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的春节是怎样的:武汉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武汉的春节是怎样的:武汉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到吃团年饭、守岁、拜年等武汉人一年中,最隆重、最有气氛的就是春节了从腊月办年货、掸扬尘、贴春联

武汉的春节是怎样的:武汉人是怎么过春节的(1)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岁首;终而复始,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立春岁首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汉的春节,洋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情结。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武汉的春节是怎样的:武汉人是怎么过春节的(2)

武汉人一年中,最隆重、最有气氛的

就是春节了

从腊月办年货、掸扬尘、贴春联

到吃团年饭、守岁、拜年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春节都是一场辞旧迎新的盛宴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

既受到传统楚风的浸润

又带有大商埠自身独特的魅力

身处武汉的你

知道武汉到底有哪些春节习俗吗?

如果你还不是很了解

那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春节吃‘年饭’,元宵吃‘汤圆’,春节侧重‘家人团圆’,元宵侧重‘闹’,走出家门,进入社区,与邻居、乡亲们一同欢庆”,武汉文史专家是这样形容春节与元宵习俗的差别。

文史专家介绍了武汉的“五龙朝贺”,这是一种在武汉地区传统的元宵习俗。他说,在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焚毁以前,每年正月初七,江夏县(今武昌)有头面的绅商照例到黄鹤楼集会,商谈“五龙朝贺”事项,把这当作一年一度的盛典。

武汉的春节是怎样的:武汉人是怎么过春节的(3)

在正月十五的午时,在黄鹤楼正门前的场地上摆设香案,五条长龙并列其前,黄龙居中,右边是红龙、蓝龙,左边是白龙,黑龙,一对青狮蹲伏在龙灯和香案之间。宣布“良辰吉日已到”后,锣鼓齐鸣,一曲罢,狮子婆娑起舞,彩词一泻而下,接着,狮子就地蹲伏,摇头摆尾作聆听之状,长龙则在原地掉头,不停地曲折回环而不挥舞。说完整段迎神彩,就进行求福仪式。随后,人们向龙头献棉帛时,狮子翩跹起舞,同时有人朗诵福彩。在抑扬顿挫的彩声中,人们有的帮腔,有的用升子装着谷米,一把一把地对龙头撒去,有的一串接一串放鞭炮,整个仪式达到高潮。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每逢元宵节,武汉街头就有一些小贩提着纸糊篾扎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孩子们举着点燃了的灯笼,欢天喜地,成群结队。

在武汉地区,卖灯最有名的地方,要数四官殿了。小贩们从这里批购出花灯,用苇秆或竹竿举着,挂着,走街串巷叫卖“活的,活的”,五颜六色的形如青蛙、鱼……之类。由于这些“活的”来自四官殿,所以称之为“四官殿的”,甚至产生了谚语:“四官殿的——活的。”

武汉的春节饮食习俗

腊月三十是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年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开饭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食用,以预祝一年工作圆满、顺利。春节期间,人们还吃糖炸年糕,以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汉的春节是怎样的:武汉人是怎么过春节的(4)

农历三月三,武汉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踏青”,尽兴归来,人们用采来的地米菜煮鸡蛋。民间认为地米菜能使人明目、治头晕。

  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武汉人有吃咸鸭蛋、粽子、饮菖蒲雄黄酒及馈赠绿豆糕、杏仁豆腐、八宝稀饭、冰糖莲子、米面发糕等去暑败火食品。

  八月十五中秋节,武汉人必于这花好月圆之夜,边吃月饼边赏月。九月九为重阳节,民间习惯饮菊花酒,还吃蜜汁甜藕、红薯面窝、桂花糍粑等。

  冬季,武汉天气寒冷,人们为了补充热量、滋养身体,除了进食牛肉、羊肉、狗肉外,还有煨汤的习惯。家家都有煨汤陶罐,武汉人常以煨汤待客。煨汤的主料多为排骨、鸡、鸭、牛肉等,辅料则有萝卜、藕、海带、香菇等。

  武汉人在腊月还有腌制腊鱼腊肉的习俗。菜薹炒腊肉是寒冬腊月武汉人桌上的佳肴。

  农历腊月初八,武汉人习惯用糯米、红豆、杂果等煮果子粥,称为腊八粥。

武汉人最正确的过春节步骤:

正月初一

大家都知道在传统年俗中,正月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了年兽,所以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武汉的春节是怎样的:武汉人是怎么过春节的(5)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此外传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一般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正月初六

正月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又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的日子,因此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或者“接星”。此外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如果在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的稻谷丰收,天阴则欠收。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因此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在正月初十的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或者是“十不动”。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