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50年前知青岁月:从兵团战士到农场职工
难忘的50年前知青岁月:从兵团战士到农场职工第二天,新来的知青们自由活动,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一早,张春阳他们也和战友(之前来的战士和干部)们一起出早操,参加军训和政治学习,也上山砍竹竿割茅草,为后续到达的人员修建营房。到达连队的当天下午,连长就为新来的知青分排分班,安排住处。张春阳被分在了一排三班,王玉华和刘慧敏被分在了三排三班。连队驻地一共有三排营房,前排是办公室、会议室和男生宿舍。中间一排是女战士宿舍。后排是伙房、仓库和男生宿舍,王玉华和刘慧敏住在了同一间宿舍里。说是兵团战士,实际上他们不穿军装,也不佩戴枪支,他们的工程项目叫大树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兵团战士的任务就是在南腊河畔挖沟修渠,兴修水利,修建引水渠。但兵团战士比下乡插队的知青要好很多,第一有食堂,不用自己做饭吃。第二有每个月都发工资,不像插队知青挣工分,还要自己做饭吃。在勐腊县城宣读分派名单时,张春阳还捏着一把汗,他们一起来的同学大多数都分到了其他连队,当他听到张春阳、
张春阳和王玉华都是上海知青,他俩是1979年国庆节在上海举办的婚礼。当时去参加婚礼的同学们都很惊讶,谁也没想到他俩会结为夫妻。看同学们都蒙在鼓里,张春阳的表妹刘慧敏给大家揭开了谜底,原来张春阳和王玉华十年前就相恋了,他俩已经秘密恋爱了十年。
今天咱就听张春阳给大家讲述他和王玉华的恋爱经历和那段令人难忘的知青往事吧。
1970年的2月初,是张春阳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就是2月初在上海坐上了南下的列车,一路风尘仆仆到达了昆明,后又换乘解放牌卡车,翻山越岭昼行夜宿,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他们几十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水利建设兵团二团的一个下属连队。刚走出校门不久,他们就踏进了军营,成了光荣的水利建设兵团的战士。
兵团岁月(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说是兵团战士,实际上他们不穿军装,也不佩戴枪支,他们的工程项目叫大树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兵团战士的任务就是在南腊河畔挖沟修渠,兴修水利,修建引水渠。但兵团战士比下乡插队的知青要好很多,第一有食堂,不用自己做饭吃。第二有每个月都发工资,不像插队知青挣工分,还要自己做饭吃。
在勐腊县城宣读分派名单时,张春阳还捏着一把汗,他们一起来的同学大多数都分到了其他连队,当他听到张春阳、王玉华、刘慧敏分在了同一个连队时,他悬着的心才算落地了。王玉华是张春阳的同班同学,他俩同桌一年多,关系特别好,因为有早恋迹象,老师还多次找他俩谈话。刘慧敏是张春阳姑姑家的表妹,她也和张春阳、王玉华是同班同学,他们三人到云南当知青,也是事先商量好的。
据张春阳回忆,他们的连队驻地坐落在南腊河畔的山坡上,距离勐腊县城二十几公里的路程,紧邻公路(勐腊至勐捧的公路),连队一百多号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上海知青。连长是本地人,三十多岁,傣族人,会说汉语,人很善良,但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
到达连队的当天下午,连长就为新来的知青分排分班,安排住处。张春阳被分在了一排三班,王玉华和刘慧敏被分在了三排三班。连队驻地一共有三排营房,前排是办公室、会议室和男生宿舍。中间一排是女战士宿舍。后排是伙房、仓库和男生宿舍,王玉华和刘慧敏住在了同一间宿舍里。
第二天,新来的知青们自由活动,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一早,张春阳他们也和战友(之前来的战士和干部)们一起出早操,参加军训和政治学习,也上山砍竹竿割茅草,为后续到达的人员修建营房。
连队的生活比想象的要艰苦很多,除了第一顿饭有肉有菜也有汤,可之后的菜里别说肉了,连油花几乎都见不到,米饭也不好吃,一锅清汤几个菜叶,一眼能看到锅底。那天吃晚饭的时候,张春阳看王玉华就盛了小半碗饭,他知道王玉华吃不惯伙房的饭菜。
