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隍庙搬到哪去了,最有市井气息的城隍庙
合肥城隍庙搬到哪去了,最有市井气息的城隍庙城隍庙总面积约150亩,经营面积10万平米,云集个体商户4000家。主要经营服装纺织、日用百货、玩具纸张、古玩字画,日均客流量近万人次。现代,这里是老合肥 看庙会、赏民俗、逛古玩城、淘小商品的地方,承载了几代合肥 人的儿时回忆。居于安庆路上的城隍庙,距今约971年历史。北宋时期,这里是用来祭祀神祗的庙宇,也是为纪念首任庐州府知府孙觉建设而成。每逢春节及道教重大节日,合肥一些官员、道教信众都前来拈香、礼拜,戏楼上上演酬神戏,游人如织。
合肥成为如今的“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它的底气不仅来自于优越的科技人才,还属老祖中留下的厚重底蕴。
城隍庙,始建北宋皇佑三年,道家胜地,位于合肥老城金腰带位置,地铁2、5号线交汇,四通八达;以建筑美、木雕活、泥塑奇誉为“庐州城隍庙,三绝天下稀”。
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城隍庙开始。
01 城隍庙的老黄历
居于安庆路上的城隍庙,距今约971年历史。
北宋时期,这里是用来祭祀神祗的庙宇,也是为纪念首任庐州府知府孙觉建设而成。
每逢春节及道教重大节日,合肥一些官员、道教信众都前来拈香、礼拜,戏楼上上演酬神戏,游人如织。
现代,这里是老合肥 看庙会、赏民俗、逛古玩城、淘小商品的地方,承载了几代合肥 人的儿时回忆。
城隍庙总面积约150亩,经营面积10万平米,云集个体商户4000家。主要经营服装纺织、日用百货、玩具纸张、古玩字画,日均客流量近万人次。
东南西北面分别与六安路、安庆路、蒙城路、淮河路相邻,毗邻长江中路和三孝口、七桂塘商圈,使城隍庙市场成为合肥市个私经济发源地、小商品集散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
历经岁月变迁,合肥城隍庙也在数轮改造重生。
1. 清朝同治年间,李鸿章仿北京颐和园内戏楼式样重修。
2. 解放前,合肥城隍庙香火旺盛。
3. 1980-1982年,由市文物管理处主持修复。
4. 1985年,合肥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 1986年,城隍庙市场开业,是全国第一个步行商业综合体!
6. 1994年,城隍庙市场二期开发,最早一批“万元户”在这里诞生。
随着90年代后期,淮河路步行街和百货大楼的兴起,城隍庙的繁华不再,逐渐走下坡路。
据老一辈的合肥人讲,合肥城隍庙在原来是很受欢迎的,过年前,这里最有市井气息,也最有年味!
临近过年也有很多人来城隍庙买红包啊,买对联啊,这时候的城隍庙最最热闹了~逛庙会、猜灯谜、看演出、赏民俗绝对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
以至于“来合肥就逛城隍庙”成为了每个来合肥的人必做的事情。
不过,长大以后,合肥城隍庙,又变了一番年景,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02 改造重生
1986年,在原址上新建的合肥城隍庙市场开业,主要由庙前、百味园、庐阳宫、庙东、小商品世界、古玩城、城隍庙商城和城隍庙大世界组成。
市场内一座座过街桥,把市场之间连接的四通八达,上下左右互为通道。天桥凌空而卧,错落有致。“九狮桥”和“徽光阁”与朱檐灰顶的牌楼连为一体。
踏入城隍庙,经典徽派风扑面而来,那是独属皖江古典园林、徽州古建筑的风格。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镂空的木格花窗、精致的砖雕门罩,连内天井也是徽州 园林式做法。
寺庙不大,没有门票,有大小门房59间,代表古代宣扬孝道的“二十四孝”,前有香炉1座。
寺庙中间是城隍庙主殿,左边是财神庙,右边是甲子庙,门口是大戏台,偶尔会有人搭台子唱黄梅戏,后面就是一些摆摊卖古玩的。
现如今,唱戏的人已少之又少,而庙会却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有事儿没事儿逛逛城隍庙的,追忆追忆小时候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二楼很多老店不在了,现在变成了美食城,一楼卖衣服批发的也少了,只有几个开了几十年的老店还在坚守。
其中有一家叫做三唐百货,这是一家合肥本土老店,集合了百货于一体的老店,虽然近些年一度被三福、十元店还有一些快消店铺取代,但是依然不能否认当年的风采。
对于老合肥人来说,或许都有这样的印象,没有改造之前,合肥城隍庙虽然破,但是人气很旺,经过现代化改造之后,人气大不如前,只有在举办活动的时候,人气可能会旺一点。
03 乡愁就是一份味道
依稀听见蚕豆大王、裤子大王、百货大王的叫卖声。
那个年代,主街上有两家炒货叫“陶永祥号”、“史义兴店”,那生意绝对是爆的了,可与芜湖傻子瓜子相媲美。
我小的时候,最馋绩溪徽菜馆的菜,在那个生活不富裕的年代,偶尔能去大吃一顿,幸福得不得了。
还有八公山豆腐、老头小鸡店、合肥猪尾巴店,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数不胜数。
为了追忆,我又坐上车晃晃悠悠来到城隍庙,探寻一种特殊的味道。
在城隍庙过去的巷子里,就是海英凉皮米线,它家是合肥凉皮的代表,其中牛肉凉皮米线更是独一无二,鸭血也是超棒。
老板非常风趣幽默,说他们家上过抖音推广,网红店宣传的不照,好吃的,还是要亲自来尝它家的牛肉凉皮米线。
买一份海英凉皮米线,再排半个小时队,买点祥御坊电烤串和花生米,他们家更加粗暴,只卖三种品类,电烤串、搭配点混沌烤肠。
不要试图蒙混,来他们家铁定要排队的,就是生意好,讲究规矩第一。
拎着凉皮和炸串去王老头小鸡店,点一碗22块钱的红烧鸡仔,看到那一大碗鸡肉装上来的时候,时间仿佛回到二十年前。
王老头小鸡店还是那个味道,真正独具城市老百姓特色的本地小吃,不是大锅灶,而是一个个小煤球炉,后厨里摆的一排排都是,极具城市小巷的烟火气。
吃饱喝足,走到江淮面包店,买上几个豆沙包和芝麻面包,真的绝了。别看不起眼,这家店开始了32年,妥妥的比我都大,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店。
城隍庙虽然不胜当年,却依旧是我心中实实在在的市中心。
我是庐州拾光,一个说合肥故事的合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