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徐海东五集纪录片: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

徐海东五集纪录片: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当时大队里除了刘震以外,还有130个勇士,清一色的毛瑟手枪,同时还携带几颗甜瓜式手雷。平时主要在平汉铁路南端红白交界地带活动,搜集情报,筹备钱粮,接送往来于中央和鄂豫皖苏区之间的领导干部。说白了,刘震当时就是个特种部队成员。不久之后,韩先楚也加入了部队,和刘震在一个班。由于作战勇猛,刘震于1932年春被调到鄂东北道委特务四大队,其后又改为红25军手枪团四大队。在当时的国内战场,各军普遍缺乏自动化武器,火力不足。因此他们退而求其次,将德国造的驳壳枪作为冲锋枪使用。因此能加入手枪队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刘震是湖北孝感人,在17岁那年,他参加了黄安、孝感地方的游击大队。在参军后的第三天,刘震就参加了战斗,对手是反动地主武装和红枪会。而巧合的是,后来红25军的另一位上将——韩先楚也参加了这次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我军初战不利,被红枪会打得节节败退。就这时,一身农民装束的韩先楚站了出来。这一战中,他

众所周知,红一、红二、红四这三大方面军的会师,象征长征的结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三大主力之外,其实还有个“第四大主力”。他们便是有“童子军”之称的红二十五军。

徐海东五集纪录片: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1)

在这支长征部队中,除军首长的年龄稍长以外(军长程子华29岁,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4岁),团、营指导员年龄刚超20岁,而连以下指战员的年龄大约在13岁到18岁之间。

虽然这支部队平均年龄不大,却比主力还能打。在长征路上,别的红军避实就虚,红25军却避虚就实,打得就是精锐。一路上,红25军连克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以及马家军,部队人数越打越多,装备越大越好。到达陕北时,这支童子军的武器精良程度,甚至超越了中央军。而红25军,也是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

这支部队之中,成材率高得惊人。到达陕北时,红25军有3000多人马,新中国建立之后竟涌现出97位开国将领,其中大将1名,上将2名,中将6名,少将88名。红25军成材率之所以如此之高,除了长征战火的淬炼之外,也离不开这支军队的灵魂——徐海东大将的慧眼识珠。而刘震上将,就是被徐海东亲自提拔的明珠。

刘震是湖北孝感人,在17岁那年,他参加了黄安、孝感地方的游击大队。在参军后的第三天,刘震就参加了战斗,对手是反动地主武装和红枪会。而巧合的是,后来红25军的另一位上将——韩先楚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徐海东五集纪录片: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2)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初战不利,被红枪会打得节节败退。就这时,一身农民装束的韩先楚站了出来。这一战中,他初显未来“旋风司令”的峥嵘,带领部队反败为胜,将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在追击战之中,初出茅庐的刘震则奋勇向前。中等个头的他速度极快,据说跑完百米只用11秒,跑起来就如猛虎下山。此战之中,刘震扛着梭镖抓住了两个俘虏,还缴获了两条枪。

由于作战勇猛,刘震于1932年春被调到鄂东北道委特务四大队,其后又改为红25军手枪团四大队。在当时的国内战场,各军普遍缺乏自动化武器,火力不足。因此他们退而求其次,将德国造的驳壳枪作为冲锋枪使用。因此能加入手枪队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

当时大队里除了刘震以外,还有130个勇士,清一色的毛瑟手枪,同时还携带几颗甜瓜式手雷。平时主要在平汉铁路南端红白交界地带活动,搜集情报,筹备钱粮,接送往来于中央和鄂豫皖苏区之间的领导干部。说白了,刘震当时就是个特种部队成员。不久之后,韩先楚也加入了部队,和刘震在一个班。

有趣的是,刘震和韩先楚后来成为了上将。而当时他们的班长陈先瑞,后来是个中将。后来陈先瑞碰到刘震后打趣道:“战士是上将,班长是中将,这兵叫我怎么带?”结果刘震回答:“什么这将那将的,战士到什么时候都要听班长的。”

都说出将入相,成为一国上将,光靠勇敢是不够的,更要靠见识和谋略。1934年时,红25军的处境已经非常不容乐观。当时红四方面军主力早已离开了鄂豫皖苏区,只留下25军在大别山地区苦苦支撑,部队也由1.2万人锐减到3000多人。蒋介石志得意满,他命张学良在3个月之内,全歼徐海东的“童子军”。

谁知徐海东用兵灵活,把张学良打得落花流水。当年5月6日,徐海东指挥25军奇袭皖西罗田县,歼敌一部,缴获了上百条枪,法币7000多元。到了战后总结之时,人人都争相评功摆好,都在为这场胜仗而欢欣鼓舞。

徐海东五集纪录片: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3)

而就在这时,还是一介小兵的刘震却站了出来。他呛声徐海东:“这一仗打得并不好!”徐海东一听,来了兴致:“我们怎么就打得不好呢?”

