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战士高达00中最厉害的机体:机动战士高达0083MS发展被抹除的一环
机动战士高达00中最厉害的机体:机动战士高达0083MS发展被抹除的一环虽然战后地球联邦需要将大量经费集中到战后重建,因此地球联邦军在同期迎来了一波大幅军费紧缩。不过在如此安全形势下,地球联邦军重整军备,强化安全防卫几乎是必须的手段。因此在UC 0081年10月,地球联邦军开始了全面重整军备的“地球联邦军再建计划”。在相对有限的军费限制下,整个计划除了量产型MS的更新换代与飞马级强袭登陆舰再设计,还包括开发全新旗舰级MS的GP(Gundam Projecet)计划。战后依旧活跃的吉翁军残党,组织形式相当混乱。除了规模最大,依旧维持原有军队编制的Axis残党。大部分吉翁军残党只是以游击队形式进行活动。更有不少吉翁残党在生存压力下逐步退化成了海盗与恐怖组织。而情况更糟糕的则是部分吉翁军残党在之后蜕变成了海盗团乃至是恐怖组织性质的存在。完全不受约束的吉翁残党不但会对往来的民用宇宙船乃至木星船团进行袭击以夺取补给。甚至发生过吉翁残党针对SIDE-3的吉翁共和国本土发动
UC 0080 年2月18日,地球联邦政府代表与吉翁共和国代表在月球格拉纳达(Granada)正式签字缔结和平条约 。历时一年,造成数十亿级人员伤亡的人类第一场宇宙战争至此勉强画上句号。
地球联邦与吉翁共和国双方在月球格拉纳达签订了正式的和平条约。一年战争至此才算正式终结。
然而大战末期大量外流的吉翁军军事装备、对吉翁军残党几乎毫无约束力的吉翁共和国政府、并无好转的地球联邦殖民地政策……种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整个地球圈依旧难以迎来太平日子。而且相比战前乃至战时整体还相对有序的情况,一年战争后的整个地球圈的形势反而越发混乱。
流散到各地的吉翁军残党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行动目的都异常混乱:情况最好的有维持原有军队编制,依旧在原扎比家权力体系指挥下的Axis;稍逊的则有虽然大体维持了原有军队编制,但是行动完全由派系领袖决定的迪拉兹舰队。与此同时,重力圈和各个有居住空间的小行星中也有不少吉翁军以游击队形式进行着虽然没有明确目标,但是整体以反地球联邦政府为主要出发点的游击作战。
而情况更糟糕的则是部分吉翁军残党在之后蜕变成了海盗团乃至是恐怖组织性质的存在。完全不受约束的吉翁残党不但会对往来的民用宇宙船乃至木星船团进行袭击以夺取补给。甚至发生过吉翁残党针对SIDE-3的吉翁共和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的事件。
不但组织形式复杂且混乱,大部分吉翁残党的行动完全由相应分支指挥官左右。各个吉翁残党的行动目的因此变得异常纷繁复杂。其中甚至存在对吉翁共和国本土SIDE-3发动恐怖袭击的极端案例。
一年战争导致了天文数字级的平民伤亡。多个SIDE群的居民几乎全员死亡,在宇宙留下了空无一人的殖民卫星。这些无人的殖民卫星日后成了吉翁残党的活动据点。尤其是损毁严重,且周围宇域有大量碎片散布的SIDE-5残骸内更是建立起了名为“荆棘之园”的小规模军事基地。
战后依旧活跃的吉翁军残党,组织形式相当混乱。除了规模最大,依旧维持原有军队编制的Axis残党。大部分吉翁军残党只是以游击队形式进行活动。更有不少吉翁残党在生存压力下逐步退化成了海盗与恐怖组织。
虽然战后地球联邦需要将大量经费集中到战后重建,因此地球联邦军在同期迎来了一波大幅军费紧缩。不过在如此安全形势下,地球联邦军重整军备,强化安全防卫几乎是必须的手段。因此在UC 0081年10月,地球联邦军开始了全面重整军备的“地球联邦军再建计划”。在相对有限的军费限制下,整个计划除了量产型MS的更新换代与飞马级强袭登陆舰再设计,还包括开发全新旗舰级MS的GP(Gundam Projecet)计划。
早夭的繁花:RX-78GP00 Blossom如根据相关人士回忆,GP计划最初其实是由阿纳海姆电子独自进行规划的项目。之后向地球联邦军高层提出后,得到了地球联邦军高层约翰·高文中将的全力支持。整个项目就此作为地球联邦军的高性能旗舰机项目正式展开。
对于地球联邦军而言,“RX-78”和“Gundam”几乎成了某种精神图腾般的存在。虽然就实际的MS性能指标而言,RX-78-2之类早期批次的Gundam性能在大战末期其实已经落后。然而RX-78系列以及这些MS所属部队在一年战争中的表现使得这一MS型号彻底成为了传奇。
对于地球联邦军乃至整个MS产业而言,“RX-78”与“Gundam”所蕴含的意义远超型号实际性能本身
虽然从技术而言,GP计划诞生的新机体和一年战争时期的RX-78系列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然而GP计划除了明确要开发新的Gundam型机体,更是直接沿用了“RX-78”这一编号。新机以“RX-78”后增加“GP”的形式作为编号。仅仅从“RX-78GP”这一编号样式就能看出地球联邦军和阿纳海姆电子对该项目的期待。