那天晚饭后,张春阳拿了两个午餐肉罐头去了女战士宿舍,叫刘慧敏出来,偷偷把两个罐头塞给了刘慧敏,让她给王玉华一个。偏偏事情就这么凑巧,这一幕刚好被连长看到了,连长就把张春阳叫到了办公室,非常严肃地对张春阳说:“咱们兵团的任务是挖沟修渠引水,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上级有明文规定,现阶段的兵团战士不准谈恋爱,违规者严肃处理。”
看连长一脸的严肃,张春阳小声说道:“报告连长,我和刘慧敏不是谈男女朋友。刘慧敏是我姑家的女儿,我俩是亲表妹。”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连长没再说什么,就让张春阳回宿舍去了。被连长教育了一番,也算给张春阳打了一个预防针,张春阳暗自庆幸,幸亏他没有直接去找王玉华,要是直接去找王玉华,他和王玉华的关系也就会暴露出来了。
那天被连长叫去谈话之后,张春阳还把刘慧敏带在身边的那张合影照(他姑妈一家和他们一家的合影)给他们宿舍的战友们看。很快,连队的战友们都知道刘慧敏是张春阳的表妹了,连长也看到了那张合影照。
之后的日子里,张春阳和王玉华的联系,只能靠刘慧敏传纸条或传话联系,有时王玉华给张春阳送一点好吃的(从上海带来的糕点),也要通过刘慧敏,因为连队已三令五申,现阶段不允许兵团战士谈恋爱,他俩都不想惹麻烦,更不想给对方带来影响。两个人虽然天天都能见面,可见了面也只是相视一笑,很少说上一句话。
张春阳他们新来的知青刚上山砍竹竿时,因为他们都不会使用砍刀和斧头,也不会砍竹竿,排长就让他们往山下运送砍好的竹竿,男知青一人扛一根竹竿,女知青两个人抬一根竹竿。竹竿的重量虽然不是太重,可下山的路不好走,两个人抬一根竹竿也很吃力。
为了能帮王玉华一把,张春阳每次扛起竹竿都小跑着下山,他把竹竿运到驻地,回头再去迎接王玉华和刘慧敏。张春阳本想替王玉华抬竹竿,可又怕刘慧敏不高兴,还怕引起别人的怀疑,干脆他就一个人扛着竹竿回驻地,让她俩原地休息。因为战友们都知道刘慧敏是张春阳的表妹,张春阳帮她俩扛竹竿,大家也觉得合情合理。有了张春阳的帮助,王玉华和刘慧敏少吃了不少苦头。
一晃就到了10月份,前来参加大树脚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员都到齐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也都就绪了,团部一声令下,大树脚水利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了。
之前虽然也上山扛过竹竿割过茅草,也在营房驻地周边开垦过荒地,可那样的劳动跟水利工地上的劳动完全是两回事,在水利工地干了几天,张春阳他们就累得快坚持不住了,手上都磨起了水泡,肩膀压得红肿,感觉身子骨都快散架了,回到连队驻地,大家真的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为了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连指导员和连长都亲临一线,以身作则,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大家做榜样。特别是指导员,抡尖镐,抬大筐,挥汗如雨还喊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知青兵团岁月(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看连长和指导员都不怕苦不说累,还抢着干最累最苦的活,大家都很感动,都备受鼓舞,都咬牙坚持着。大约过了一两个月,大家渐渐掌握了施工的技巧,慢慢适应了高强度的劳动,也就不觉得有多苦多累了。
每到星期天连队战士们都休息,刘慧敏就到男生宿舍门口喊张春阳:“哥,我们去洗衣服,你把脏衣服收拾一下,我帮你洗。”其实,这是刘慧敏想帮着张春阳洗衣服,她不方便出面,就让刘慧敏去找张春阳。有的战友爱凑热闹,也把自己的脏衣服扔给刘慧敏,刘慧敏不好意思拒绝,只好端着一大盆脏衣服和王玉华一起去南腊河边,给大家洗衣服。
看刘慧敏和王玉华抱着那么多衣服去河边,张春阳心疼她俩,他也端着脸盆到南腊河边帮忙洗衣服。大家都知道刘慧敏是张春阳的表妹,张春阳去帮忙洗衣服,大家都没有别的想法,这样张春阳和王玉华也就有了单独相处的机会,在工地上和驻地不能说的悄悄话,在河边就能悄悄说了。
渐渐地,一排三班的战友们都对张春阳产生了好感,因为大家都借了他的光,他和他表妹经常帮大家洗衣服。很快,张春阳和刘慧敏利用星期天帮战友洗衣服的事情就在连队传开了,连长和指导员还在开会时表扬了张春阳和刘慧敏。
1972年冬季,那天工地施工中遇到了坚硬的岩层,爆破组在装填炸药时增加了药量,炸药引爆后,被炸起的石块飞向了战友们避险的安全区域。为了保护指导员,张春阳猛然把指导员扑倒在地,趴在了他的身上。结果张春阳左臂受伤,造成骨裂,指导员躲过了一劫。
