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侃国宝,杭侃见微知著融会贯通
杭侃国宝,杭侃见微知著融会贯通▲ 《宿白讲稿》(上、下),三联书店
宿先生为人低调,治学谨严,曾经不止一次抄写西藏《萨迦格言》“山涧的小溪总是喧闹,浩瀚的大海从不喧嚣”,极少谈及自己。所以,读者要想了解宿白先生的研究思路,只有通过他的论文和讲义。在宿先生的论文中,《武威行》是比较特别的一篇,宿先生的多数论文是针对某一个专门领域的,而这篇《武威行》分为四个部分,涉及了墓葬、馆藏重要文物、西夏蒙元遗迹等材料,全文以武威城的变迁为主线,将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显示出先生宽广的史家情怀和深厚的学术素养,同时,也是我们领会宿白先生治学思想的一篇范文。
有研究者曾经注意到《武威行》在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中方法论的示范意义。如刘翀在《再读<武威行>》中曾将宿先生在《武威行》中体现的城址研究方法称为“古城寻址的间接法”。认为“文章对武威历史遗迹进行了极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资料丰富,理论卓著,是为古凉文化研究、历史时期考古的经典之作。”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宿白未刊讲稿系列》共辑录六种讲稿,分别是《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出版时间为2008年12月)、《汉文佛籍目录》(2009年6月)、《中国古建筑考古》(2009年9月)、《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至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2010年7月)、《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2010年8月)和《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2012年2月)。相对于论文而言,这些讲稿虽经宿先生反复修改,但基本用的都是讲课时的语言,更加容易让我们领会宿先生考虑问题的思路。
▲ “宿白未刊讲稿系列”六种,文物出版社
▲ 《宿白讲稿》(上、下),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