为了满足地球联邦军的期待,阿纳海姆电子在GP的0号原型机即RX-78GP00上就投入了大量新技术,尝试将该机打造成兼顾卓越空间机动能力与长距离的索敌攻击能力的全能机型。
RX-78GP00是整个GP计划的0号原型机
因此在RX-78GP00上,同时搭载了大型的长距离光束步枪与MPIWS(Minovsky Particles Interference-Wave Searcher,米诺夫斯基粒子干涉波搜索装置)。
其中长距离光束步枪基于RX-78-5搭载的大型MEGA粒子炮发展而来,拥有远胜常规MS用光束武器的射程。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该光束步枪的射程优势,RX-78GP00的搜索和火控并未完全依赖传统光学传感器,而是采用了有圆盘天线的MPIWS,类似系统之后多见于各种EWAC机型上。
两项大型装备都以固定形式连接于背部结构。为了让出这些大型装备的连接和收纳结构的空间,主推进结构由传统的背包下移到了后裙甲部位。除了固定式携带的武器系统外,RX-78GP00能够使用其他MS使用的手部武装。
为了让出这些大型装备的连接和收纳结构的空间,主推进结构由传统的背包下移到了后裙甲部分。
长距离光束步枪基于RX-78-5搭载的大型MEGA粒子炮发展而来,拥有远胜常规MS用光束武器的射程。该武器以固定式连接臂形式挂载于背部,由机体主核融炉提供动力。
MPIWS通过米诺夫斯基粒子的粒子振动形成波干涉,再通过三相定位形成优秀的搜索范围与定位精度。该系统的主要缺陷是需要大型的天线系统,之后一般只能在专精大范围警戒与侦查的EWAC机型上看见这种设备。
长距离光束步枪与MPIWS装置都通过固定挂架形式直接连接于背部关节结构。
作为试验机性质的机体,一年战争时期的RX系列第一批次无一例外的都搭载了核心战机(Core Fighter)系统。能独立飞行的核心战机系统能更好保存重要的学习电脑数据与驾驶员,对于收集实验数据而言至关重要。不过核心战机系统的问题就是折叠变形机构与飞机形态的推进器等部件会浪费不少内部空间,很影响机体搭载更大体积的内部设备。因此一年战争中以实战需求为目标的后续批次RX-78都移除了核心战机系统以容纳更大功率核融炉与相应散热系统。
虽然核心战机折叠后的体积与之后其他MS搭载的驾驶舱模块相差无几,但是折叠变形机构和核心战机独立飞行用的推进器等结构会占据不少空间。
而在GP计划中,Hervic公司重新设计了FF-X7 核心战机系统。全新的FF-X(7)II-Bst Core Booster系统与机体其他组件的结合形式进行了大幅修改,MS形态下的主推进器兼做核心战机形态的主推进器。而连接于背部的长距离光束步枪与MPIWS天线会分别折叠收纳于核心战机形态上下。
相比原有的核心战机设计,这套被称为核心战机II的系统在保留原本核心战机系统的逃生能力同时,空间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因此之后的GP01号原型机也基本继承了这套系统的基本设计。不过具体到GP00上搭载的这套系统却并不算成功。整合太多装备的导致机体平衡性极其糟糕。尤其在核心战机形态本就因为偏长导致操纵性能不佳的情况下,在外部挂载大型装备的结果就是机体维持平稳飞行都相当勉强。
而携带长身管的光束步枪与大型天线后,机体整体平衡性更为糟糕。如果发射光长身管光束步枪更是可能导致机体失控。
即使在核心战机形态下,FF-X(7)II-Bst系统也能够挂载RX-78GP00的所有大型装备。
FF-X(7)II-Bst在核心战机状态下的主要问题是机身过长。机体控制性难称优秀。
得益于长距离光束步枪与MPIWS装备,RX-78GP00能够同时胜任长距离射击与早期预警任务。不过这种面面俱到的设计与高度复杂的设备在实战中已经超出了驾驶员能处理的上限。其稳定性在开发中就引发部分技术人员的严重不安。而之后在实战中的灾难性表现也证明了担忧并非毫无根据。
UC 0082年12月4日,冯·布朗市附近受到了吉翁军残党的恐怖袭击:吉翁军残党以YMS-16M的火炮系统配合进行专门改装的MS,炮击了阿纳海姆电子在此地附近的工厂设施。RX-78GP00由测试驾驶员Jack Bayard驾驶与两架RGM-79GS前往事发地区巡查。虽然经过交火击退了吉翁残党,不过RX-78GP00却因为一头撞进了一艘姆赛级巡洋舰的残骸而基本报废。
虽然经过交火击退了吉翁残党,不过RX-78GP00却因为一头撞进了一艘姆赛级巡洋舰的残骸而基本报废。
UC 0082年12月4日,吉翁军残党以火炮系统配合专门改装MS,炮击了阿纳海姆电子在冯·布朗市附近的工厂设施。
袭击由两架经过特殊改装的MS-06与一架MS-14JG进行。两台MS-06改装机分别负责瞄准测距与操作火炮系统。
名为Phantom Bullets的680mm加农炮其实就是YMS-16M的火炮系统。火炮本身的稳定系统配合改造后的MS-06上的稳定系统共同支持该火炮进行长距离炮击轰炸。
灾难性的结果让阿纳海姆电子意识到了RX-78GP00所追求目标的不合理。随后设计人员内部对GP计划进行了全面检讨,发展方向调整为更为合理的分机型追求各任务方向最优性能。
