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和西亚哪个好?分不清中东和西亚
阿富汗和西亚哪个好?分不清中东和西亚考古已经追溯到万年前。这里的种麦历史,新月沃地东部,两条大河波浪宽,风吹麦香飘两岸。
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
于是,
考古学家管这里叫
“新月沃地”。
新月沃地东部,
两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麦香飘两岸。
这里的种麦历史,
考古已经追溯到万年前。
两条河流中下游地区,
希腊人管它叫“河间之地”,
学术界直接音译了个学名,
叫“美索不达米亚”,
昵称“两河流域”,
大致地理范围相当于
今伊拉克共和国。
亚述南边是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又分南北两部分——
北方佬:阿卡德,
南方佬:苏美尔。
这里
为啥直到现在都是
战争火药桶?
因为几千年来,
谁和谁打架
都有它的份儿。
波斯帝国打欧洲,要先踏平这里,
马其顿帝国打亚洲,也要先踏平这里。
阿拉伯帝国东扩,要踏平这里,
蒙古帝国西征,还是要踏平这里……
两河流域地理条件诱人,
自然条件也很感人:
大部分地区只适合栽种
仙人掌。
苏美尔人
人类文明首先要有人,
于是来了个外地人。
苏美尔人来自哪儿,
还没搞清楚。
不过清楚的是,
他们7000年前就会搞农田灌溉系统,
吃饱了没事儿干,
就有工夫琢磨文明的事儿了。
苏美尔地区面积不大,
只有3万平方千米,
比海南岛还小。
不过苏美尔人物尽其用,
于公元前3500年以后,
在这块小地方陆续创建了
几十个奴隶制城邦(城市国家)。
城邦虽小,
但配置齐全,
工农商学兵,
你有我有全都有。
而且基本构架都是一个套路:
农村包围城市。
规模不大,人口不多。
比如乌尔城邦,
面积不过90平方千米,
人口约6000,
还不如咱家小区人多。
城邦政治
政治机构主要有三个:
这些城邦政治,
带有当地氏族社会
“军事民主制”的残余,
三方有分工有牵制。
各国大体类似,又有区别。
有的是人民大会的作用比较大,
有的则是贵族会议说了算。
至于城邦首领,
就是个996的CEO——
首领的位子多数是世袭,
但也有选举产生的。
长老会可以制约首领权力,
而首领为了抗衡贵族,
需要借助人民大会的力量,
于是搞出了“三权分立”的影子。
不过因为各国老是互殴,
所以世袭也好、选举也好,
都不怎么稳定。
打来打去,
有的城邦成功扩张,
权力蛋糕就越做越大,
首领的份额也跟着增大。
城邦经济
早期苏美尔城邦中,
神庙是最雄伟的建筑、
拥有全国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土地,
祭司贵族既是奴隶主,
拥有专属奴隶,
还是地主,
向平民出租土地收租。
慢慢地,
首领把神庙土地转到个人或家人名下,
政治与经济就两手抓两手硬,
权力就这样越来越集中。
楔形文字
有了语言、文字,
才会有人类文明。
这是一种象形文字,
用削尖的芦苇杆、木棍,
在湿黏土版上压出笔画。
这样搞出来的笔画像木楔,
所以叫楔形文字。
作为象形文字,
早期的楔形文字一符一意:
后来,
楔形文字慢慢抽象化,
发展成了表意文字。
手段无非是:
简化、组合之类。
但表音文字有个很大缺点——
为了避免沟通的悲剧反复上演,
苏美尔人搞了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
加在文字符号前面。
这样,
经过一系列的变化,
楔形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
文字是个好东西,
又没办法申请专利,
所以楔形文字被西亚很多民族拿去,
略加修改,为己所用。
到了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
楔形文字几乎成了
西亚国际交往的通用文字,
还成了一些文明的文字基础。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语言,
或多或少都有楔形文字的血统,
但楔形文字本身还是太复杂了,
不好用。
来源:大明白课堂【专治学习不开心】
在未来的365天,东亚君将与各位朋友一起去分享110本曾在全球知识界产生过广泛影响、同时也曾给予我诸多刺激的名作。
希望能以此为各位读者带去新的冲击与启示。期待各位加入东评学社,我们不见不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