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硬气膜实验室(记者探访上海支援成都气膜实验室)
记者探访硬气膜实验室(记者探访上海支援成都气膜实验室)确定地址后,天府新区团队迅速行动,结合场地实际状况完成实验室总体设计,并做好实验室的水、电、通讯及配套功能区建设等重要保障。据了解,为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建设现场必须提前开通两条1000兆带宽的网络专线,铺上给水管道。“实验室的选址需要占地面积大,地面平整,远离人群密集区,交通便利。”实验室筹建之初,了解到上海团队对选址的基本需求,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副局长刘振新立即与成都天投集团等团队工作人员行动起来,在天府新区范围内挑选4处备选区域,“我们经过现场勘察及与上海团队密切沟通,历时约3小时,最终确定实验室的位置。”“我们共有两支支援队伍,总人数达到228人。实验室全天24小时检测不停,我们按照‘早中晚三班制’的方式,每个人的在岗时间为8至10小时,确保实验室始终有人工作。”丁飞飞介绍,支援队的队员们采取“两点一线”的工作方式,上下班都有专门的车在酒店和气膜实验室之间进行闭环接送。据介绍,
上海支援成都气膜实验室投入使用
前几天,记者曾报道,从无到有,上海支援成都气膜实验室仅用数十个小时,就成功建好并投入使用,如今,实验室运行情况怎么样呢?昨日,记者再次前往实验室进行探访。
“实验室于9月5日晚正式投入使用。当天晚上我们就承接检测了2万管以上的核酸样本。”上海援川检测一队气膜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丁飞飞介绍,实验室主要负责天府新区和双流区的核酸检测,“当地采集人员采好样本,放入采样管,统一装入样本转运箱,然后转运到实验室。”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接收样本后,逐一对每个样本管进行扫码录入并排版。随后,工作人员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加样、提取,将提取好的核酸加入反应体系后再上机进行扩增,最后,检验人员便可以通过扩增仪器上的数据进行结果判读,最终出具报告。“如若结果显示为阳性,工作人员便会立即通知属地疾控部门处理。”丁飞飞介绍说。
“我们共有两支支援队伍,总人数达到228人。实验室全天24小时检测不停,我们按照‘早中晚三班制’的方式,每个人的在岗时间为8至10小时,确保实验室始终有人工作。”丁飞飞介绍,支援队的队员们采取“两点一线”的工作方式,上下班都有专门的车在酒店和气膜实验室之间进行闭环接送。
据介绍,从6日开始一直到现在,实验室的日平均检测量一直在12万管以上,满负荷运转时,核酸检测量则可以超过20万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实验室运行密切关联的水、电、网络以及实验室建设所需要的场地,主要由天府新区团队提供和保障。
“实验室的选址需要占地面积大,地面平整,远离人群密集区,交通便利。”实验室筹建之初,了解到上海团队对选址的基本需求,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副局长刘振新立即与成都天投集团等团队工作人员行动起来,在天府新区范围内挑选4处备选区域,“我们经过现场勘察及与上海团队密切沟通,历时约3小时,最终确定实验室的位置。”
确定地址后,天府新区团队迅速行动,结合场地实际状况完成实验室总体设计,并做好实验室的水、电、通讯及配套功能区建设等重要保障。据了解,为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建设现场必须提前开通两条1000兆带宽的网络专线,铺上给水管道。
为保障实验室用电,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重大项目部副经理张智又与供电公司合作,连夜确定了主电源接入点,随即准备3000米长的电缆进行铺设,并按照实验室建设要求对场地内部的电路进行施工。同时,为了确保在极端情况下实验室也能正常运转,他们还在天投集团负责的工地上,协调来2台功率达到500千瓦的备用发电机。“这样即使主电网遇到停电等突发情况,实验室也能正常运转。”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实习记者 黄雪松 摄影 魏麟潇
原标题:记者探访上海支援成都气膜实验室 日均检测12万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