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临死前留下的诗句:和珅死前留下一首诗无人敢收藏
和珅临死前留下的诗句:和珅死前留下一首诗无人敢收藏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珅已经感觉到末日即将来临,想起了前程往事,发出了几声哀鸣。字里行间,仍然在向嘉庆皇帝表达忠诚,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和珅被嘉庆皇帝以“二十大罪状”革职抄家后,一直关在刑部大牢。作为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还是享受到许多待遇。比如,别的犯人在监牢里,是不可能接触到纸笔的,和珅却可以随时拿到纸笔。因此,他利用这些纸笔写了不少诗歌,为自己辩护,希望嘉庆皇帝宽大处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当天晚上,和珅一个人坐在狱中,孤苦伶仃,感怀万千,挥毫写了《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清朝乾隆时期的宠臣和珅,在中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他被嘉庆皇帝抄家时发现的巨额家产,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其实,和珅还是一名诗人。
乾隆皇帝喜欢写诗,一生留下4万多首诗歌。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这种爱好,和珅花了不少功夫来学诗和写诗,水平并不低。和珅死后,这些诗歌被他的侄儿丰绅伊绵收录进《嘉乐堂诗集》。
和珅最著名的一首诗,当属死前留下的一首绝命诗。
和珅被嘉庆皇帝以“二十大罪状”革职抄家后,一直关在刑部大牢。作为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还是享受到许多待遇。比如,别的犯人在监牢里,是不可能接触到纸笔的,和珅却可以随时拿到纸笔。因此,他利用这些纸笔写了不少诗歌,为自己辩护,希望嘉庆皇帝宽大处理。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当天晚上,和珅一个人坐在狱中,孤苦伶仃,感怀万千,挥毫写了《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珅已经感觉到末日即将来临,想起了前程往事,发出了几声哀鸣。字里行间,仍然在向嘉庆皇帝表达忠诚,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
其实,和珅还真有一丝转机。
参与办案的几位亲王,与和珅关系不错,没有下狠心整他。与和珅一起被捕的军机大臣福长安,宁死不肯揭发和珅的“罪行”。和珅的长子迎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属于皇亲国戚,应当在判罚时“议亲议贵”。嘉庆皇帝想判和珅“大逆之罪”,也一直找不到真凭实据……
然而,嘉庆皇帝却铁了心要杀和珅。正月十八,嘉庆皇帝赐和珅在家中自尽,“于万无可贷之中,免其肆市,和珅着加恩赐令自尽”。当一段白绫悬挂在面前时,和珅彻底绝望了,又写了一首诗:
“五十年来幻梦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这首诗歌流传出去后,被民间进行各种解读。其中,在孟森所著《清高宗内禅事证闻》中是这样解释的:“临绝作诗,似偈似谣,不甚可解。或谓‘水泛含龙’似用夏后龙漦故事,为孝钦祸清之兆。”意思是,和珅的绝命诗,已经预示了慈禧太后祸害晚清的先兆。
当然,这纯属无稽之谈。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和珅死后,他这首绝命诗无人敢收藏,害怕惹祸上身。就连和珅侄儿丰绅伊绵编辑《嘉乐堂诗集》时,也没有将这首绝命诗收藏进去。那么,它是怎么流传至今的?
这与一个叫徐有闻的朝鲜人有关。
徐有闻是朝鲜大臣,于1798年奉命出使中国,第二年才回到朝鲜。在中国期间,发生了和珅被嘉庆皇帝扳倒的事件,和珅的绝命诗在民间悄悄流传。徐有闻将这首绝命诗记载下来,回到朝鲜后,将之与其它亲身经历和闻见之事奏报给朝鲜国王。朝鲜史官在编撰《李朝实录·正宗大王实录》时,就收录了和珅这首绝命诗。
于是,和珅绝命诗得以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清史稿》《嘉乐堂诗集》《清高宗内禅事证闻》《李朝实录·正宗大王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