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我没有办法了,只能把它写出来。五年前,我偶然知道了一宗案子。它一直跟随着我,像一颗嵌进骨缝的子弹,时常隐隐作痛。他几乎把这种憋闷到令人发狂的情绪成功地转移到了读者这里,我看完之后觉得后背都是发凉的,惨痛,无奈,感伤,绝望,这些情绪堆积在心里,理解了为什么会让作者五年拿不起放不下,直到最后无法推脱地将之行诸于文字。小说里的故事在叙述上一点儿也不复杂,甚至没有太大的悬疑感,基于这是一件真实案件而来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男主角,就是作品塑造的这个犯罪嫌疑人李善斌但凡心再狠一点儿,冷血一点儿,可能他最后都不会沦落为一个杀人犯。小说的扉页,作者写着这样几行字,现在看来也不完全是故弄玄虚: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1)

《骑士的献祭》,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只知道是一桩悬疑案件相关的小说,而且这案件还是真实发生过的。我以为,是说这案件的破获过程中有什么兄弟情深、侠义肝胆之类的内容,却不曾想,完全不合自己看书之前的想象。

“人得有一个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世界,才能宽厚温和。”

从来不知道,一个人为了爱不得不杀人,是一种怎样的绝望,《骑士的献祭》从氛围的打造上来说,要更为成功一些,悬疑和推理的惊骇程度没有我想象的浓,但是按照一个已经纠结了作者五年的真实发生过的案件来说,作者那多的刻画已经算是成功了。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2)

他几乎把这种憋闷到令人发狂的情绪成功地转移到了读者这里,我看完之后觉得后背都是发凉的,惨痛,无奈,感伤,绝望,这些情绪堆积在心里,理解了为什么会让作者五年拿不起放不下,直到最后无法推脱地将之行诸于文字。

故事的原型和叙述的节奏上,没有太大的意外,略有东野圭吾的风格

小说里的故事在叙述上一点儿也不复杂,甚至没有太大的悬疑感,基于这是一件真实案件而来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男主角,就是作品塑造的这个犯罪嫌疑人李善斌但凡心再狠一点儿,冷血一点儿,可能他最后都不会沦落为一个杀人犯。

小说的扉页,作者写着这样几行字,现在看来也不完全是故弄玄虚:

五年前,我偶然知道了一宗案子。它一直跟随着我,像一颗嵌进骨缝的子弹,时常隐隐作痛。

我没有办法了,只能把它写出来。

摆脱它了吗?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它现在就在你面前,轮到你了……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3)

小说的一开头,居然就是一个男人的犯罪现场,这个开头真的是让人感到意外且惊悚,但是这个男人半途到客厅来打了个电话很温情,听上去是打给一个孩子的:“小诺啊,你和奶奶说,爸爸晚上不回来吃饭了。”

很快,第二小节就是一个钓鱼的老头,据说是掉进了河里,徒手拽上来了个黑色塑料袋,打开之后惊慌失措开始报警,黑色塑料袋子里是人的肢体骨骼。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4)

再往下,就是并不复杂的双线的叙述:

①这个男人的接下来的行动:

他骑着自行车回家路上也看到现场很多人,他就像是个普通的围观者一样,路过,走过,回家。

家里一老人,他的母亲,孩子的奶奶;两个孩子,十几岁的李怡诺和四岁的李立。

读者的心在悬着,都想知道开篇出现的女尸和这个家庭有啥关系呢。孩子们的妈妈呢?为什么孩子从来不提妈妈相关的事情,而李善斌又是非常和善和木讷的一个人。

②警局的老冯马上退休,很想在离职前能立一功劳:

老冯开始马不停蹄地走访,排查,调查物证,很快就发现了监控视频里购买和凶犯现场使用的大卷袋子一模一样的那个镜头,而且当时和这袋子一起购买的第二件物品是一把锯子!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5)

几乎可以断定了,这个李善斌就是和案子相关的嫌疑最大的杀害女人的犯罪嫌疑人才是了!

可是,查着查着,老冯已经不想要这个功劳了,虽然他知道只能接着往下查,职责所在,责无旁贷,但是他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揭秘的过程也恰是让人无限同情李善斌的过程,作者的笔力和视角的选择令人叫绝

“李家曾经报过两次火警,第一次是前年烧了老房子,第二次是去年十二月,烧的应该是租的房子!”一家总是在失火是什么节奏和状况?

