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经历了几次变革:零售业正在经历大的时代变革
零售业经历了几次变革:零售业正在经历大的时代变革张轩宁的理想不止是用技术改变零售行业的“人、货、场”全产业链,而是让永辉从零售企业进化为服务零售行业的科技企业。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宁,他透露与腾讯云合作的永辉云计算中心已经交付使用,是一个多地多中心的云平台,此外原本在福州试跑的永辉卫星仓业务也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核心业务之外,张轩宁始终保持危机感,“永辉如果没有创新业务,哪一天用户不喜欢了,就会非常危险。”因此,他设计用创新业务保护核心业务,再用探索业务保护核心业务的“三级引擎”,孵化出永辉生活、超级物种、卫星仓等多种独创的零售业态,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永辉超市、永辉云创创始人 张轩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2000年3月,已经经营有几家超市的张轩松、张轩宁兄弟尝试把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开设了福州市首家生鲜超市——永辉超市屏西店。当时有供应商对超市的开架售卖形态不解,嘀咕着“哪有白拿东西,不要付钱的”。但在张
中国经济在机遇与挑战中走过坎坷而又平稳的一年。在2018年行将结束时,民营经济走到了“聚光灯”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年中,“民营经济退场论”甚嚣尘上,年尾,一场座谈会廓清了对民企的思想迷雾。
11月1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民企座谈会上说,我国的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随后,各部门和各地政府声势浩大驰援民企,资金与政策并行,民营企业在艰难的环境中迎来希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正如所言,40年中国经济面貌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是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除了民营经济,2018年房价快速上涨势头继续被遏制,金融保持稳定,去杠杆进一步推进,传统经济和新经济依然展现出巨大的潜能。2018年即将结束,2019年倏忽而来,明年民营经济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又将走向何方?
新京报经济新闻部一如既往推出年度巨献《看2019•新声》,邀请国内顶尖级经济学家、企业家和官员,共话民营企业,问道中国经济。
永辉超市、永辉云创创始人 张轩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00年3月,已经经营有几家超市的张轩松、张轩宁兄弟尝试把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开设了福州市首家生鲜超市——永辉超市屏西店。当时有供应商对超市的开架售卖形态不解,嘀咕着“哪有白拿东西,不要付钱的”。
但在张轩宁的带领下,超市这种“新”业态在我国东南地区发展稳定,永辉超市在2004年下注西南“川渝地区”,并于2010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辉超市)2018年三季报显示,其营收182.95亿元,同比增长22%;三季度总计新开门店数172家,绿标店25家,永辉生活店137家,超级物种10家。
核心业务之外,张轩宁始终保持危机感,“永辉如果没有创新业务,哪一天用户不喜欢了,就会非常危险。”因此,他设计用创新业务保护核心业务,再用探索业务保护核心业务的“三级引擎”,孵化出永辉生活、超级物种、卫星仓等多种独创的零售业态,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张轩宁的理想不止是用技术改变零售行业的“人、货、场”全产业链,而是让永辉从零售企业进化为服务零售行业的科技企业。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宁,他透露与腾讯云合作的永辉云计算中心已经交付使用,是一个多地多中心的云平台,此外原本在福州试跑的永辉卫星仓业务也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在经济“弱复苏”的大环境下,以永辉为代表的零售企业,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企业纷纷抢滩线上线下融合,零售业走向新的十字路口,商超行业被认为等来变革时机,这会是实体经济振兴的机会吗?
零售业正在经历一个大的时代变革
新京报:你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比如零售商超领域有什么显著变化?