19岁的刘震回答:“一在进攻敌人山头时,火力没有组织好,造成我方较大伤亡;二是退却时命令不统一,队形混乱,致使部分部队损失;三进仓库背法币时机略晚,如早半个小时效果更好。”因此刘震认为,部队理应加强战术训练,缴获的火炮不能埋起来,还要学会使用。光用士兵冲锋,伤亡大,还不容易取胜。

对于小兵刘震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建议,徐海东不仅不生气,反而大喜过望。都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刘震这样的青年,才是红军需要的人才啊!要知道在当时,红军战术非常简陋,包括一些师长、团长在指挥打仗时,依然就是一冲一打。如果不行,就再冲再打。而刘震一介小兵,却无师自通,学会了战术。

于是徐海东慨然道:

“刘震这个兵有战术眼光,可以当连长!”

战友韩先楚闻言大笑:“刘震,你是三句话升了三级。

于是刘震由一个小兵,被破格提拔为75师224团1营1连的连长。刘震从小兵成为连长,不仅显示了徐海东的慧眼识珠,更体现了我军的军事民主。能者上,不能者下,有特殊能力者能够不讲资历,破格提拔,这是是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的根本原因。

刘震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出身贫寒,但却有一个相当“洋气”的心。在手枪队当战士时,刘震就很喜欢那些“洋玩意”。据刘震自述。他在战斗中曾缴获过很多新鲜玩意,当他戴过法国巴黎礼帽,穿过美国华盛顿的胶鞋,抽过英国雪茄。有人说红军比较保守,然而刘震却以此来反驳:“共产党可不是土豹子,是懂得洋为中用的。”

刘震对于大炮,是相当感兴趣的。当时红军缺枪少弹,火炮根本就没几门。就算有,也不会用。缴获火炮后,只能心疼地将其掩埋。在作战中,作为第三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甚至要亲自操炮施射。

刘震极其爱学习,在缴获敌人火炮后,一定会亲自予以研究。他悟性极强,左摆右弄,果然就能打响了。徐海东听说刘震自学成才,成了红25军中少有的炮兵专家,大为高兴。于是奖给刘震毛巾一条,茶缸一只。

刘震对于“洋东西”的兴趣,可不止于火炮。1937年某日,时任八路军六八八团政委的刘震请假去了太原,买回手表一只,钢笔一支,日本相机一个。旅长徐海东闻言大怒:“刘震又在乱花钱。”

后来刘震的儿子刘卫东回忆:在东北哈尔滨,父亲非常神气。他戴手表,穿西服,喜欢吃俄国菜。打仗上前指挥,平时回哈尔滨开会。休息时,打猎、照相、跳舞样样都会。他还特别喜欢骑摩托车。他常常骑着摩托车,穿越战线。

可以说,刘震在我军一众“泥腿子”、“大老粗”中,是特别突出的。而他的“洋气”,他的好奇心,他的好学,也让他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因此在后来,没读过什么书的刘震,却尽是指挥技术兵种,从炮兵一直指挥到了空军。

当然,在指挥这些技术兵种之前,刘震还必须作为一个步兵冲杀很长一段时间。毕竟在当时,红25军的处境是相当艰难的。

在长征途中,刘震从连长升为营教导员。虽然官升了,但刘震在战场上依然身先士卒。在陕南,刘震奋勇冲杀,两次受伤,一次是左手,一次是右腮。后一次虽然不致命,却在他那英俊的脸庞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因此刘震后来又被战士们称为“歪嘴子政委”。