那年年末,张春阳被评为生产标兵,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入了团,还被批准回上海探亲。那次回上海探亲,刘慧敏和王玉华也被批了探亲假,是张春阳替她俩争取的。
1973年2月上旬,张春阳他们三人从上海探亲回到了勐腊县城,在勐腊县城住了一晚,准备第二天步行回连队。
第二天吃过早饭,张春阳他们三人就背着大包小裹往连队赶。刚走出县城,一辆吉普车突然停在了张春阳身边,副驾驶座位上一位四十岁上下穿军装的中年男人大声问道:“你们几个去哪里?”“报告首长,我们是水利二团的战士,探亲刚回来,去连队。”张春阳大声回答。
“我正好去十连,顺路捎你们一程。”那位军人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说。
张春阳赶紧让刘慧敏和王玉华坐上车,他把大包小裹递上去,自己也坐上了吉普车。通过交谈,张春阳才知道,副驾驶座位上坐的是他们水利二团的张政委张存民。到地方后,张春阳把两个午餐肉罐头和两斤奶糖留在了后车座上,谢过张政委,看着张政委的车开走了,他们才往连队驻地走。
吉普车开出去几十米突然又停了下来,张政委探出头来大声喊道:“张春阳,咱俩是本家,有事就找我。”就这样,张春阳认识了张政委。
那年初夏,张政委到连队检查工程进度,在工地现场,张政委问连长:“你们连有一个叫张春阳的上海战士,他是我本家,你叫他来,我跟他说句话。”那天中午,张春阳和连长指导员一起陪着张政委吃的午饭,张政委还扔给张春阳一盒烟。当然,那盒烟他不敢要,等张政委走了,张春阳把那盒高级香烟送给了他们连长。
半个月后,张春阳升任司务长,离开了水利工地,负责连队的粮袋子和菜篮子。张春阳说,他担任司务长期间,就额外给他表妹和王玉华吃过几个煮鸡蛋,没有其他违规行为。
到了1974年8月份,水利二团完成了修渠引水的重要任务,也就结束了水利二团的历史使命,水利二团撤销了兵团建制合并到了农场,张春阳他们被安置到勐捧农场,又去开荒种树去了。因为张春阳在连队担任过司务长,分场的场长就安排张春阳到场部工作,负责宣传工作和农场职工的政治学习。没多久,张春阳就入了党。
到农场后,农场的管理不像在连队那样严格了,到了适合谈恋爱的年龄就可以谈恋爱了,对于农场职工的个人问题,农场领导并不会过问,也没人愿意管这个闲事。为了不影响张春阳的前程和升迁,王玉华还是没有公开她和张春阳的恋人关系,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她不会去麻烦张春阳,一些小事情,还是让刘慧敏传话送纸条,他俩的恋情一直处于地下状态。
1977年春天,王玉华的父母在上海托了关系,在医院为她开具了病情诊断书,让她办理病退手续回上海,王玉华放心不下张春阳,她违背了父母的意愿,继续在农场开荒栽树,天天从事着非常艰苦的劳动。为了爱,她无怨无悔。
那年秋天,县里到勐捧农场招聘一名文书,场长推荐张春阳去县里工作,张春阳却谢绝了场长的好意,他没有离开勐捧农场,他也放心不下王玉华。就这样,两个人默默关心着,默默相爱着,他俩虽然没有公开恋情,可两个人的心却紧紧靠在了一起。
知青兵团岁月(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1979年5月初,张春阳和王玉华还有他表妹刘慧敏一起回到了上海,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当了十年知青,他们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土。
回到上海没多久,张春阳他们先后都被相关部门安置了工作,时隔十年,他们又有了上海户口,还有了正式工作,刘慧敏也在本单位和一名同事谈起了男女朋友。
1979年10月1日,张春阳和王玉华举办了婚礼,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一对有情人历经十年的地下恋情,终于修成了正果。正应了那句老话,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春阳说,他能和王玉华走在一起,多亏了他的表妹刘慧敏,在此他想对表妹说一声谢谢。他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回到上海后,和张政委失去了联系,后来听说他退休后回了老家,可再也没联系上。
目前,张春阳和他夫人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他们的身体也很好。张春阳和王玉华也想通过这个平台,祝福普天下的老知青朋友们都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作者:草根作家(根据张春阳老师的口述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