返璞归真的玉兰:RX-78GP01 ZephyranthesUC 0083年9月28日,中近距离交战与格斗战定位的GP 01号原型机,RX-78GP01也正式下线。
RX-78GP01的设计定位为中近距离交战与近身战。
类似第一批次RX-78的设计,RX-78GP01由高度模块化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整个机体。除了包含驾驶舱与背包结构的核心战机模块外,还包含头部、手臂与上半部分躯干结构的A组件与包含下半部分躯干与腿部的B组件。
和RX-78类似,RX-78GP01由高度模块化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整个机体。
和RX-78GP00一样,RX-78GP01采用了全新设计的核心战机系统。相比之前问题颇多的初代核心战机系统,FF-XII 核心战机 II系统将该核心战机机体结构与其他部件的组合方式修改为了水平样式,核心战机 II的推进器会在组合后折叠作为MS的背包结构。而战斗机驾驶舱则和之前的核心战机设计相同,机头指向下方翻转而驾驶席向后翻转90度作为MS驾驶舱结构。
这样的设计,最为直观好处的就是在MS形态下大幅减少了在MS形态完全无用的死重部件,核心战机 II的所有结构在MS形态下成为了机体结构的有效组成部分,而核心战机 II本身需要的变形结构也大幅简化。同时,横向连接的结构对机体躯干运动的干涉降到最小,腰部等结构可以设计大型关节结构优化机体运动性,并强化结构强度。
而核心战机II水平安装的结构设计除了让MS形态的推进背包兼顾核心战机II的推进器,还大幅减少了腹部结构的占用空间。RX-78GP01的腹部因此可以进一步强化结构强度与运动性能。
相比之前的核心战机系统,核心战机 II系统采用了水平安装形式与其他部件组合。核心战机的推进器即组合后的MS背包结构。而机头则下折90度作为MS驾驶舱。
相比之下,之前RX-78采用的核心战机系统以垂直安装形式与RX-78的其他组件组合。除了核心战机本身变形结构较为复杂外,埋入MS结构内部的核心战机推进器在与MS组合后会成为无用的死重。而且核心战机模块会占据机体整个腹部结构,相当程度影响机体躯干部位运动性能与结构强度的进一步提升。
和FF-X7的结构类似,坐席会向后翻转90度以直接作为MS驾驶席。驾驶舱内安装了两套操纵杆系统,左右两侧操纵杆用于MS控制。而战机形态则采用中央的单一操纵杆。
将背包推进器作为核心战机组成部分这一设计,一方面优化了RX-78GP01的机体结构,同时也大幅改善核心战机本身在战斗机模式下的性能。由于不需要完全折叠以适应机体内部空间,FF-XII作为战斗机时的外形可以更为流线。而两具MS级推力的热核喷气推进器配合可折叠的前掠翼结构在大气层内可以发挥出色飞行性能。
两具MS级推力的热核喷气推进器配合可折叠的前掠翼结构在大气层内可以发挥出色飞行性能
由于不需要完全折叠以适应机体内部空间,FF-XII作为战斗机时的外形可以更为流线。同时,FF-X(7)II-Bst
RX-78GP01的头部外形设计是典型的Gundam系风格。除了Gundam系机体标志性的V字形天线外,同时也采用了双眼式传感器与头顶主传感器的传感器组合。相比传统设计,最大的外观变化是额头两侧的额外散热窗口。和联邦系MS常见的设计类似,RX-78GP01在头部搭载了两门60mm火神炮。而头部火神炮采用了全新设计,左右两门60mm火神炮炮身都固定于同一模块中以进行统一拆换。
除了外观上可以看到的结构变化与子系统技术升级外,RX-78GP01在内部设计上的最大变化就是在头部搭载了一台次级计算机系统负责探测数据处理。而主控计算机则和RX-78的配置情况类似,搭载于FF-XII核心战机上。
GP01的头部火神炮采用了全新设计,左右两门60mm火神炮炮身都固定于同一模块中以进行同一拆换。而火神炮弹舱分别位于头部两侧。
RX-78GP01的头部外形设计是典型的Gundam系风格。除了Gundam系机体标志性的V字形天线外,同时也采用了双眼式传感器与头顶主传感器的传感器组合。相比传统设计,最大的外观变化是额头两侧的额外散热窗口。
RX-78GP01采用了最常见的光束步枪、光束军刀以及专用盾牌三件套式武装。而在必要情况下,也能使用诸如90mm机枪、无后坐力炮等实弹武装。作为经过实战检验的武装配置样式,可以说能适应各种
虽然配置样式极其传统,不过每件武装却基本都是全新的试验型号。比如装备的XB-G-06/Du.02光束军刀虽然外观酷似传统设计,实际上却是全新概念的炮剑两用设计。而装备的光束步枪XBR-M-82-05H输出功率1.5MW虽然略低于BXBR-M-79系列光束步枪,却是最先采用划时代的E-Pack设计的光束步枪型号。
除了光束军刀功能外,该武器还能在核心战机形态下作为FF-XII的射击武器使用。
XBR-M-82-05H由BOWA公司研发生产。采用了划时代的E-Pack设计。每个E-Pack最多能进行12次发射。同时该步枪下方安装有小型光束军刀,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近战格斗手段。
RX·V-Sh-23F/S-04712表面经过耐光束处理,对光束武器也有一定防护能力,而且该护盾是最早采用可伸缩式设计MS护盾。除了防护机能外,该护盾能携带两个备用的光束步枪E-Pack。
