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评书封神演义名段欣赏:取一部封神演义

评书封神演义名段欣赏:取一部封神演义而袁先生似乎对纣王开始抱有很平和的一个心态,甚至袁先生口中的纣王有点捏捏呆呆、痴痴傻傻的可爱劲儿。开始的纣王本不是那么“暴”。 而开场之后,单先生娓娓道来,交待了纣王登基的所有历史背景,而对于纣王本人,单先生则单刀直入,直接将残暴的性情融入其中,刚愎自用、任意孤行的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不动就“别说了!”。 开篇: 单先生的开场直接火爆,他以他的那个“龙争虎斗”词再次让人感觉到热血沸腾的宏大场面即将到来。果然,单先生“断喝”完毕后,立刻把这部《封神》定位成一部“历史神话小说”,还强调了一下“可热闹了!”看来,单先生确实要把这部书说成一部“千军万马、血风腥雨,杀七个宰八个”的“热闹”书了。这也就是一些朋友所说的单先生书中的“匪气”。其实这种匪气恰恰是一种“潜扣”。这是笔者自己下的一个概念,所谓的“潜扣”,笔者解释是一种不同于正规“扣”的概念和做法,而是直接用一种言语或神态或播讲的气势让收听者

取一部封神演义,说两位评书大家

王封臣

2019年的今日,算一算,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去世,马上就满一年了,而另一位评书大师袁阔成先生,也已经去世四年有余。作为一个说书人,我自然对两位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但同时,也有不少听众们问过我,袁、单两位大师,到底谁的艺术水平更高一些呢?说句实话,听完这个问题,我几乎是哭笑不得,因为两位大师风格不同,正如少林拳对太极拳,但这又和练武不同,没法在擂台上比较一二。所以,所谓两位大师谁更厉害的问题,正是观众心中的概念,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两位先生谁比谁高的问题,可以休矣!

评书封神演义名段欣赏:取一部封神演义(1)

不过两位先生的风格各异,也是值得一提的,在此呢,我仅以《封神演义》一书的开篇十回,来说一说两位先生的风格。

有人也许想问,为何用封神演义呢?一般人都知道,袁先生相对擅长袍带书,所以用袁三国来比单三国是不公平的,同理,单先生相对长于短打书,所以用《白眉大侠》和袁先生的短打书相比,也不可以。而《封神演义》为神怪书,其中也不缺乏袍带和短打的成分,两位先生又都说过此书(单版140回;袁版200回),所以用这部来说一说,还是很有意思的。

开篇:

单先生的开场直接火爆,他以他的那个“龙争虎斗”词再次让人感觉到热血沸腾的宏大场面即将到来。果然,单先生“断喝”完毕后,立刻把这部《封神》定位成一部“历史神话小说”,还强调了一下“可热闹了!”看来,单先生确实要把这部书说成一部“千军万马、血风腥雨,杀七个宰八个”的“热闹”书了。这也就是一些朋友所说的单先生书中的“匪气”。其实这种匪气恰恰是一种“潜扣”。这是笔者自己下的一个概念,所谓的“潜扣”,笔者解释是一种不同于正规“扣”的概念和做法,而是直接用一种言语或神态或播讲的气势让收听者跟着兴奋而产生向往下听的潜在艺术手法。

而袁先生则不同,大论虽然在开场也抛讲出来,但袁先生似乎不太喜欢定场诗的传统套路。他直接把书定位为“一部具有中国文化、中国思维的大型神话科幻故事”。注意!袁先生“科幻”两个字完全颠覆了“神怪”书的以往说法。说“科幻”,必定会不温不火,取中正之态。以后袁先生的评讲恰恰证实他这一点。

而开场之后,单先生娓娓道来,交待了纣王登基的所有历史背景,而对于纣王本人,单先生则单刀直入,直接将残暴的性情融入其中,刚愎自用、任意孤行的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不动就“别说了!”。

而袁先生似乎对纣王开始抱有很平和的一个心态,甚至袁先生口中的纣王有点捏捏呆呆、痴痴傻傻的可爱劲儿。开始的纣王本不是那么“暴”。

比较有意思的是同样对于三朝元老商容的态度:

