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开幕素材:影视剧里的大公报见证时代风云
香港电影开幕素材:影视剧里的大公报见证时代风云蒋介石极为不悦地下令:“这个王芸生,是大公报的主编,他蛊惑人心,大公报停刊三天。”张厉生小声报告:“王芸生受到美国国务院战时情报局的邀请,过两天就要访美。”蒋介石则直接打断他的话说:“美国就不要去了。”2012年上映的电影《一九四二》,讲述了七十年前的河南旱灾。片中,蒋介石(陈道明饰)拿出一份大公报,让行政院秘书长张厉生(张晨光饰)读报上的一篇文章:“昨天本报登载一篇《豫灾实录》……谁知道那三千万同胞,大都已深陷在饥馑死亡的地狱。”当时,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处处被动捱打。电视剧借助大公报,将这一段背景历史,自然地融入故事之中。历史上,自红军从江西开始战略转移(当时还没有使用“长征”一词)后,大公报就对红军行踪持续关注。后来更派范长江前往西北采访,成为公开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电影《一九四二》中,蒋介石(陈道明饰)拿出一份《大公报》,让主管新闻的行政院秘书长张厉生(张晨光饰)读
大公报走过一百二十年的历程,跨越多个时代的波澜起伏。正因如此,在众多电影、电视剧中,每当需要报纸版面或者记者出镜时,大公报往往成为首选。无论是清末、民国、新中国,无论在北京、上海、香港;无论是战争片、谍战片、传记片、故事片,大公报都扮演着记录历史、见证时代风云的重要角色。
从红军长征到全民抗战,从解放战争到开国大典……在一系列历史关头,大公报都浓墨重彩地作了纪录与展示。这在很多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得到很好的呈现。
报道红军长征
2009年献礼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第二十七集,董继昌(张志坚饰)看到大公报上有关红军与湘桂联军激战的消息,对红军的困难处境作出了一番分析,认为红军前景堪忧。
当时,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处处被动捱打。电视剧借助大公报,将这一段背景历史,自然地融入故事之中。历史上,自红军从江西开始战略转移(当时还没有使用“长征”一词)后,大公报就对红军行踪持续关注。后来更派范长江前往西北采访,成为公开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电影《一九四二》中,蒋介石(陈道明饰)拿出一份《大公报》,让主管新闻的行政院秘书长张厉生(张晨光饰)读王芸生写的社评。
揭露河南旱灾
2012年上映的电影《一九四二》,讲述了七十年前的河南旱灾。片中,蒋介石(陈道明饰)拿出一份大公报,让行政院秘书长张厉生(张晨光饰)读报上的一篇文章:“昨天本报登载一篇《豫灾实录》……谁知道那三千万同胞,大都已深陷在饥馑死亡的地狱。”
蒋介石极为不悦地下令:“这个王芸生,是大公报的主编,他蛊惑人心,大公报停刊三天。”张厉生小声报告:“王芸生受到美国国务院战时情报局的邀请,过两天就要访美。”蒋介石则直接打断他的话说:“美国就不要去了。”
1942年,河南旱灾引发大饥荒。大公报记者张高峰深入灾区,采写了长篇报道《饥饿的河南》。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将稿件改名为《豫灾实录》,于1943年2月1日(除夕前三天)刊发。
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刊发关于河南旱灾的长篇报道《豫灾实录》(右图),翌日又发表社评《看重庆,念中原》。
二月二日,大公报又发表了社评《看重庆,念中原》,批评政府疏于赈灾、罔顾民生:“河南的灾民卖田卖人甚至饿死,还照纳国课”,“忆童时读杜甫所咏叹的‘石壕吏’,辄为之掩卷太息,乃不意竟依稀见之于今日的事实。”文笔犀利沉痛,招致蒋介石不满,勒令停刊。当时美国记者白修德正是看了《豫灾实录》,才决定去河南采访。
痛陈《和平无望》
2021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大决战》,是内地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全景展现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也是献礼中共建党百年的力作。
《大决战》剧中第三十集,在河北西柏坡,毛泽东(唐国强饰)手持大公报,认真诵读社评《和平无望》:“什么是真实而持久的和平,一句话,是人民大众的合理生存。”“真正的历史创造者,并不是稀世的英雄,而是亿万生民。亿万生民的求生力量,才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动力。”