XB-G-06/Du.02光束军刀外形而言酷似传统设计,不过却采用了炮剑两用的新设计概念。
即着眼于中近距离交战与近身格斗战。不过相比以相同构型机体同时满足所有类型战场作战要求的RX-78,RX-78GP01在全领域适应性方面则有所取舍。
RX-78GP01的基础形态主要考虑的是重力圈内的战斗。在基础形态下,RX-78GP01的战斗全重不过65吨。而这一重量数据是通过完全舍弃无重力环境下的控制系统达成的。配合该机108000kg级的推力,即使在重力圈完全以推进器进行跳跃机动也能维持相当长的滞空时间。而且高度人形化的干练外形配合全新规格部件能在近身战斗中发挥相当不错的战力。这些特性在阿尔比昂号所属MS部队追击吉翁残党的作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RX-78GP01基础形态下的推力达到了108000KG。对于战斗全重不过64吨的该机而言,已经能做到凭借推进器推力进行长时间滞空跳跃。
最初规划中,宇宙环境下的作战预期是由专门研发的宇宙战机型来应对的。不过研究发现,相关要求可以通过在RX-78GP01基础上通过换装部件形式来达成性能要求。因此可换装式部件的研发和GP01几乎同步开始。当RX-78GP01交付部队进行测试时,相关部件也基本接近了可用状态。
UC 0083年10月31日,RX-78GP01擅自以陆战样式参与宇宙战导致在作战中被重创。随后该机在同年11月2日被后送到月面的冯·布朗市工厂进行大修。除了修复该机,阿纳海姆电子的技术人员顺便对该机进行彻底的宇宙战化修改。通过连夜的奋战,最终仅仅以两天时间便将该机修改为了RX-78GP01Fb样式。
在严重受损的RX-78GP01基础上,阿纳海姆电子的技术人员在修复同时将该机修改为了RX-78GP01Fb样式
得益于RX-78GP01设计优秀的核心战机系统,只需要更换核心战机模块就能完成对背包和机体上半身主要结构的更换。最终在RX-78GP01Fb搭载的FF-XII-FB 核心战机II Fb系统上,除了原本的吸排气式进气口被修改为辅助推进器喷口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巨大的全向推力荚舱。
通过万向连接关节连接于背包结构的全向推力荚舱能够自由旋转与改变角度。除了在AMBAC机动中提供额外的推力控制,推力荚舱能够通过直接改变推力方向来让机体进行紧急制动或改变运动方向。大型的主推进器与推力荚舱总计为机体提供了达234000KG的推力。对于全备重量仅74吨的该机而言,自然意味着惊人水平的机动性。
通过万向连接关节连接于背包结构的全向推力荚舱能够自由旋转与改变角度。除了在AMBAC机动中提供额外的推力控制,推力荚舱能够通过直接改变推力方向来让机体进行紧急制动或改变运动方向。大型的主推进器与推力荚舱总计为机体提供了达234000KG的推力。
得益于RX-78GP01设计优秀的核心战机系统,只需要更换核心战机模块就能完成对背包和机体上半身主要结构的更换。
RX-78GP01Fb采用的核心战机II编号FF-XII-Fb。因为完全以宇宙战为作战环境考虑。FF-XII-FB完全放弃了气动翼面,而完全以推进器系统进行机体飞行控制。
在最初设计中,陆战样式的RX-78GP01只需要更换核心战机系统与脚部结构就能成为宇宙战式样。除了附带的辅助推进器外,更换的脚部结构中最重要的部件就是增设的推进剂槽。对于在无重力环境下需要频繁进行AMBAC机动以及使用推进器的宇宙战机体而言,无论是推进剂槽增加的推进剂还是推进剂槽本身带来的结构重量平衡都至关重要。
对于宇宙战机体而言,小腿部位的燃料槽与辅助推进器对于机动性能至关重要
虽然最关键的FF-XII-Fb核心战机模块安装上了机体,不过预定用于替换的腿部模块之类则明显赶不上改装进度。因此需要以相对更为简单的改装方案来达成目标。
以原定的腿部设计为基础,通过增加燃料槽与大型化的脚部组件,RX-78GP01Fb以附加装备形式完成了腿部结构的宇宙战化改装。而除了腿部部件外,RX-78GP01Fb还替换了肩部装甲组件,增加辅助喷口荚舱组件。肩部的辅助喷口荚舱和胸部的辅助喷口一样,都是在工作时才展开喷口的设计。
辅助喷口荚舱和胸部的辅助喷口一样,都是在工作时才展开喷口的设计。可以灵活调整推力方向的辅助推进器组能全面提升机体灵活性。
RX-78GP01Fb小腿部位增加了大型的附加结构,外形因此更加庞大。附加结构中除了小腿的辅助推进器喷口外,最重要的就是增加的推进剂槽。
除了小腿部分外,脚部也因为增加附加结构而进一步增大了接地面积。虽然牺牲了部分行走性能,不过对于在AMBAC机动中平衡重量分布颇为关键。
除了腿部结构,RX-78GP01Fb还在肩部增加了可动式推进喷口与辅助喷口荚舱组件。
该机因为严重战损而返厂维修,并同步进行宇宙战化改装并非之前计划中的项目。好在RX-78GP01的修复与改装得到了地球联邦军全力的支持,而阿纳海姆电子也对该机改装投入了大量资源。因此RX-78GP01Fb的宇宙战化改装虽然没有完全按照最初方案进行,但最终成品体现出来的性能却还在最初设计之上。
