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旅游攻略:临汾有个金梨县
临汾市旅游攻略:临汾有个金梨县天刚擦黑,沿着新建路走到交警支队那儿有个小口,右拐进去(注意哈,那个路是个只能容纳一个车通过的小巷子,要观察对面来车再窜进去)就到鼓楼南大街了。一进去就是原来的隰县师范学院(现已和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合并),现在已经变成隰县第四中学了。在当地听说以前师范学院还有个大西天,文革时被毁,已没机会一睹“芳容”了。不过幸运的是,听说在小西天景区有一个木楼是大西天抢救出了的幸存文物,明天去看。下午六点多,抵达隰县。这个“隰”字的确定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1979年以前,隰县各机关下达的公文通常使用的印章,都把隰县的“隰”字标为“阝显”,崔春祥(隰县冯家村人,著有《隰州方言探秘》、《隰州方言词典》)查遍所有的辞典、字典,验证了隰县的“阝显”字偏旁是不正确的。他考察了隰县的历史文化,在古代是一块泽地,至今仍保留有湖的岩层,以前出土过龙骨化石,隰县的隰字是代表湿地,古人翻译的隰县的隰字是正确的,他的议案在1
《尔雅》曰:“下湿为隰”。以州带泉泊下湿,故以“隰”为名。
《太平寰宇记》载:以县南有龙泉,地湿,因名隰。
隰县,临汾市下辖。大家一定好奇,这个读作啥呀?
隰(xi 二声)
这个“隰”字的确定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1979年以前,隰县各机关下达的公文通常使用的印章,都把隰县的“隰”字标为“阝显”,崔春祥(隰县冯家村人,著有《隰州方言探秘》、《隰州方言词典》)查遍所有的辞典、字典,验证了隰县的“阝显”字偏旁是不正确的。他考察了隰县的历史文化,在古代是一块泽地,至今仍保留有湖的岩层,以前出土过龙骨化石,隰县的隰字是代表湿地,古人翻译的隰县的隰字是正确的,他的议案在1979年得到了隰县政协会议的一致通过,统一了认识。1980年后,隰县的“阝显”字彻底改成了隰字。
我也像各位一样怀揣着好奇,从临汾出发,走滨河西路一路向北,到未来城那个口,往西拐,上329省道,沿着路一直走,过了收费站,就感觉上了盘山赛道,大车120迈在耳边呼啸,到了午城镇,有个岔口要右拐,沿着路继续直走就到大宁咯。过了午城镇就能看到路边隔一段就有卖梨子的小摊子。
下午六点多,抵达隰县。
天刚擦黑,沿着新建路走到交警支队那儿有个小口,右拐进去(注意哈,那个路是个只能容纳一个车通过的小巷子,要观察对面来车再窜进去)就到鼓楼南大街了。一进去就是原来的隰县师范学院(现已和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合并),现在已经变成隰县第四中学了。在当地听说以前师范学院还有个大西天,文革时被毁,已没机会一睹“芳容”了。不过幸运的是,听说在小西天景区有一个木楼是大西天抢救出了的幸存文物,明天去看。
前面就是鼓楼了,本来想着估计县城,鼓楼不会大,结果出乎意料。隰州鼓楼高耸入云,又称大观楼,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创建,清代屡有修葺。鼓楼为二层三重檐十字歇山顶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平面呈正方形,座于高5.98米的十字门洞之上。一层四周围廊,斗拱三踩单翘。二层支出平座,二重檐下斗拱三踩单翘,三重檐下施斗拱五彩双下昂。挺拔秀丽,巍峨壮观!
楼顶四周有体现隰县辉煌历史的巨匾四桢:
东为“龙泉古镇”,下书“东屏姑射”。
北周于隰县置龙泉郡,辖五县:隰川、永和、楼山(今永和境内)、石楼、蒲县。
东临姑射山,姑射山相传为尧帝的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因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语而出名。
西为“长寿遗封”,下书“西带黄河”。
太和十二年(488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置龙泉郡。
西带黄河,隰州州域西面濒临黄河与陕西为邻。
北为“三晋雄邦”,下书“北拱晋阳”。
隰县春秋为蒲邑,即晋公子重耳(后来雄图霸业的晋文公)的封地。公元前665年(周惠王十二年),晋献公派士焉为重耳筑蒲,史称蒲邑。三家分晋后成了魏国的领地,史称蒲阳,为晋国重地,故有此说法。
北拱晋阳,隰县北边是太原,古称晋阳。现太原仍有晋阳湖,在晋源区。
南为“河东重镇”,下书“南邻古慈”。
隰县战国归魏,改为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建汉,曾徙都蒲子,后迁平阳(今临汾),于此建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隰州地处黄河之阳,且为州署所在。
南临古慈,隰州南部与吉县毗邻,吉县古称慈州。
逛完了鼓楼,天色已晚。又因为在下雨,路上行人较少,选了家特色店铺吃口小吃。推荐这家的碗托,很好吃,卤子是热的,很香,花生碎超级多。
第二天一早去小西天。
要上小西天(也叫千佛庵),得上一大串台阶。在凤凰山顶,就是小西天了,妥妥的AAAA级景区。
小西天最出名的,是后殿的大雄宝殿了。全殿共有大小佛像1900余尊。大殿内出了房梁和几根柱子,全部为悬泥塑,满身贴金,金箔仅为A4纸的十二分之一,1900多尊佛像贴金共用7公斤黄金。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雄壮,让人心生敬畏。
看完小西天,准备返程,当然也不能忘了买点隰县金梨——玉露香。对了,隰县的路灯都是梨子样儿的(忘了拍照)。
回来的路上,听了下隰县方言的介绍,也分享给大家。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隰州人称妈叫“娅”,是蒙古族草原部落对母亲一个极美丽的称呼;称爸叫“鞑”,是因为“鞑”曾经是他们的祖辈;称 奶奶“涅涅”,如百鸟朝凤,是对女主人至高无上的尊称;称妻子叫“袖子”,刚娶进门的新媳妇叫“新袖子”,是古人把自己的妻子比作最贴近的一层关系,像是贴身的衣袖。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曹操与骚扰北方的匈奴人开战,把俘虏的三千匈奴兵发配到了隰州,形成了匈奴与汉人混血的一个部落,这就是称老子“鞑”的历史由来。
隰州人提到辈分远,叫出了“五服”。是因为草原蒙古贵族,从爷爷辈到孙子辈的五代都是穿不同的尚服,到了第六代孙子辈就不存在了。嫁出娘家的女子隔了辈儿,也算是出了“五服”。
这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能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