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的最新力作:一场精心构建的叙事
诺兰的最新力作:一场精心构建的叙事
“他让观众看到了想看到的,但好像又有点看不懂,这种困惑反而让人觉得理所应当。”豆瓣上,一位自称“诺吹”的网友评论——从2005年《侠影之谜》(Batman Begins)开始,这位1970年出生、曾于伦敦大学学院(UCL)主修英国文学的导演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及至2008年《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在北美社交网络铺天盖地的病毒营销,时年38岁的诺兰已经被粉丝捧上神坛。
从《追随》(Following)到《星际穿越》(Interstellar),非正常的主人公、复仇的主题、非线性的叙述方式……这些标志性的电影手法和故事基础,都是粉丝为之狂热的理由。但由于《敦刻尔克》是一次关于历史题材的新尝试,“复仇的疯子”(《记忆碎片》《黑暗骑士》系列、《致命魔术》)和“想回家的爸爸”(《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将不会在这次的新作中得以体现,但诺兰电影最具魅力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所在:疯狂的非线性叙事,仍在这次的历史时空中让人屏息地演绎。
《记忆碎片》中的莱纳•谢尔比因为患有短期记忆症,处于一种失忆的状态;《白夜追凶》中的警探威尔·多莫在极昼的阿拉斯加无法入眠,出现幻听;《侠影之谜》中的布鲁斯·伟恩艰难地克服心底最深的恐惧;《黑暗骑士》中蝙蝠侠和伟恩之间微妙的界限与转换则映射了身份的分裂和人格的挣扎;《盗梦空间》里柯布随时担心潜意识挣脱控制,妻子梅尔作为投影人物张牙舞爪地出来毁灭一切......这些存在一定程度认知障碍的角色在危机丛生的世界里磕磕绊绊,却又心怀巨大的执念要奋力前行,以至于自己本身,可能都成为社会潜在的可怕威胁,这本身就是一种壮阔的悲剧性——如何让观众感同身受,如何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