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在乎一个对你好的人:永远别对人说你错了
不要去在乎一个对你好的人:永远别对人说你错了所以,千万别对人说“你错了”,更不要一开始就宣称“我要证明给你看”。因为你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告诉别人:我比你聪明,而你是个一无所知的大笨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一场冲突就已经很难得了,要想改变对方的观点根本就无从谈起。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如果我们过于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再好的意见也不会被对方接受,甚至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因为你剥夺了别人的自尊,也让自己成为了讨论中不受欢迎的人。他说的是实话,大卫本人也认同这一点,但是听到这样的论断还是很不舒服。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像个容易受骗的“冤大头”,大卫开始为自己辩解,提出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非好货等道理。当然,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也没争出结论来。第二天,另一个朋友来访,与第一个朋友不同的是,他对那些窗帘赞不绝口,还说自己要努力工作,争取也能够买得起这么漂亮的窗帘。这个时候,大卫的态度却和昨天截然不同了:“啊,老实说,这个窗帘我买贵了,真后悔没先问好价钱,我
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对的,尤其是当与人意见相左的时候,很少人能够愉快地认同别人的观点。但是,我们真的一直是对的吗?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公开承认,他对自己判断正确率的最高期望是75%。如果连罗斯福总统的判断正确率都只有75%,那我们普通人又该当如何呢?
卡耐基曾开玩笑地说:“如果你确定你的判断准确率能达到55%,你就可以到华尔街去日进斗金。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否有55%是对的,那你凭什么去指责别人‘你错了’?”况且,对方绝不会因为你指出了他的错误,就同意你的观点——换了你,你也不会!因为你的做法无疑已经伤害了他的智力、判断、荣誉和自尊,这个时候,就已经不是单纯的是非对错的问题了。
有一次,大卫请了一位室内装潢师设计家中的窗帘,但是等设计完成之后,大卫才发现这个窗帘花费的费用实在大得有点惊人。
几天之后,有一个朋友来大卫家玩,一眼就看到了大卫家里的新窗帘,便随口问了下价钱。当大卫把窗帘的价钱告诉那位朋友之后,朋友和刚收到账单时的大卫一样吃惊:“什么?别吓人!我想你是受骗了!”
他说的是实话,大卫本人也认同这一点,但是听到这样的论断还是很不舒服。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像个容易受骗的“冤大头”,大卫开始为自己辩解,提出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非好货等道理。当然,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也没争出结论来。
第二天,另一个朋友来访,与第一个朋友不同的是,他对那些窗帘赞不绝口,还说自己要努力工作,争取也能够买得起这么漂亮的窗帘。这个时候,大卫的态度却和昨天截然不同了:“啊,老实说,这个窗帘我买贵了,真后悔没先问好价钱,我似乎感觉我受骗了。”
当我们犯错的时候,也许会私下承认。当然,假如别人的态度委婉一些,我们也会向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对方过于直接,让你感到很难堪,这种情况下,是非对错就要让位于“尊严之争”了。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如果我们过于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再好的意见也不会被对方接受,甚至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因为你剥夺了别人的自尊,也让自己成为了讨论中不受欢迎的人。
所以,千万别对人说“你错了”,更不要一开始就宣称“我要证明给你看”。因为你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告诉别人:我比你聪明,而你是个一无所知的大笨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一场冲突就已经很难得了,要想改变对方的观点根本就无从谈起。
确实,正气凛然地说出“你错了”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情,而强忍着不纠正别人的错误也会让人很憋屈。但是,如果连这点克制情绪的能力都没有,那么情商和社交上又从何谈起呢?毕竟,那只能弄巧成拙,凭空给自己添麻烦。
如果你想证明什么,别让任何人知道,而且应不着痕迹,很讲究技巧地去做。正如诗人波普所说:“你在教人的时候,要好像若无其事一样。事情要不知不觉地提出来,就好像被人遗忘一样。”
既然我们不可能比苏格拉底更加聪明,那么从现在开始,不要再说“你错了”这三个字。即使你认为有些人真的错了,你也应该这样讲:“啊,慢着,我有另一个想法,不知对不对。假如我错了的话,希望你们纠正我。让我们共同来看看这件事。”这一表述方法确实很奇妙,尤其是这句话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我可能不对,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正确的答案吧。”没有人会反对这样的提议的。
不要和任何人发生冲突。当你想要纠正别人的错误时,你第一要做的是,千万别说“你错了”。别指责他们的错误,因为那只会惹他们动怒,把问题从“是非”引向“尊严”。如果非得与人发生对立,至少你得运用一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