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朱元璋和韩林儿的第一次接触,缘于濠州城群龙无首的分裂局势,郭子兴的宿敌孙德崖在一旁虎视眈眈,想着伺机而动。1355年的冬天,郭子兴抱憾病逝,这时的朱元璋已经和郭子兴的养女马氏结为连理,成为了军中上下敬仰的“朱公子”。黄巾军主体是太平道的信徒,红巾军起初则是白莲教的信奉者,在黎民苍生备受压迫剥削的时代背景下,犹如埋下了一颗威力惊人的定时炸弹,只等着引信点燃。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正是借助红巾军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势力,最终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帝国。青年时期的朱元璋投效在濠州军帅郭子兴的帐下,但此时濠州城的义军,还没和北方红巾军统领刘福通、韩林儿建立从属的关系。

引言

封建社会具有浓厚强烈的迷信色彩,自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策略,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神化帝王”新兴儒家学说,逐渐构建起一套臻于整成熟的统治思想体系。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1)

即使是贯彻法家理念的秦王朝,陈胜、吴广在喊出那句振聋发聩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前,依旧少不了一番故弄玄虚的事前操作,像往鱼肚子里塞“陈胜王”字样的丹书和模仿狐狸尖声细语地说话。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2)

元王朝的建立者忽必烈,一方面被蒙古本土贵族排斥和孤立,另一方面缺乏北魏孝文帝全面汉化的信念,使得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民族和阶级双重矛盾日益尖锐。

成功往往需要耐得住寂寞

发生于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和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凭借宗教信仰建立反抗基础。

黄巾军主体是太平道的信徒,红巾军起初则是白莲教的信奉者,在黎民苍生备受压迫剥削的时代背景下,犹如埋下了一颗威力惊人的定时炸弹,只等着引信点燃。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正是借助红巾军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势力,最终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青年时期的朱元璋投效在濠州军帅郭子兴的帐下,但此时濠州城的义军,还没和北方红巾军统领刘福通、韩林儿建立从属的关系。

1355年的冬天,郭子兴抱憾病逝,这时的朱元璋已经和郭子兴的养女马氏结为连理,成为了军中上下敬仰的“朱公子”。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4)

朱元璋和韩林儿的第一次接触,缘于濠州城群龙无首的分裂局势,郭子兴的宿敌孙德崖在一旁虎视眈眈,想着伺机而动。

大树底下好乘凉,朱元璋倚靠的这棵大树是红巾军的精神领袖韩林儿,以此来维护这支军队的正统性。这一年的农历二月,北方红巾军的统领刘福通,亲自迎接韩林儿到安徽地界的亳州,准备收编分散杂乱的义军。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朱元璋的主动归附,让濠州义军得到了“龙凤朝廷”的授官檄书,从此朱元璋名义上成为韩林儿的部下,招募兵源的时候,能名正言顺地举着红巾军这杆大旗。

第二年的农历三月,朱元璋迎来了两件大喜事,一件是继任郭天叙的都元帅,一件是攻克固若金汤、易守难攻的南京城。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5)

江南地区是朱元璋的基本盘,北部与兵强马壮的陈友谅对峙,南部和粮食富足的张士诚相持。如果没有“龙凤朝廷”去应付死而不僵的元军,朱元璋很有可能在群雄蚕食的艰难处境下日趋消亡,这是朱元璋坚持奉小明王为红巾军正统的缘由。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6)

《刘基行状》记述了韩林儿受到的礼遇:

“中书省设御座将奉小明王以正月朔旦行庆贺礼,意如今郡国岁时设龙亭拜贺之仪。”

虽然韩林儿从未实际来过南京城,但朱元璋可谓是给足了“龙凤朝廷”无限风光。十余年的生涯里,朱元璋倾尽权力逐鹿中原,韩林儿则在与元军的交锋中失去军队,沦为一个没有实权的摆设。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7)

明代学士高岱评价朱元璋和韩林儿之间的微妙关系:“林儿不死不改元,下令犹以皇帝圣旨先之,似汉高祖之于楚义帝、光武帝之于更始帝。”