在袁家沟战斗中,刘震像一个飞毛腿一样,猛追一个军官。论跑步,那军官自然不是刘震的对手。于是他躲在一块大石头后,向刘震射击。两人相持一阵后,刘震趁他压子弹的间隙,一个箭步冲来,和他扭打在一起。这小子拼命别过枪,一发子弹穿透了刘震的左臂。就在这时,一个掌旗兵赶来,用旗杆的矛尖将敌人刺了个透心凉。

在甘肃板桥镇,徐海东的军部遭到了马鸿逵骑兵的突袭,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刘震和他的搭档韩先楚奋力占领制高点,然后抱着机枪对敌军猛扫,这才掩护徐海东杀出了重围。

到了抗战时期,我军装备渐渐有保障了,刘震才真正开始了他的技术兵种之路。当时,日寇为了绞杀根据地,在公路以及各个交通要道上修建了碉堡。而我军手中只有曲射的迫击炮,根本奈何不了这种砖石工事。

而刘震的脑瓜子非常灵活,他创造性地运用工兵,将本来只能曲射的迫击炮改成曲射、直射两用的火炮。让炮弹从敌人的射击孔钻进去。就这样,我军一连攻克了敌军140多个据点。

后来刘震由八路军调往了新四军,并带领战士们纵横驰骋于淮海平原,打得敌军闻风丧胆。他采用分散游击的战术,不和敌人正面硬拼,主力忽而跳到外线作战,忽而从敌军的间隙中插回来,寻机歼敌。

面对敌人的碉堡,除了用平射迫击炮硬拼之外,还采用分区分带你看守战术,有条件就包围据点,将敌人困死饿死;没条件,就半围半困,打冷枪、放土炮,吓得敌人连出来拉屎都不敢。当敌军据点被完全削弱,刘震就集中兵力那这个据点开刀。就像是吃西瓜、摘桃子,哪个熟吃哪个,哪个好吃摘哪个。

到了抗战后期,日寇被新四军打得穷途末路,不得不派代表向刘震“求和”。日寇代表以十多挺机枪为买路钱,要求刘震带领的新四军十旅允许宿迁到淮阴的运河通航。

拿着日军的请求信,刘震眼珠子一转,心生一计。首先他假装同意敌人的请求,然后笑纳了机枪。几天后,驻宿迁日军七十二旅团一三五大队派出金井中队的88人,前往林公渡修建炮楼。敌人满以为我军收下机枪,就不会和他们为难。

徐海东五集纪录片: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4)

谁知到了9月6日晚,敌人炮楼修了一半,刘震却派遣六个连的士兵将敌人团团围住,并另派一支队和四支队分别在宿迁和淮阴方向打援。

天黑时分,刘震改造的平射迫击炮大显神威。在炮火的支持下,三连首先攻入敌军阵地。日军因为寡不敌众,很快就落败了。此战之中,我军击毙日军中队长以下66人,俘虏5人,另毙俘90多个伪军。而宿迁、淮阴的日军担心我军打援,只敢躲在城中骂娘,而不敢出城与我军交战。

刘震对于谋略的精通,可见一斑。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了。但是日军和伪军却依然盘踞在淮阴、淮安等地,不肯向新四军缴械投降。此时,刘震的十旅刚刚恢复为主力部队,便接到了攻取淮阴城的命令。

当时,我军一直在打游击战,很少进行这种城市攻坚战斗。然而刘震却集中了所有的洋炮和土炮,采取了重点爆破和猛烈火力相结合的战术,迅速攻破了此城。击毙伪军二十八师师长,全歼该师9000余人。这场战斗充分展示了十旅顽强的战斗力,同时还取得了部队从长期游击战转向对外有防御城市的攻坚战的重要经验。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震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带领部队北上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司令员,而二纵就是后来响当当的四野猛虎军——39军。

在进军东北途中,刘震得到一本国民党丢弃的炮兵教材,如获至宝,他日夜攻读,终于成功掌握了身管火炮的使用方法。而他的二纵,也成为东北野战军中第一支采用分炮包干射击目标、炮火延伸掩护步兵等战术的王牌部队。

苏军击败关东军后,日寇丢弃的火炮在东北平原上到处都是。因此刘震可捡足了“洋落”。当时在东北战场,很多指战员对炮兵的理解不足、不会运用,甚至将其视为累赘,有一个炮兵团竟然没有单位愿意接收。

徐海东五集纪录片: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5)

