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向日葵里的秘密:梵高麦田星夜与向日葵
梵高向日葵里的秘密:梵高麦田星夜与向日葵不了解梵高生平的人亦能观摩出其中的痛苦。面对梵高的画作,一位不识字、没上过学的奶奶常秀峰这样说道:“这个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开心,他的向日葵不舒展,画得苦。”
在谈论画作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是画中线条的粗细、创作对象的用色,
是它在艺术史中的位置、属于哪一流派或主义,
还是艺术家隐藏在画作背后的思想?
一位不识字、没上过学的奶奶常秀峰这样说道:
“这个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开心,
他的向日葵不舒展,画得苦。”
面对梵高的画作,
不了解梵高生平的人亦能观摩出其中的痛苦。
只是,梵高想表现出的不仅是痛苦,
还有那鲜活的生命力。
他希望,人们不会仅仅是去观看他的作品,
而是去感受作品中那汹涌澎湃的生命力。
所以他画麦田,
金黄的一片像是充满希望的田野,
麦田广阔,无所畏惧;
所以他画星空,
繁星在他的画里一点一点亮起光芒,
愈发强烈,甚至分不清星月夜和乡村城镇的边界;
所以他画向日葵,
瓶中饱满的、被剪下来的、枯萎凋零的,
光泽绚丽,轮廓饱满,明亮的黄色充满律动感。
广袤世界的万物从未让梵高失望,
无论何种心境,
他都能从中找到与之相称、足以寄托的景物。
只是他时常失落于社会。
身为儿子,父母选择忽视一事无成的梵高;
身为哥哥,尽管有弟弟提奥无偿的生活协助,
但作为回报给弟弟卖的画,
一生也仅卖出两幅;
身为传教士,
他主动深入贫苦矿区积极传教,
试用期过了后却被教会开除;
身为画家的同行,
他与高更从好友走向分歧,
这份友谊中断于两人又一次激烈争论,
以梵高割下耳垂的一块肉,
送给相熟的妓女、高更离开而结束。
在常人眼中,
梵高没有世俗的成功,
事业、爱情、家庭,都没有处理好,
还患有精神疾病。
人们嘲笑他,捉弄他,同样也避之不及。
尽管如此,梵高的心底仍是柔软的,笔触是热烈的。
在小餐馆里,
母亲抱走想要和梵高玩耍的小女孩,
他忙不迭地强调小女孩没有打扰自己,
语气里尽是欣喜后的失落;
在田野里作画时,一只乌鸦飞来啄食梵高的午餐,
他发现后只觉得惊喜,
这该是多么孤独才凸显出的快乐呢。
这份温柔与深沉,在他的画作中尽数展现:
1 吃土豆的人
在接触印象派前,
梵高的画作带着浓重的荷兰风格。
而这幅画,除了聚焦人物外,
梵高更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贫苦的一家人辛苦劳作一天后,
桌上的食物仅有土豆而已。
右边的妇人麻木机械地捣着手中的咖啡,
生活的重压夺去了他们所有的生趣。
昏暗的画面像满是灰尘的锄头在清洗之前的颜色,
梵高和画中人民达到了一种完全的结合状态——
并不细腻的笔触像是直接被画笔铲出来,
粗糙的笔触、粗糙的生活。
2 星夜
精神患者眼中的世界与常人相异,
常人习惯于事物的本来面貌,
精神患者却出于体内激素的不同而将现实物体扭曲。
《星夜》恰是诞生于此。
底部的村落是粗短平直的线条,
夸张变形的星空和柏树却是强烈对比。
柏树高窜,如棕色火舌;
月亮昏黄,光芒呈月蚀的样貌;
天空的纹理像涡状银河,伴以星辰点点。
在迷幻意象的世界里,他可以恣意忧愁、恣意狂放。
3 麦田群鸦
人们常言金黄色的麦田是希望的田野,
但在这幅画作里,却多了几分阴郁不安。
跳动起伏的笔触,乌云密布的蓝天深沉,
紧紧压住了被风吹动的麦田。
骚乱而起的一群乌鸦,分不清是向天际而去,
还是奔观者而来。空气是暴风雨前的凝固态,
几条绿色的小路伸向远方,又似有几分生机。
像是在宣泄内心的孤独与压抑,
但又不舍放下那一丝生的希望。
37岁,350幅画,
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的生命,
永远停留在了这一年。
从28岁那年正式拿起画笔,
梵高以超乎寻常的热情,
以绘画代宗教,通过画笔的力量与炫目的色彩,
人们通过画作这一更文雅的方式,
去体验那些土地、那些面孔、那些花朵,
给予人们安慰,打开眼界、敞开胸怀。
在英剧《神秘博士》第五季中,
梵高随主角
穿越到2010年巴黎塞纳河畔的奥塞美术馆。
美术馆里,梵高展厅的游人如织,
梵高也终于得见自己的作品被郑重展出。
回顾梵高的一生,
剧中的美术馆馆长所言极是:“对我来说,
梵高是史上最杰出的画家。
在任何时期,
绝对都是最知名、最伟大、最受敬仰的画家。
他对色彩的掌控无与伦比。
他把生活中遭受的痛苦磨难,
转化成画布上激情洋溢的美。
痛苦很容易表现,但如何糅合热情和痛苦,
来表现人世间的激情、喜悦、壮丽,
前无古人,也许后无来者。
对我来说,
这样一个奇特的、狂野的、
徜徉在普罗旺斯田野里的男人,
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
作为一个人,也是同样伟大的。”
痛苦容易表现,
但能在痛苦中尽数展现柔和的力量,
才是我们挚爱的梵高。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