目标为陇西。当时郭淮进军抵抗,待姜维占不到什么便宜撤退之后,顺便讨伐了羌人,并把一些部族迁徙到了关中地区。第二次北伐,是七年之后的247年。姜维的目标还是陇西,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姜维首先拉拢了部分部落首领。姜维和郭淮,夏侯霸在洮西大战。郭淮在战斗中猜测到了姜维的进军路线并成功阻击。在姜维缓
黎东方大师曾在他的著作《细说三国》里有关姜维一章中指出,《三国演义》中的“九伐中原”,只有九字是真的,其他三字都是假的。而笔者冒昧认为,“九伐中原”如果细纠这四个字中只有伐是真实的,其他三个字都不实。当然我们都知道罗贯中先生笔下九的意思是多次的意思,但在笔者小时候,和不太了解历史的朋友们眼中,好像九真的是九一样。
今天笔者并非要结合蜀汉内外局势,魏国内外局势细细写出姜维数次北伐的细节。而是做一个简单的姜维北伐归纳总结,并将魏国方面抵御的主要将领一并罗列。
姜维
现如今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一般将姜维多次军事行动总称为“姜维北伐”,并且在相对重要的战役中分别单出“XX之战”。
姜维第一次北伐,时间在公元240年,姜维的进军目标为陇西。当时郭淮进军抵抗,待姜维占不到什么便宜撤退之后,顺便讨伐了羌人,并把一些部族迁徙到了关中地区。
第二次北伐,是七年之后的247年。姜维的目标还是陇西,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姜维首先拉拢了部分部落首领。姜维和郭淮,夏侯霸在洮西大战。郭淮在战斗中猜测到了姜维的进军路线并成功阻击。在姜维缓慢后退观望局势时,郭淮迅速解决了部分不稳定的羌人。姜维无奈,宣布正式撤军。
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8年。这次姜维选择从石营地区出,并迎接一年前拉拢的,还未被魏方剿灭的羌人兄弟,同是让姜维在成重山地区筑城。魏方将领郭淮力排众议,决定分兵进攻。其中夏侯霸这一支队伍抵抗姜维,郭淮自己率军进攻立足未稳的廖化。最终姜维紧急回援廖化,此次北伐不了了之。
姜维
第四次北伐(曲城之战)虽然又是仅仅距离上次行动过了一年(249年)。但这次魏国发生了高平陵之变,夏侯霸投降蜀汉。秋天,姜维进攻曹魏的雍州。稍早时间,姜维亲率军队建了两座城池。当时魏国方面是郭淮和陈泰二人主持西北军务,二人商议后,陈泰率军围城,断绝城内外的水源,无论蜀军守将怎么挑战,陈泰纹丝不动。此时姜维果然要来救援,此时郭淮南渡白水。如果姜维来救援,就能把他们的归路全都截断。姜维在救援路上看出郭淮提前占领要地,无奈放弃孤城撤军。而孤城的将兵无奈只好投降魏方。
第五次北伐(公元250年)姜维再次拉拢部分羌族哥们,军出西平和郭淮在洮西有所接触,当时战争局势双方都没有绝对的胜机,最终姜维因粮草不济撤军。
第六次北伐是在253年,这时费祎去世,姜维的兵力终于能多一些了。他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当时魏国雍州刺史陈泰急忙解围,在要劲的关键时刻,姜维军又出现粮草不济的问题,无奈撤军。
第七次时254年,姜维此时兵出狄道。狄道当地守将李简献城而降,姜维借此进一步深入,和魏国将领徐质大战,将魏军击溃。姜维获胜之后,因种种原因没有继续进攻,而是将河关,狄道与临洮的百姓迁往蜀地,暂且退兵(没办法,连年征战,即使打下来,也守不住,人口更重要)。
姜维
第八次北伐,姜维依旧出兵狄道,在洮西地区攻破王经的部队。王经率军死守狄道城,后来陈泰率军赶到解围,恰逢姜维粮草用尽,无奈撤回汉中。
第九次北伐发生于256年。这次姜维原本安排的挺好,但是手下大将胡济没有按时会和,实力受到严重削减,被邓艾击败。这次让姜维军队死伤惨重,蜀汉的士兵百姓对姜维颇有意见,姜维很识趣立刻撤兵返回汉中并上表自贬。
第十次北伐是257年。当时魏国诸葛诞叛变,姜维借机进攻秦川。此时魏军坚守不战,无论姜维怎么施压,魏军就是不出来。刚一转年,诸葛诞兵败的消息传来,姜维无奈撤军。
第十一次北伐也就是姜维最后一次主动以侵略为目的的行动发生于262年。姜维与邓艾大战被击败,姜维只能在沓中屯军。姜维此时因“举报”黄皓,而惧怕打击报复,故主动提出防守边关,远离权力中心避祸。
在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分别遇到了郭淮(5次),夏侯霸(2次),陈泰(3次),徐质(1次),王经(1次),邓艾(2次)。其中,郭淮,陈泰,邓艾三人的表现,让姜维极其头疼。当然,让姜维更头疼的敌人,自然是蜀汉国内的“悠悠之口”。
文:正聊三国作者XXY
了解更多三国趣事,请多多关注,正聊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