张轩宁:这两年开始,零售产业的资本整合开始变多,无论是实体商超和互联网企业的结合,还是零售企业之间跨区域的整合都在变多,大背景是零售业正在经历一个大的时代变革。
首先是用户的变化,随着消费升级和分级的到来,用户也正在变得多样性和多变化;其次是零售的场景和体验发生变化,原来用户到店只是为了买东西,现在在零售场景中可以是购物、吃饭、约会、商务会谈等,未来不同业态、线上线下还将不断融合;正因为用户、场景都变了,商品供应链也要变,我们需要让商品更智能地匹配用户需求,商品的进销存出,全流程数据化,用数据匹配出用户需求的商品。
面对变化,零售商需要更懂用户和市场,需要快速反应,而互联网企业的成熟应用、大数据、线上能力将加快线下商超的数字化进程。同样,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这几年线上流量见顶、用户获取成本上升,也让行业重新评估线下渠道的价值。大家意识到,线下零售的消费场景天然具有体验感和沉浸感的优势。也正因此,资本纷纷涌入、巨头跨界涉足,大家都在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
新京报:2019 年上述变化是否会持续?在未来几年内,上述新变化会导致国内零售行业出现哪些变革?
张轩宁:业态层面的变化还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分三类:到店场景更加丰富化,食材可堂食体验和到家服务更加便捷。整体而言,零售的区域格局将被打破,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将会出现万亿的零售企业,希望有一家是永辉。
新京报:在同店、坪效、毛利率等指标都到达增长上限时,零售商超行业的利润率是否遇到提升瓶颈?永辉是如何提升利润率的?
张轩宁:虽然在电商的冲击下,近几年实体零售商超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永辉来说,反而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具体到永辉的商超业态,目前商超业态门店历史亏损是最少的,而且新店开出来的培养期最短、获益最快。过去三年,商超业态的毛利率同比每年都在上扬,营收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在门店层面,永辉不断优化门店场景、商品结构、用户体验,努力适应了近几年来国内消费升级的浪潮;管理上,永辉通过合伙人 竞赛机制这样的管理体系,以文化价值观驱动前端门店创业伙伴的积极性,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永辉的快速裂变;永辉主动拥抱新技术,通过与腾讯合作,用科技手段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体验。这些都保障了永辉近几年来业绩和利润的持续稳步增长。
新京报:最关注哪些新科技?已有哪些布局?
张轩宁:永辉正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数字化探索,2018年2月,永辉与清华大学共同成立智能供应链研究院,并且设立了相应的博士后研究站点,着力研究供应链中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技术,用最前沿的科技来赋能永辉的供应链。
目前永辉已经开始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产地溯源和全程追踪,此项技术在多宝鱼等相关项目中已经落地,接下来会推进更多品类。
与创新工场的合作中,创新工场旗下创新奇智也为永辉云创提供AI零售商业解决方案。此外,永辉还与汉朔科技、杉树科技、地平线等科技领域创新企业进行合作。
从零售企业到服务零售行业的科技企业
新京报:你说过永辉有三个保护层,用创新业务保护核心业务,用探索业务保护创新业务,这三个保护层和现有业务分别是怎样的对应关系?
张轩宁:永辉云超是永辉的核心业务,商超业态是非常稳定的,每年业绩、利润持续增长。但是永辉如果没有创新业务,哪一天用户不喜欢了,就会非常危险。所以我们做了创新业务来保护核心业务,又做了探索业务再来保护创新业务,三层引擎驱动。
永辉云创是永辉之前的创新部门,帮助商超业态从红标店到绿标的进化,并且探索精标店,在这个基础上,永辉云创孵化出了超级物种、永辉生活、永辉到家等创新业态。云创的创新,也为整个永辉拥抱互联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永辉云商和永辉云计算,则是永辉的探索业务。这些业务对应的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永辉对这些领域进行提前投入和布局,将为未来赢得先机。
新京报:永辉最近在加速开店,但作为上市公司,永辉也需要兼顾利润,请问你如何平衡扩张速度和盈利指标?
张轩宁:永辉分为核心业务,创新业务和探索业务。这三个业务从资源和时间上以6:3:1的比例推进,永辉还是比较实在的公司。
新京报:永辉最近在资本市场动作频繁,能否详细地阐释一下永辉的投资布局和希望达成的目标?
张轩宁:永辉希望从一家零售企业进化成为一家服务零售行业的科技企业,所以我们的投资布局也是基于此思路,围绕纵向的供应链整合与横向的业态拓展。
一则是夯实供应链体系,通过投资,做全球范围内的纵向供应链整合,通过对上游品质生鲜类资源、优质高标准的生产企业的投资,不断整合及强化永辉的全球供应链优势;再者是横向的业态整合,通过对全国范围内零售渠道整合的资本化运作,以加速业务布局,加大平台服务输出。除此之外,永辉也考虑通过对零售科技领域公司的投资,让科技不断赋能零售,以提升公司科技零售技术和服务能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永辉与腾讯价值观高度契合
新京报:面向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永辉的整体转型规划是怎样?和同行业对手相比,永辉的优势在哪里?