在改装刚刚完成不久,RX-78GP01Fb便在初次交战中面对与吉翁军老兵凯利·雷兹纳(Kelley Layzner)驾驶的MA-06 Val Varo。最终RX-78GP01Fb在战斗中充分发挥了其机动性能,击毁了作为对手的大型MA。
在改装刚刚完成不久,RX-78GP01Fb便在初次交战中面对与吉翁军老兵凯利·雷兹纳(Kelley Layzner)驾驶的MA-06 Val Varo。最终RX-78GP01Fb在战斗中充分发挥了其机动性能,击毁了作为对手的大型MA。
RX-78GP01的修复与改装得到了地球联邦军全力的支持,而阿纳海姆电子也对该机改装投入了大量资源。因此RX-78GP01Fb的宇宙战化改装不但在短短两天内便告完成,最终展现的性能更是在最初设计之上。
不过一方面因为时间限制,一方面也是因为原有武装配置已经能够满足该机中近距离交战的任务需求,RX-78GP01Fb并未修改武装样式。配备的武装除了型号有一定细微变化,其他和RX-78GP01的配置完全一致。唯一例外是一把由Blash生产并交付阿尔比昂号MS部队进行测试的XBR-L-83D大功率光束步枪。
交付阿尔比昂MS部队时,这把光束步枪还未完成调试。UC 0083年11月5日,为了拦截遭遇的吉翁军残党而紧急投入使用该武器。虽然仅仅一击就击毁一艘契贝级巡洋舰,不过也在该次发射后因为能量逆流宣告报废,因此RX-78GP01Fb在之后也没有使用该武器的机会。
XBR-L-83d交付阿尔比昂号时测试没有全部完成。在作战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勉强发射虽然达成了作战目标,不过该武器也在射击后报废。
测试中的试验机直接卷入战斗这种情况对于Gundam系机体而言并不算孤例。不过当UC 0083年9月29日,该机启程随载舰一起前往地球联邦军特灵顿基地时,只怕谁也不会预计到该机之后会卷入堪称一年战争后最大浩劫的迪拉兹之乱事件。
担任该机测试驾驶员的浦木宏(Kon Uraki)同期是刚从军校毕业不久的新手试飞员。当其驾驶RX-78GP01追击被吉翁残党夺走的RX-78GP02A时,也根本不会想到将要面对的对手不但是经历过一年战争的老兵,而且还是在教科书上留名的吉翁军王牌阿纳贝尔·卡多(Anavel Gato)。
作为一名刚从军校毕业的新手试飞员,浦木宏在迪拉兹之乱时期的经历已经堪称传奇。
触碰禁忌的酸浆果:RX-78GP02 Physalis根据GP00的经验教训,RX-78GP01除了追求中近距离作战性能外,将不会过度追求其他方面的性能。诸如突破敌阵进行对关键目标进行重点打击将由专用设计的重型突击MS负责。这台MS即GP计划的二号机:RX-78GP02。
RX-78GP02是以重装突防对关键目标进行重点打击为主要任务的机型。
阿纳海姆电子的MS研发团队人员出身颇为复杂。一部分是一年战争时期就已经加入阿纳海姆电子的老将。除了在一年战争时期参与地球联邦军统筹下的军事研发项目,大部分也参与了一年战争结束后对以剩余物资形式购买的地球联邦军MS的调查。
而除了阿纳海姆出身的技术人员外,阿纳海姆电子的MS开发人员另一个更主要的来源则是战后大规模并购。除了并购BOWA、Hervic之类一年战争时期就参与地球联邦军MS开发的厂商,对阿纳海姆电子MS研发能力提升最明显的莫过于对Zeonic、Zimmad这两大吉翁系MS研发商的“打包”收购。这些吉翁系出身的技术人员成为第二先进开发部的主要组成人员。
在一年战争后的军费紧缩时期,阿纳海姆电子对军工相关企业展开了大规模并购。除了并购BOWA、Hervic之类一年战争时期就参与地球联邦军MS开发的厂商,对阿纳海姆电子MS研发能力提升最明显的莫过于对Zeonic、Zimmad这两大吉翁系MS研发商的“打包”收购。
GP计划中重型突击MS的开发正是由第二先进开发部负责。大量吉翁系技术人员的参与,使得RX-78GP02的机体设计彻底变成了一架有Gundam系机体头部的吉翁风格重型MS。乃至于重型突击MS这一概念也是直接继承自Zimmad系MS的设计。
从外观而言,无论带有大量弧面的重装甲外观还是大型化的小腿结构,RX-78GP02的外观设计就仿佛MS-09系机体再现。对MS-09系MS印象深刻的地球联邦军对此设计也给予了充分认可。
大量吉翁系技术人员的参与,使得RX-78GP02的整体设计更偏向吉翁系重型MS。尤其是最初版本的设计中,小腿等结构外形和MS-09等吉翁系机型更是到了神似的地步
作为重型突击MS,RX-78GP02必须在确保高速性的同时兼顾机动性。因此除了对推进器的推力有明确的要求,也对推力的指向灵活性有不低的指标。而RX-78GP02上则通过全新可动式推进器(Flexible Thruster Binder)概念来解决推力系统的布局问题。
两肩的可动的翼状结构各自安装了三台大推力推进器。整个可动式推进器结构总计为全备重量83吨的机体提供了155200kg级的庞大推力,使得机体在拥有重甲保护的同时具备怪物级的加速性能。
每个可动式推进器结构都包含三个大型大型火箭推进器。除了提供庞大推力外,整个可动式推进器结构能像机械臂一样在相当大范围内旋转。
RX-78GP02以全新的可动式推进器(Flexible Thruster Binder)概念来解决推力系统的布局问题。机体主要推力完全由两肩的可动式推进器提供,总推力达到155200kg级。
