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决定你和家人的关系:家庭里的各种关系
收入决定你和家人的关系:家庭里的各种关系经过长期的演化,家庭里的伦常关系衍生出许多道德的成分。因此,可以对不起陌生人,但是不能对不起家人。不过,在某种比较抽象的意义上,这不正表示家庭里的伦常关系太重要(利益太大)了,所以要以特别的方式来维护吗?经济学,并没有把家庭和伦常关系庸俗化;相反,经由经济分析,我们可以更平实但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庭和伦常关系的奥妙和可贵!而且,一旦(勉强)接受了经济学对伦常关系的解释,就可以试着利用同样的分析概念,去探讨其他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现象。经济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的特殊角度,而不在于得到某些特定的结论而己!
贝克尔教授以经济学分析家庭,其实非常有启发性。他把家庭看成是一个小的经济组织,然后探讨这个经济组织之内的生产、分工和消费。他发现,这个经济组织的变动,会明显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只要平实地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立刻可以看得出两点显著的变化:一方面,当妇女可以外出工作以赚取收入时,所(愿意)生育的子女愈来愈少。如果子女就是父母天经地义的宝贝,子女应该和以前.一样多才是!另一方面,都市化的发达,使许多家庭由乡村移往市区。人口集中后,居住空间缩小,市区的房价上升。因此,和住在郊区的家庭相比,都市里的家庭子女数比较少。这不就是受到经济力量影响直接的后果吗,难道还有其他更合情合理地解释?
哈佛大学法学的讲座教授拉姆齐尔是日本通,他曾研究日本历史上的劳动力市场(包括艺效),得到很多有趣的发现。其中之一,是童工契约的变化。在18世纪以前,日本还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佃农人数多而收人低,因此在生活压力下,往往向地主借钱,而把子女当作担保品。如果到时候无力偿还贷款,子女就留在地主家工作三年、五年、八年不等。
有趣的是,当日本开始受到工业化的影响之后,都会区逐渐形成。和农村相比,都市里的就业机会较多;因此,人口的流动性也慢慢增加。不知不觉地,担保品的价格下降;父母不再能和地主签下五年或八年的契约,最多是两三年。原因很简单,如果是长期契约,子女往往以脚投票,逃跑到都市里去也!因此,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约束、操纵)力,确实会受到经济力量的左右。这就又间接证明了贝克尔教授的理论:家庭里的各种关系,其实都含有(也许是隐晦的)成本效益的考虑。
家庭,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组织或制度。在蛮荒原野、遍地狼犬的环境下,家庭这个制度的形式、内涵和变迁,自然会受到环境里各种条件的影响。为了求生存繁衍而趋利避祸,不就是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吗?
经过长期的演化,家庭里的伦常关系衍生出许多道德的成分。因此,可以对不起陌生人,但是不能对不起家人。不过,在某种比较抽象的意义上,这不正表示家庭里的伦常关系太重要(利益太大)了,所以要以特别的方式来维护吗?
经济学,并没有把家庭和伦常关系庸俗化;相反,经由经济分析,我们可以更平实但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庭和伦常关系的奥妙和可贵!而且,一旦(勉强)接受了经济学对伦常关系的解释,就可以试着利用同样的分析概念,去探讨其他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现象。经济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的特殊角度,而不在于得到某些特定的结论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