张轩宁:永辉希望自己能够从零售企业进化成为一家服务零售的科技企业。我们希望对用户而言,永辉是城市生活服务配套,对合伙伙伴而言,永辉是零售创业的基础设施。
对永辉来说,我们拥有十八年的零售产业经验、丰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在生鲜领域,凭借精细化的管理和供应链积累,已经构建了独有的业务壁垒,这些都是永辉积累下来的优势。
要转型成科技公司的第一步就是要有科技的人才、科技的团队。永辉建立了自己的云计算公司,这在传统零售行业中应该是比较前瞻性的布局,并且引进了来自亚马逊、微软、华为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顶尖人才。同时,永辉也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的赋能,目前我们和腾讯、清华大学、创新工场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及研究机构都展开了合作。
新京报:为什么最终选择腾讯进行战略合作,看中了腾讯的哪些特征?
张轩宁:选择腾讯,一个是因为永辉与腾讯都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永辉的价值观是“帮助他人成功,自己才能成功”。从过往腾讯投资以及合作的企业的发展来看,去中心化的赋能模式是成功的。永辉其实也是一家赋能的公司,我们推行合伙人模式,将永辉打造成为创业平台,用平台能力服务前端门店。所以从价值观上说,永辉与腾讯是高度契合的。
其次从业务上来说,永辉要成为服务零售的科技公司,需要强大的数据和技术的支持,通过与腾讯的战略合作,能够帮助永辉在数据和技术上探索智慧零售,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活得更久。
这样的合作方式,也更加符合不同合作伙伴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
新京报:腾讯的数字化工具更加偏重于顾客的运营及体验,永辉此前的强项是生鲜品控、供应链管理,在重构商超的产业链的过程中,具体如何分工?是自建还是合作?
张轩宁:目前来说,永辉与腾讯接近一年的战略合作已经步入深水区。
从前端体验层面到后端营运上,永辉全面接入腾讯智慧零售“七种工具”,比如说扫码购,永辉应该是最早应用的零售企业,微信小程序在永辉旗下各业态的推广、普及程度也是领先业界的。
在零售底层技术基础上,永辉与腾讯云合作,落地了永辉云计算中心,我们利用腾讯云成熟网络和强大基础设施,建立了一个多地多中心,统一管控的永辉云平台。目前,永辉云平台各地数据中心已交付完毕,它将对永辉接下来往服务零售的科技企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技术支撑作用。
在业态层面打造了多个智慧零售标杆业态,以福州永辉到家业务为例,腾讯智慧零售团队长驻福州,与永辉到家团队深度融合, 11月份福州永辉到家线上订单单日突破6万单。
同时,在营运效率提升层面,超级物种、永辉生活门店,试点应用腾讯云的优mall、优品等产品,这些能够帮助永辉前端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和精细化运营。
新京报:未来永辉和腾讯合作的智慧零售模式跑通了,是否会整体对外输出?
张轩宁:永辉有很多合作伙伴,其中包括中百集团、红旗连锁、还有新加入的百佳中国,在合作的过程中,永辉会将自己的平台能力赋能给合作伙伴。比如在新近成立的合营公司“百佳永辉”的合作中,就是屈臣氏、永辉、腾讯三方合作,各自将自己擅长的部分和资源注入新的公司。 永辉、腾讯双方在智慧零售领域所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也能为更多合作伙伴服务。
新京报:应该如何看待永辉在京东到家业务的上线和卫星仓模式?是否左右手互搏?目前卫星仓的跑动状况如何?
张轩宁:无论是京东到家还是永辉到家,都是为了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目前卫星仓在福州已试点完成,现在进行全国范围延伸,将有更多的用户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到家服务。
新京报记者 白金蕾 编辑 徐超 金彧 校对 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