然后,毛泽东对旁边的周恩来(刘劲饰)说:“这篇文章赞颂人民的力量,这才是历史发展的大势。鞭辟入里,写得好!”周恩来则回答:“从王芸生这件事看得出来,很多民主人士,通过这场舆论战,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
电视剧《大决战》中,毛泽东(唐国强饰)阅读《大公报》上的社评。
紧接着,镜头切换到南京,蒋介石(王劲松饰)指着大公报,对陈布雷(赵晓明饰)发怒:“王芸生写的这篇文章你看过没有?满纸的胡说八道。”
《和平无望》一文是王芸生针对张申府《呼吁和平》一文而做出的反驳。文章深刻剖析了时势,批评国民党当局:“违逆了人民大众的生存轨道,必无治,摧折人民大众的求生欲望,必乱。”
通过一篇大公报社评,将当时处于历史关头的国共双方的交锋焦点,作了十分巧妙而又具有震撼力的对比。这显示了大公报对于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力。电视剧的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源自真实的历史。换句话说,大公报的历史功绩,为影视主创团队提供了灵感源泉。
促成和平解放
在大决战最后的平津战役之时,大公报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重点影片《建国大业》中,大公报记者傅冬菊(陈好饰)陪同父亲傅作义,坐在吉普车上,行驶在北平街头,隐喻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
在电视剧《大决战》中,傅冬菊(安冬饰)占据了多集篇幅。她奔走于两大阵营中间,传递信息,沟通联络,最终促成身为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的傅作义,作出了历史性抉择,举起义旗,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免遭兵燹。
1949年之后,天津、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大公报相继改组。而香港大公报则始终薪火相传,延续百年老报的光荣传统。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公报不断及时传递内地建设发展变化,成为港人了解内地资讯的重要窗口。
报道邓公登黄山
2014年,为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央视播出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三十八集,邓小平(马少骅饰)在安徽登完黄山,刚刚到上海,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就赶到上海汇报工作。邓小平称赞他们消息灵通。此时,秘书王瑞林报告他:“首长,您就别保守秘密了,香港的大公报,已经刊登了您登黄山的消息了。”
1979年7月,七十五岁高龄的邓小平步行登黄山。13日下午,偶遇香港一个剧组,正在黄山取景拍摄电影《白发魔女传》。如此巧遇,令剧组一班人十分激动,便邀请邓小平与两位主演员鲍起静、方平合影。邓小平欣然答应,手扶登山杖,面带微笑,与两位古装扮相的演员,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
这一新消息随着大公报的报道,传遍海内外。而邓小平“黄山谈话”中的许多内容,比如“九亿人口的收入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总是有的地区先富起来,一个地方总是有一部分先富裕起来”,“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席报纸道具” 年代剧不二之选
除了以历史大事为主线的影视剧,还有很多故事片,融入了大公报元素。这也是与大公报的报界龙头地位分不开的。
大公报一纸风行,畅销全国,享有极高的美誉度。因此,很多故事片,需要用到读报、看报剧情时,大公报便成不二之选;报童叫卖报纸,手头扬着的是大公报;有报摊的镜头,大公报往往占据C位和“封面”,成为了众多影视剧的“首席报纸道具”。
电影《叶问3》中,叶问(甄子丹饰)手持《大公报》,看到张天志要挑战自己的新闻,为免夫人(熊黛林饰)担忧,故意给她读副刊上的笑料。
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功夫》里,大反派火云邪神(梁小龙饰)出场时,就手持大公报亮相。电影《叶问3》,叶问(甄子丹饰)手中同样拿着一份大公报,看到张天志要挑战自己“咏春斗咏春”的新闻,而为免夫人(熊黛林饰)担忧,他便故意给她读副刊上的笑话。
