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请教问题的自称:此处省略一万字
古代读书人请教问题的自称:此处省略一万字因为前面的文字都铺垫好了,这些方块写的啥,就任你自由发挥吧。看到大段大段的空白方块,后面跟上一个括号:“此处省略xx字”,难免让人掩卷沉思,内心充满联想。那个时候,同学中间传阅的,除了盗版的日本小说之外,有点看头的,就数《废都》这类“大胆文学”了。日本小说太直白,没营养,这种小说好歹还有个社会背景和故事情节什么的。能看懂不?当然不能,真的不能?也能!吸引力不在于能不能看懂,而在于那份含蓄。
#作协回应贾浅浅拟入中国作协引争议##诗歌专家评贾浅浅拟入作协:她够资格##央媒评“贾浅浅争议”:文学不该世袭#
《废都》火的时候,我在上高中,记得是一跟字典差不多厚的十六K本。
那个时候,我的生活费是每月80块,当然不会花几十块去买着看,身边家底厚的同学,买的也是盗版,学生的标准——能看清字就行。
当然,没钱的同学也想看,不为别的,就为花季少年们内心压制不住的荷尔蒙。
那个时候,同学中间传阅的,除了盗版的日本小说之外,有点看头的,就数《废都》这类“大胆文学”了。日本小说太直白,没营养,这种小说好歹还有个社会背景和故事情节什么的。
能看懂不?当然不能,真的不能?也能!
吸引力不在于能不能看懂,而在于那份含蓄。
看到大段大段的空白方块,后面跟上一个括号:“此处省略xx字”,难免让人掩卷沉思,内心充满联想。
因为前面的文字都铺垫好了,这些方块写的啥,就任你自由发挥吧。
现在来看,说贾作者是大家,还不如说他大胆,赶上了一波大胆文学的“好行情”。
那个时候,只要能组织文字,几十万的字码出来,外加大胆描写,必火。
为何?时代产物,不必多言。
同样火的还有从小就接受熏陶的女儿。
写小说太累。现在网上的爽文,不需要省略任何一个字,成篇起步几十万字,写到几百万、几千万,基本看作者的心情,只要不停,就可以一直爽下去。
时代跑得太快,在女儿接受的教育里,明显不包括这个,所以玩不了。
还是写诗吧,这个简单点,会写小作文,能按回车就行。
写诗?谁都能来这么几下子,不与众不同那不叫好诗,要不怎么有那么多诗人容易精分呢?
我不想精分,还要与众不同,这是个难题。
我们知道古代有浪漫主义、爱国主义等几个流派,现在又有了朦胧派、口语派、萌派……何不开山另立新派?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上菜!
先来盘黄瓜,顶花带刺的那种。
看不懂?那就直接来段小作文,把老爸当年省略的,都端上来,回下车的功夫,就成了诗。
那个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大家的审美早就脱离那种味道了,咋还能“深深地混淆在一起”呢?
我说,你们爷俩有意思吗?你这是开了个什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