寥寥数语,参透了韩林儿“战时便利,和时障碍”的双向影响,这暗示了韩林儿意外身亡的结局,一盘本就注定是死局的棋。

小明王之死,邀宠还是得到授意

对于韩林儿的死,公认的说法是人为,但对于目的,流传的史料存在着分歧,一说是朱元璋的私下授意,一说是廖永忠自作主张。

首先是建文帝时期修编的《明太祖实录》,涉及廖永忠的篇幅多是描写其作战英勇:

“永忠操所乘战舰,直冲其围,殊死战围乃解。复冲友谅楼船,焚之,友谅中流矢毙。”

对于廖永忠的死,《明太祖实录》没有详细载明,只是寥寥几笔带过:

“洪武六年,督舟师出海捕倭,还京师,至是卒年五十三 。上赙遗之甚厚,以其子权袭爵。”

明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前任皇帝驾崩,现任皇帝要召集史官编纂先帝遗迹,因此《明太祖实录》属于接近史实的一手资料。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8)

尽管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迎合政治需要,对早已修撰完成的《明太祖实录》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但多半是捏造谎言,大肆抹黑懿文太子和建文帝。

其他资料还有俞本的《记事录》,俞本担任过朱元璋的帐下先锋,又做过殿前亲兵营的卫士,距离真实的朱元璋比较接近。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9)

据俞本在《记事录》里的描述,廖永忠属于朱元璋猜忌怀疑的开国功臣序列,最终牵连致死:

“德庆侯廖永忠,卧床、器用、鞍辔韂镫僭拟御用家人密奏。上宣永忠曰:“汝知罪乎?”答曰:“已知矣。”曰:“汝知何罪︖”答曰:“天下已定,臣岂无罪乎?”上怒曰:“汝以朕为汉高祖杀韩信耶?”

遂命刑部以床帐、器皿、鞍辔韂镫、雕金钑花龙凤各样僭用御物榜示天下,筑天牢羁之,给美膳。或奏曰:“永忠热甚。”敕校尉日汲凉水数十桶浇之。后成瘫疾,不能行,御杖四十令归,数日而卒。天下哀之。”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10)

俞本的史料版本里,廖永忠僭越在先,又阴阳怪气地讽刺朱元璋滥杀功臣,以致被关押在暗无天日的天牢里,冷水相激加上遭受杖打,廖永忠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廖永忠是替人背锅还是自作自受

清初编纂的《明史•卷一百二十九》里,沿用了俞本的说法,表示廖永忠勾结权相杨宪,行为僭越,最终被朱元璋狠心赐死: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偕用龙凤诸不法事,上赐死,年五十三。”

关于韩林儿的死因,我们来看一下朱元璋的十七子,宁王朱权撰写的《通鉴博论》:

“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

朱权辩解父亲朱元璋事出有因,廖永忠迎接小明王不利,有加害之嫌,朱元璋厌恶廖永忠的不义之行,就用这个理由赐死了他。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11)

考虑到朱权和朱元璋的特殊关系,我依旧对韩林儿之死存疑,《明史》记载:

“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布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单凭这段描述,韩林儿的溺水很是蹊跷,廖永忠在鄱阳湖一战中表现出色,由此能够推断出廖永忠通识水性,为什么偏偏救不了韩林儿呢?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12)

根据《明史》的载述,朱元璋册封功臣爵位时,特意提了一下廖永忠:

“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廖永忠的战功原本能够封国公,但朱元璋透露廖永忠暗派儒圣窥探他的心思,这引起了朱元璋的反感,从而廖永忠止步于封侯。

朱元璋与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之死(13)

如果仔细推敲这些史料,《明史》是清人张廷玉编纂的,《通鉴博论》的作者朱权是皇室宗亲,《记事录》的作者俞本文化程度较低,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史学家。

结语

综上所述,我倾向于朱元璋授意一说,毕竟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韩林儿法理上来说,终归是朱元璋的上级。

明朝建立前夕,朱元璋的身份依旧是“龙凤朝廷”的吴王,韩林儿的存在始终是个隐患,即使大家都心知肚明,参与此事的廖永忠也必然要背这口黑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