由老舍经典话剧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茶馆》,2010年在央视首播。第二十集,老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陈宝国饰),正在为混乱战局影响生意而苦恼,报童拿着一摞报纸跑进来,茶馆常客唐铁嘴便叫住报童,询问有什么重要新闻,报童便翻出了一张大公报,让唐铁嘴自己看。
2012年2月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谍战剧《誓言今生》,主要内容是从1948年到1977年,大陆反间谍人员黄以轩与台湾情报官员孙世安两人长达几十年的斗争。第十一集,1965年7月20日,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回到了北京。香港报纸都在报道这个重大新闻。台湾方面安插在香港的特务孙世安(姜武饰),便到街头报亭买了一份大公报,确认这个消息后,情绪十分低落。
大公记者“登场” 王菲领衔出演
与大公报一样,“大公报记者”也是诸多影视作品中的关键角色,且以女记者居多。若论饰演过大公报记者角色的明星,当首推王菲。
2018年12月,央视播出《国家宝藏》第二季《故宫》。第一件宝藏“样式雷”,就是由王菲来担任“国宝守护人”,其身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位大公报记者。
在“001号”主持人张国立介绍完开场白之后,“大公报记者”王菲娓娓道来:“今天是1931年3月15日,紫禁城自皇家宫殿变身为博物馆,向民众打开大门已有六年……在偌大的京城里,唯有圆明园昔日场景,恐怕早已无人知晓。但大公报得到一个消息:营造学社的朱启钤先生,将在3月21日于中山公园,办一场‘圆明园文献遗物展览’,这批文献遗物大部分来自‘样式雷’家族世代珍藏。”
随后,穿越历史的王菲,又目睹了林徽因、朱启钤、梁思成等人建立的营造学社研究古建筑文献与遗物的场景。
翻查历史旧版面,1931年3月22日,天津大公报对“圆明园文献遗物展览”作了详尽的报道,令营造学社的努力,得到了更多国人的关注与支持,为保护国宝、弘扬国粹,作出了贡献。
角色戏分吃重
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电影《第一大总统》上映。在清帝退位后,孙中山(邱心志饰)在南京召开记者会,并邀请在场的大公报女记者(居文沛饰)代为宣读袁世凯发来的电文《告南京临时政府清帝辞位电》。后者又代表新闻界提问孙中山将来下野之后会做什么,孙中山则回答:“像华盛顿那样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选择大公报女记者作为报界代表,在这某种程度上亦是向大公报致敬。因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时任临时大总统秘书,正是后来的报界宗师、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
大公报记者角色不仅是客串,还多次担当主角。2001年播出的电视剧《中原突围》中,从美国归来的大公报女记者梅安妮(席与立饰),是实际上的女一号。该剧讲述抗战结束以后,李先念率领中原军区将士,英勇无畏,打败国民党军队,夺取战略主动权,成为解放战争取胜的关键。
衔接关键剧情
大公报记者梅安妮在第一集就出场,在汉口邂逅中原军区参谋处长唐健。佳人配英雄,两人后来的爱情线贯穿全剧。而透过大公报记者的视角,侧面展现了李先念、王震、董必武等人的魅力。
在一些关键剧情上,大公报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如1946年6月,国民党刘峙部队进攻位于河南光山县的中原军区部队,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序幕。剧中,这一事件,是以唐健致信梅安妮,请她在大公报上发表声明的方式来体现的。相比单纯的旁白,更具艺术表达技巧。
2012年播出的《战火中的花蕾》,是首部聚焦抗战孤儿生存状况的电视剧。剧中女主角,则是大公报女记者沈君怡(曹曦文饰),冒着战火危险,投身儿童保育。同时,她利用大公报的身份,揭露日军虐杀儿童的罪行,曝光保育院贪赃冒领的劣迹。
天津是大公报的“老家”。电视剧《津门飞鹰》是一部以解放战争期间的天津为背景地的谍战剧,自然少不了大公报的戏分。剧中大公报记者美琪(杨镜儒饰),承担绝密任务,为解放军递送情报。这一角色,多少有一些傅冬菊的影子。
当然,影视剧中的大公报记者,也不是清一色的才女,也有帅哥。2014年的电视剧《战长沙》讲述了1938年的长沙保卫战,最后一集借大公报记者王开复(靳东饰)的采访及文章,澄清了抗战真相。一袭长袍的记者,与英挺戎装的男主角顾清明(霍建华饰)对话,是该剧大结局的经典画面。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