该机计划搭载战术核武器,RX-78GP02A就是针对以MS投放战术核武器这一目标进行了大量特化设计的子型号。因此全机需要针对核爆的热冲击和射线辐射进行防护优化。除了为防护性能考虑,该机厚重的装甲设计和弧面外形更多就是为了这一目标进行考虑的。
该机头部主传感器采用了和GP01相同的部件,不过也针对抗核爆要求进行了结构强化。而为了在核爆的热冲击下保护头部装置,GP02还在头部设计了大面积的散热窗口以对头部结构进行强制散热。这使得该机虽然采用了Gundam风格的头部,但是整体的视觉印象却颇为独特。
该机头部主传感器采用了和GP01相同的部件,不过也针对抗核爆要求进行了结构强化。而为了在核爆的热冲击下保护头部装置,GP02还在头部设计了大面积的散热窗口以对头部结构进行强制散热。这使得该机虽然采用了Gundam风格的头部,但是整体的视觉印象却颇为独特。
RX-78GP02A即针对以MS投放战术核武器这一作战目标进行进一步特化设计的子型号。
由于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存在,导弹之类长距离投放核武器的手段变得并不可靠。因此MS使用战术核武器时需要以无后坐力炮等装备在中近距离进行发射,投放核武器的MS本身不可避免要直面核武器的射线流与热冲击。一年战争时期专用的核打击机型MS-06C就设计了专门的射线屏蔽结构以保护驾驶员与关键设备。而RX-78GP02A会使用当量更大的战术核武器,因此相关耐冲击与射线屏蔽结构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了对抗核爆的热冲击与射线流,GP02除了在装甲结构增加射线屏蔽层,还为乘员舱设计了更为严密的防护。除了外层重型防爆门式设计的舱门,内部设计了球形的内层结构。整个驾驶舱包裹在球形结构中导致腹部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半球形凸起。紧急情况下,内部的球形驾驶舱能整个弹出以作为逃生系统。
不过驾驶舱内部结构设计相对传统。而且为了核防护性能考虑,RX-78GP02的驾驶舱内部空间相对而言颇为拥挤
驾驶舱的外层舱门采用三重固定销结构固定。显然不是为了对抗常规水平的物理冲击而设计的。
除了外层重型防爆门式设计的外部舱门,内部还设计了球形的内层结构。机体腹部为了容纳球形的驾驶舱结构与厚重的外层装甲,呈现了突出的半球状外形。
整个驾驶舱包裹在球形装甲结构下。紧急情况下,内部的球形驾驶舱能整个弹出以作为逃生系统。这一设计也成为日后标准化球形驾驶舱的技术雏形。
作为机体主推进器的可动式推进器结构连接于两肩,因此整个背部空间都可用于挂载大型武装。在RX-78GP02A构型下,背部空间用于挂载核弹头的存储和装弹结构。
理论上背部结构能够换装其他武装系统,设计方案中就存在换装多管火箭发射器的武装方案。不过RX-78GP02的开发以投放战术核武器任务为第一优先,因此最先完成的自然是RX-78GP02A型。而随着之后整个GP计划被抹除,其他构型的武装开发计划自然也无从谈起。
夺取该机的吉翁军残党还考虑在RX-78GP02A完成核攻击任务后为其换装大功率光束炮,以使该机能继续发挥战斗能力。不过RX-78GP02A在之后作战中损失,这一改进计划也自然不了了之。
作为机体主推进器的可动式推进器结构连接于两肩,因此整个背部空间都可用于挂载大型武装。
在GP02A构型下,背部空间用于安装核弹头的存储与装弹系统。而G-BAZ-0186-A核火箭筒的发射结构则连接在肩部后方。
为保证安全性,核弹头本体与弹头推进系统在发射前都会分开储存在背部的存储结构中,直到发射前装弹时才会将两个部分连为一体。
除了核弹头存储装置,背部空间还能容纳诸如MLRS系统这样的大体积武装。
RX-78GP02A采用专用的核火箭筒方案来发射战术核武器。G-BAZ-0186-A是一型全长已经超过RX-78GP02A本体高度的巨大武器。如不设计必要的折叠收纳机构会很明显影响机体运动性。而由该核火箭筒发射的MK82核弹是一型杀伤范围惊人的战术核武器,RX-78GP02A发射该武器后无可避免的会处于杀伤范围内,仅凭MS本身的防护结构可能难以完全应对该武器产生的热冲击与射线流。
为此,RX-78GP02A配备Mk82核弹与G-BAZ-0186-A核火箭筒时,会同时装备专用的NR-Sh-02-RX/S-00013护盾。这一盾牌除了具备基本的防护性能外,还在盾牌背部设计了存储结构用于携带核火箭筒炮管。而为了对抗核爆的热冲击与射线流,盾牌结构内还设计了额外冷却与射线防护结构。一系列内部结构的设置使得这面护盾不但面积硕大无比,而且视觉上的厚度也变得相当可观。
一系列内部结构的设置使得这面护盾面积硕大无比,且视觉厚度也相当可观。虽然该护盾对其他攻击的防护能力也并不低,不过主要考虑的还是核爆下的防护。一旦作战中关键结构受损会很明显影响护盾的核爆防护性能。
G-BAZ-0186-A核火箭筒研发时就专为投放战术核武器而设计。为了将核弹头发射到尽可能远的距离,整门火炮长度已经超出了MS的头顶高度。
为了不使超长的炮身影响MS的机动动作。携行状态时核火箭炮会拆分为前后两段。后段基座直接通过机械机构连接在MS肩部。
