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能瘦50斤的方法,一次能瘦78
12天能瘦50斤的方法,一次能瘦78灌肠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执法部门能够对相关市场行为做一些管理监督,但却拦不住很多人在自己家里灌肠的操作,对此我们只有一张图送给迷信自己动手灌肠的朋友们: 根据《关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的批复》(国中医药办法监发〔2014〕9号)规定: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不得开具药品处方;不得宣传治疗作用。美容院搞中药灌肠,这是违法行为。
肠道水疗有这 3 大危险,快别瞎做了- 可能引起肠穿孔、腹膜炎 -
其实,早先就有新闻曾报道过,有人在美容院里做“肠道水疗”项目,由于“美容技师”操作不当,导致肠穿孔、急性腹膜炎,直接从美容院被转移进了 ICU:
灌肠时,不当操作可能引起肠道壁破裂、肠穿孔,肠道中的粪便、细菌会外漏进入腹腔,进而引起感染性腹膜炎,这可是危及生命的大事儿。
还有一些美容院推出中药灌肠项目:
图源:海峡都市报
根据《关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的批复》(国中医药办法监发〔2014〕9号)规定:
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不得开具药品处方;不得宣传治疗作用。
美容院搞中药灌肠,这是违法行为。
执法部门能够对相关市场行为做一些管理监督,但却拦不住很多人在自己家里灌肠的操作,对此我们只有一张图送给迷信自己动手灌肠的朋友们:
- 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水中毒 -
灌肠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灌肠后的排泄会排出很多本来应该被吸收进人体的无机盐、水分,这种情况下身体就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水中毒等,可能出现抽搐、晕厥甚至更危险的临床症状。
- 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
无论是在家 DIY 灌肠,还是美容院里的肠道水疗项目,甚至临床上较常用的清洁灌肠,如果长期进行都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
我们的人体并非是无菌的,肠道尤其如此。
图源:Google
肠道中大量的微生物对人体的消化吸收、抵抗外来病菌等很多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对人体十分重要的维生素,如维生素 K、维生素 B 等,也是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产生的。肠道菌群和人体免疫力、消化功能、代谢功能甚至大脑功能密切相关,长期灌肠会打破机体正常微生态的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风险。
既然有这 3 大风险,灌肠疗法就一无是处了吗?并不是这样的。
一些临床实验和医学研究表明,灌肠法对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溃疡性结膜炎、肠梗阻等是有显著效果的,但前提是将其作为一种医疗方法而不是美容手段,在有明确治疗目的的前提下,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操作和观察。
截图自中国知网
总而言之,自己在家 DIY 或去非医疗机构进行所谓的“肠道水疗”风险太大,快别做了。
灌肠到底能排毒吗?先来一个简单粗暴的回答:不能。
首先,在小肠和大肠连接的地方有个叫做“回盲瓣”的东西,它是一个“单向活瓣”。简单地说,有了它以后,小肠里的东西被消化吸收后可以往大肠里流,而大肠里东西是无法倒流回小肠的。
因此,所谓“灌肠能够清洁整个肠道”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灌肠所能作用到的部位也就只有大肠而已。
很多人还相信肠道内有沉积的“宿便”,觉得用灌肠的方法能排出“宿便”,达到排毒的效果,其实这也是无稽之谈。
《中国医药报》曾指出肠道养生的一大谣言就是“宿便”。“宿便”是一些商家为推销产品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词汇,由于宣传力度比较大,很多消费者对此深信不疑,但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宿便”这种说法。
肠道黏膜非常光滑,很难黏附东西,大便在人体肠道内不易堆积,所以也不存在多年“宿便”一说。而且大便中大部分都是水分,想通过所谓的“清宿便”来实现减肥目的,减掉的也不过是水分。
目前关于“灌肠可以排毒这一说法”并无临床试验证据,从人体病理、生理角度也难以证明。
说到这里,结论就很明显了:
关于灌肠减肥、排毒的说法,我们应该不听、不信、不传谣、不交智商税。
参考文献:
[1]王斌全 赵晓云.灌肠的发展历史[J].护理研究 2007(23):2161.
[2]谢云琳 廖钜梓.一例灌肠引起水中毒致死的教训[J].中国农村医学 1987(01):31.
[3]杜平 梁仲惠.结肠水疗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03):339-341.
[4]马玲 张延荃 李桂梅 高翠君.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08):822-825.
[5]林小涛.给大肠“洗澡”也赚钱[J].生意通 2006(10):21-23.
[6]杨璞. 莫信肠道养生谣言[N]. 中国中医药报 2018-05-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