刘震听说后,立即赶往现场,他一见381野战山炮,简直乐开了花。刘震大喜道:“我要,一切都由我负责!”后来部队退到了大兴安岭,刘震又组织部队搜集弹药,竟收集了日本人留下的5万多枚炮弹。正是由于刘震的远见卓识,使二纵成为四野中少有的善于使用炮兵的王牌部队。不仅在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中大显神威,后来在朝鲜战场,也让美军吃足了苦头。

1947年春,兵强马壮的二纵参加了三下江南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刘震先声夺人,带领二纵奇袭怀德,并在大黑林子围歼增援怀德国民党军八十八师全部、八十七师主力和七十一军军部,就连亲往前线督战的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也险些被击毙。

其后,刘震又参加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作战。在冬季攻势作战中,刘震率兵进攻彰武。此战中,刘震集中了66门大口径火炮,一齐猛轰城墙。仅用20分钟,就将彰武厚实的城墙全数轰塌。随后,刘震又指挥炮兵进行了延伸射击,不间断的炮火打得敌军连头也抬不起来。随后二纵突击队手持汤姆森冲锋枪,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向敌军发动了猛攻。

仅用5个小时,彰武万余守军全军覆没,国民党49军79师少将副师长李佛态以下官兵近7000人被俘。这不仅是东北野战军第一次在白天发动城市攻坚战,也是我军第一次集中使用大口径火炮。

有了炮火的加持,二纵的战斗力有了飞速的上升,成长为以打大仗、硬仗而闻名的“东北猛虎军”。要吃硬核桃必须用重锤,因此每当面临城市攻坚战,二纵都是那个能够“啃骨头”的部队。

辽沈战役打响后,刘震带领2纵、3纵从锦州西北方向通过。战斗打响后,刘震指挥500多门火炮猛轰城墙碉堡,很快就砸开了许多缺口。

在这场战斗中,刘震不仅使用了火炮,还使用了另一种“洋玩意”——坦克。他以坦克为尖兵,掩护部队向敌军的断壁残垣进发。敌军哪见过这样的阵仗,纷纷束手投降。仅仅31个小时,敌人七次增修的坚固工事便土崩瓦解。

1949年,东北野战军大举入关。到了1月14日,刘震又跟随刘亚楼参加了天津战役。在这场战斗中,刘震再次灵活使用坦克和火炮,率先攻破了城防,并与兄弟部队胜利会师。仅用29个小时,13万敌军便全军覆没。其中已经改编为39军的2纵,共歼敌2.8万余人,俘虏将官5名,缴获各种火炮257门。

1949年4月,刘震又参加了渡江战役,并从长江边一直打到了广西,先后解放柳州、南宁等重要城市,把红旗插上了祖国西南边陲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

徐海东五集纪录片: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6)

抗美援朝战争中,善于研究“洋玩意”的刘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都说隔行如隔山,刘震之前只打过飞机,从未指挥过飞机,这可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然而这也难不倒刘震,他一边狠抓飞行员训练,一边请苏军顾问“开小灶”,很快就具备了对参战部队实行统一指挥和全面领导的主动权和发言权。看到志愿军空军指战员的日新月异的进步,苏联空军顾问对刘震说:“奇迹,奇迹,你们真是一步登天!”

1951年1月21日,稚嫩的人民空军终于升空作战,而对手正是空军超级强国——美国。在第一次交锋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中国空军便击落了1架美军战机,取得了开门红。

到了当年9月,我军又多次与敌机交战,在3天内击落敌机26架,击伤8架。毛泽东看到战报后,当即批语:“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12月2日、5日、8日,刘震又指挥空三师参加了敌我双方达300架次飞机的大规模空战,志愿军飞行员越打越强,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11架的辉煌战果。毛泽东又欣然命笔:“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

在整个朝鲜战争中,我军击落敌机123架,击伤41架,志愿军被击落84架,击伤28架,敌我飞机损失比为1.46∶1。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谁会想到啃下美空军这块“硬骨头”的志愿军空军司令员一年多前竟然连飞机都没有坐过!

1955年授衔之时,刘震和老搭档韩先楚一起,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当时的刘震,年纪不过40岁。

刘震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追求。通过学习,刘震从一个白字连篇的半文盲,成为了技术兵种的主官。在任何军队里,这都是一个奇迹。刘震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中,他却完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身,变得比那些读过军校的将领更加厉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