老冯和在场热闹起来的各位警察还没消停,汇报情况的人强调了一个重磅消息说报警的两次火警出警现场,都是一个老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女人是谁呢?为什么现在的李家没有这个所谓的女人的存在?另外李善斌离婚十几年了,为什么家里有一个没上户口的儿子、四岁的李立?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6)

多出来的这一口人为什么既没有听李善斌对上门调查的警察提起,也没有听到李善斌母亲刘桂兰提起、李怡诺和李立也不提?这里面有什么真相吗?

接下来的探寻真相之路,就是一段真相揭秘的过程,其实也不算很艰难,那个被分尸的女受害人就被确认了身份:李善斌的前妻时灵仪。

这之后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很难受的情绪的堆积:

  • 时灵仪跟李善斌离婚后,跟着出轨的对象王海波去了南方;
  • 王海波欠了黑道上的钱,昧着良心丢下了时灵仪给他欠钱的那帮黑道上的人;
  • 时灵仪因为有点姿色,被黑帮的人扣下,等待她的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所以她疯了;
  • 疯傻的时灵仪对于这帮黑道中的男人没有了性方面的吸引力,又是个累赘,索性就将她丢弃了;
  • 生不如死的时灵仪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是还想在临死之前看看当年她丢弃的女儿小诺;
  • 远远地看着女儿小诺的时灵仪,没有落脚之地,被个拾荒老汉哄进了自己的落脚之地;
  • 大着肚子的时灵仪在垃圾桶里找吃的,被李善斌发现,他难以置信,前妻那是女神一样的人物啊!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7)

收留了时灵仪带回家后,李善斌就发现时灵仪疯了,她不能看到电视里有亲热的镜头,她不光拿刀伤人还放火烧房子,一次又一次,李善斌把房子卖了赔邻居,又带着全家出去租房子,可是时灵仪的痛苦在李善斌这里简直是过不去的坎儿……

那多的悬疑推理小说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和东野圭吾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那多,本名赵延,曾经以“过千山”的笔名写过几部网络小说,后来改用“那多”的名字。

曾经写过灵异手记系列《神的密码》《过年》《亡者永生》《返祖》《暗影三十八万》《变形人》《世界尽头》等十六本;“那多小说密室”经典长篇小说作品合集,共收录了那多的十六部作品,分为四册:《暗影》、《逆光》、《反转》、《景深》;目前最新小说为《清明幻河图》与《甲骨碎》。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8)

在那多的小说里,应该说技巧是逐步在练成的,就拿这本新作《骑士的献祭》来说,这个真实案例在很多当年跟踪处理过此案件的老警察们都非常的困扰:

  1. 因为从人性的层面上来说,他们无比同情这个案件的男主角,他要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杀害深爱的人帮助她解脱,又以什么样的心情去帮她复仇,这里面的情感和情绪的处理实在是太复杂了,为了一双儿女能平安长大,他又不得不这样抱着与前妻前后相伴上路的心态去为儿女的未来成长储备下一笔钱来,但是自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2. 从职业的层面上来说,任何人犯法都是需要一样的公平对待,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然而这个男主角,假如稍微能硬起心肠,把在法律上已经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前妻再推到大街上,让她还去做自己的拾荒者,对她今后不闻不问就可以了呀。他做不到。这种原本应该是好的、善的东西,最后却结出这么一个悲凉的果,让人郁闷和无奈。

应该说,那多逐步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和赞赏,作为作家已经是成功的路上,当然未来还会更好。至于说在悬疑推理上,和东野圭吾的作品来比较,那多的作品还是明显的弱了很多。

心灵救赎的原则,爱和善如何就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结出(9)

单就这部作品来说,前半部分远胜于后半部分的复仇,前面很有悬疑和推理的味道,但是后半部分就让人觉得泄气了,有点儿跑偏到复仇的路子上去,还是那种不太入流、站不住脚的复仇,很多情节的细节方面处理得都有痕迹,让人觉得是表演型格的复仇的写法,这还需要作者继续在笔耕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和精进自己。

(全文完,欢迎关注@十里荷塘秋水长,愿意和你一起用文字记录和分享美好生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