前段的炮管结构则会挂载在专用的NR-Sh-02-RX/S-00013护盾背面。
发射前,装弹机构会将弹头装填进基座结构中,随后基座与炮管对接并解除核弹头的安全保险。
Mk82虽然是战术核武器,不过大幅强化了热冲击与中子辐射。杀伤范围远在传统战术核武器之上。MS发射该弹头时,机体本身的防御手段很难保证完全安全。
除了基本防护能力外,NR-Sh-02-RX/S-00013护盾内还搭载了额外的冷却系统与辐射屏蔽层以在核爆中保护机体。
以该机1860kw级的主核融合炉功率而言,其实完全有能力装备光束步枪之类的武器。但是除了专用的核火箭筒,RX-78GP02A搭载的武装便只有两把AEXB-909L光束军刀与头部的60mm火神炮。
这样的武器配置使得该机完全就是一架特化的核攻击机。作战时,预定和RX-78GP01之类的MS进行配合编队。在突破外围防御体系后就凭借该机近1.9G的加速推力以高速重甲突破最终防线并向目标发射战术核弹头。一旦核打击完成,也不会剩下多少敌对目标能拦截该机的撤离了。
作战时,RX-78GP02A会由友军机护送以突破外围防御进入交战区域。在突破外围防御体系后就凭借该机近1.9G的加速推力以高速重甲突破最终防线并向目标发射战术核弹头。
除了核火箭筒,RX-78GP02A搭载的武装只有头部60mm火神炮与两把AEXB-909L光束军刀。该型实验型光束军刀能够调整光束刀刃大小。
光束军刀收纳基座位于腰部两侧,便于机体在各种姿态下抽取。
怠惰中诞生的灾难一年战争时期签订的南极条约明令禁止了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这使得战术核武器从MS的标准武装清单中被移除。虽然最终一年战争依旧导致了惨烈的伤亡与破坏,但是至少避免交战双方继续以大规模杀伤武器互相攻击导致整个地球圈彻底毁灭的结局。
然而这一条约的有效性在战后受到极大挑战。在一年战争已经宣告结束且其中一个缔约方吉翁公国已经不复存在的现实下,这一条约是否在战后继续有效存在明显的可争议空间。而从实质的约束力而言,同期已经不存在能对地球联邦军产生对等约束力的军事力量了。
南极公约缔约在地球联邦与吉翁公国之间。其在战后的实质约束力基本上只剩下舆论方面的压力。
既然实质性的约束力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唯一能够指望的只有条约在道义上的约束力。然而同期吉翁残党已经对月面都市和木星船团之类南极条约明令禁止袭击的目标展开攻击,即使地球联邦军针对吉翁残党之类的作战对象不遵循南极条约进行作战,道义上的压力也少之又少。何况理论上南极条约也并没有禁止核武器研发本身,以技术研发名义测试核武器并不构成直接违约。从技术角度考虑,几乎没有多少武装在对重点目标进行一锤定音式攻击时的效能可以超过核武器。因此,GP计划中重装突击MS会选择战术核武器作为主要武装几乎就成了必然。
不过负责统筹规划GP计划的约翰·高文中将明显没有考虑到公然违反南极条约在政治和舆论上的恶劣影响。以其为代表,主推GP计划进行的部分地球联邦军高层很明显将在RX-78GP02A上搭载战术核武器这一行为视作了某种普通的技术发展,而并未意识到这一行为背后巨大的政治风险。高层的认识不足直接反映在了一线测试基地的安保上,最终酿成大祸。
约翰·高文中将是典型的技术官僚出身的将领,其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很明显的影响了GP计划和其个人的未来发展。
无论是携带测试MS进入基地的阿尔比昂号还是特灵顿基地本身,其安保工作都只能用懈怠来形容。不但与项目无关的基地人员能够进入停放原型MS的机库,甚至阿纳海姆电子的人员也能随意出入基地。
该基地的保密性几乎完全依赖地理位置,可以说该基地的安保严密程度与人员警惕性并不能满足作为一个测试基地的保密要求。而各方人员的怠惰某种意义上正反映了地球联邦军在战后整体的颓废态势。
虽然是基地的测试驾驶员,但是项目无关人员能够自由出入载有新锐机的阿尔比昂号机库这一情况,只能说阿尔比昂号的安保工作也难以恭维。
因为殖民卫星坠落的的直接冲击,特灵顿基地周围形成了范围宽广的无人荒野。因此非常适合用于进行有较高保密要求的武器测试工作。
除了荒野外,该区域周围还密布着殖民卫星的水平。林立的碎片无论是对于演习还是测试试验都是相当不错的障碍物。
可惜特灵顿基地本身的安保水平非常堪忧。即使是阿纳海姆电子所属技术人员这种身份都能自由进出基地。而且基地岗哨对进出车辆的检查也相当携带。
基地安保松懈到令潜入的吉翁军残党都感到咋舌的程度。各方人员的怠惰某种意义上正反映了地球联邦军在战后整体的颓废态势。
之后特灵顿基地会沦为剩余物资堆放地,和该基地在本事件中的表现不无关系。(图为UC 0090年代的情况)
而尤其要命的是对战术核武器的管理。虽然遵循一直以来的操作流程,核弹头存储状态时的安保颇为严密。需要基地司令官的多重认证,才能打开有多重防爆门的核武器仓库并取出战术核弹。
然而从仓库取出后的操作却几乎是将Mk82核弹当做常规武装在进行管理。不但在测试前一天晚上就早早将MK82实弹装入了GP02A的弹舱。而且装填实弹后,MS机库的管理依旧松散无比。机库只有阿纳海姆电子技术人员在内的寥寥数人在场,无关人员依旧能随意出入机库。