袁版:商容是一个三朝元老,有正义,刚直,从小抱大纣王,纣王对商容很尊敬。当商容反对纣王选美时,纣王并没有什么反感的就接纳了。

单版:商容老朽了(单田芳先生对老头一直情有独钟,连崇氏弟兄都是老头)上朝都让人扶着,一看就是个倚老卖老的主儿,别说纣王,听众都有点讨厌。人家纣王对他的评价——这么大岁数了的波的、的波的,烦不烦?!纣王对商容没别的,一个字说“烦”,二个字说“讨厌”,三个字说“不愿见”。

评书封神演义名段欣赏:取一部封神演义(2)

人物刻画:

袁单两位对《封神》中的人物刻画手法截然不同,分析起来十分有意思。归纳一下,袁版人物有“个性”,单版人物有“性格”。

袁先生的每一个人物都十分有意思,都有他的内心“个性”体现,都是与众不同的。比如,申公豹那种无事生非,爱凑热闹,爱和异性说话,个性吧?崇候虎贪财吝啬,就想捞钱的那种贪婪,个性!费仲、尤浑仅仅溜须拍马,但有自知之明,个性!

评书封神演义名段欣赏:取一部封神演义(3)

单先生的每一个人脾气都很有意思。女娲的脾气、纣王的脾气、苏护的脾气、苏全忠的脾气等等。无不一个个叫天喊地的。

举些例子比较。先说女娲。

单版女娲一看见戏诗,立刻气得火冒三丈,马上招来了群妖,但一看见妖怪太多了,就留下三个,用手一指墙喝道:“看见了么!”(这时,让我想起了慈禧太后)。而这一点与袁先生的完全不同。袁先生的女娲看完诗不仅没生气反而乐了。就连申公豹挑拨半天,人家女娲也没有动太大肝火。

幽默手段:

两位先生都是搞笑好手,在幽默运用方面都各有所长。总的来说,我认为袁老是含蓄幽默,而单老是火爆幽默;袁老的幽默在不知不觉中,单老的幽默是抖的明包袱;袁老的幽默是在他说完了这个幽默,你在2秒之后突然开始觉得有意思。单老的幽默是他在严肃地讲故事时,突然间让你产生喷饭的感觉;袁老的幽默是融合在他的评书言语中的,是慢性的,温柔的;而单老的幽默却可以离开评书环境也能产生效果,是急性的,是粗狂的。

先看袁老的幽默。袁老的习惯就是自己问自己,而引的听众会心。比如:“怎么……啊……那当然……”、“那时候有xxx嘛……嗨……反正……”。袁老在说女娲的时候,说:“女娲娘娘干什么去了?她啊,开会去了。哦,神仙也开会啊……”

再看单老的幽默。单老在说女娲这一段也有一定的幽默。单老说:女娲过生日也很忙。但这个仅仅是唯一一个和袁老在相同之处幽的一默。比如纣王提诗一则,就非常幽默。单老问:“那时候有笔墨纸砚么?可能没有,那咱们也得这样说,我不能说纣王拿个刀到墙上刻字!”

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袁单两位先生在这两部书中,各自体验了一把不一样的感觉。以往单老爱改编,而袁老一般不改编。但这部书恰恰相反了,单老反倒没动原著,而袁老则大动开来了。把申公豹提到了书的开始,几乎成了书筋。单老依照他的风格照样对原著进行了紧凑缩编,连纣王的诗也压缩到了四句。袁老则是进行扩张,这也可能是都后半部分给人感觉袁老有点急的原因所在。

而说起评讲方面,两位大师仍然还是自己擅长的风格,袁老解释评点,单老议古论今,可谓各有千秋吧!

谨以此文,献给评书界已去世的泰山北斗!

评书封神演义名段欣赏:取一部封神演义(4)

附:本期“单田芳故事征集令”活动,最终评选结果如下:

特别奖:贾英华

一等奖:萨苏

二等奖:苗霖、王封臣、孙志东

三等奖:赵亮、王寿成、田伟、刘金伟、猪猪棒棒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