尽管已经装填了核弹头,RX-78GP02所在的MS机库管理依旧松散无比。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入。而且现场除了两名阿纳海姆电子的技术人员,没有任何人看守这两台依旧还是联邦军最高机密的试验机。
遵循一直以来的操作流程,核弹头存储状态时的安保颇为严密。所有核武器存储在专用的核武器仓库内。
核武器仓库拥有多重防爆门结构,需要基地最高司令的多重生物认证才能进入。
从仓库取出Mk82核弹后,在基地最高司令与阿尔比昂号舰长的监督下RX-78GP02A完成了核弹头装填作业。虽然相关流程符合规定。不过实弹试验要到第二天才会进行,早早就将核弹头装填进发射机很明显欠缺考虑。
除了装填核弹头,同一机库还在进行RX-78GP01的实弹装填作业。显然基地与相关人员将Mk82核弹当做常规武装在进行管理。
由于已经从内部渠道获取了GP计划的情报,迪拉兹舰队除了对载舰阿尔比昂号进行追踪,还在阿纳海姆电子的技术人员中安插了间谍。可以说阿尔比昂号与GP02A整个行程都在吉翁残党的监视之下。
这种情况下,特灵顿基地如此松散的安保几乎等同于将已经装填核武器的RX-78GP02A双手奉上。乃至于当UC 0083年10月13日晚,潜入特灵顿基地的阿纳贝尔·卡多进入GP02A驾驶舱之时,整个MS机库甚至没有哨兵能够阻止这一切发生。如果不是恰好身为驾驶员的浦木宏刚好在同一机库,并不计后果的登上GP01前往拦截。在袭击发生的初期几分钟里,整个特灵顿基地以及阿尔比昂号甚至连像样的阻拦作战都未能组织。
可以说,如果不是恰好身为驾驶员的浦木宏刚好在同一机库,并不计后果的登上GP01前往拦截。整个特灵顿基地以及阿尔比昂号甚至连像样的阻拦作战都未能组织。
由于早就从其他渠道获得了GP02的相关情报。迪拉兹舰队几乎对该机以及载舰阿尔比昂号进行了全程追踪。
除了跟踪载舰,吉翁军残党还在阿纳海姆电子的技术人员中安插了间谍。考虑到阿纳海姆电子有大量技术人员来自前吉翁公国,在之中安插间谍并非什么难事。
当UC 0083年10月13日晚,潜入特灵顿基地的阿纳贝尔·卡多进入GP02A驾驶舱之时,整个MS机库甚至连基本的哨兵都没有。现场手无寸铁的两名阿纳海姆电子技术人员对此自然无能为力。
在夺取MS同时,外围接应的吉翁军残党也同步对特灵顿基地进行长距离炮击。整个基地在炮击以及之后的MS突袭中被打得一片狼藉,几乎没有组织起什么有效追击。
如果说特灵顿基地本身的安全防护还能说是该基地承平日久导致的松懈,那么阅舰式这一愚蠢至极的把戏只能说所有责任都是因为地球联邦军内泛滥的官僚主义作风作祟。为了起到所谓“示威”效果,地球联邦军宇宙舰队大量舰艇在金平岛基地周边集结进行阅舰式。为了在有限的宇域内堆上尽可能多得舰艇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参阅编队的密集程度已经到了影响各舰艇防空炮安全射击的地步。
挤成沙丁鱼罐头密度的地球联邦军舰队成了战术核武器最优质的靶子。最终Mk82这枚战术核弹头在地球联邦军阅舰式上打出了即使战略级核武器都不见得能完成的辉煌战果:通过单次攻击消灭了参加阅舰式舰艇数量的三分之二,占同期地球联邦军宇宙舰队总数的30%至40%。
虽然根据事后统计,真正被彻底摧毁的舰艇只有位于爆心的数艘。然而编队高度密集使得中子辐射的杀伤效能几乎达到了理论最大值。即使没有完全毁坏的舰艇能在之后得到修复,灾难性的人员损失也足以瘫痪地球联邦军宇宙舰队的正常运作。
虽然因为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存在,宇宙战中舰艇编队的密度相比过去已经大幅上升。不过阅舰中,编队密度已经达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
密集的舰队编制虽然视觉效果上颇具震撼性,不过参阅舰艇的间距已经小到会影响防空火力正常工作的程度。进行最后冲刺的RX-78GP02A得以在地球联邦军宇宙舰队近半兵力之前依旧来去自如。
高度密集的舰队不但让正常的对MS防空作战无法展开,连紧急情况下进行疏散也没有可能。GP02A几乎以打靶般的条件锁定位于编队中心的伯明翰号巨型战列舰,并随后发射Mk82核弹头。
整个参阅舰队的三分之二被摧毁,占同期地球联邦军宇宙部队舰艇总数的30%至40%。
在GP02A发动核袭击前,迪拉兹舰队所属的吉翁军残党就对金平岛周边宇域发动了佯攻。由于地球联邦军安排的守备力量严重不足,作为守备部队主要战力的阿尔比昂号陷入了疲于奔命的状态。以至于当GP02A突破自动防御系统,突然出现在阅舰式周边宇域时,如RX-78GP01Fb之类阿尔比昂号所属部队根本来不及前去拦截。
而当核爆结束后,RX-78GP02A与RX-78GP01Fb两机终于进行了一对一的殊死决战。最终两机在近身战中同归于尽,然而名为迪拉兹之乱的灾难却才刚刚演完第一幕。
RX-78GP01Fb与RX-78GP02A双方在激战后同归于尽。然而名为迪拉兹之乱的灾难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