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英皇考级能在一本书里选吗?但我认为应该留下英皇

英皇考级能在一本书里选吗?但我认为应该留下英皇对该消息的疑问之一是,如果违反的是中国的某项政策法规,那么为什么只有这四个地方被叫停,其他地方没有?考生只不过是换一个地方考试而已,英皇也许损失不大,倒是给这些地市参加英皇考级的学生和家长增添了不少麻烦。疑问之二是,英皇到中国10年了,到现在才发现它违规?前几天的一则消息是,英皇考级在中国部分地市(昆明、武汉、成都、重庆)被叫停,叫停的原因据说是违反了政策法规,但没有说具体违反的是什么政策法规。考级是否真有助力音乐教育尚存各种争议,但如果站在音乐教育以外的角度看,中国的考级制度(市场)其实非常成功。自1987年广东首先引入音乐考级,随即全国开花,大大小小的考级机构蜂拥而起。30多年来,数千万的孩子参加过音乐考级,且相对数值还在增加。可以说,有考级制度以来,学音乐又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考级的孩子,应该少之又少。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音乐考级有着非常广泛的社会基础,它早也不是一个音乐教育的问题,而是

英皇考级能在一本书里选吗?但我认为应该留下英皇(1)

文 | 黄宗权

中国的琴童家长,一定是我们这个星球最热衷考级的物种。这一点其实无需太多证明,诸位音乐界的同仁们一定都心知肚明、心领神会。

不过,为了严谨起见,我还是提供一组数字。顺手查了一下,最新的数据来自《2018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该报告说,仅仅在2017年,音乐考级报名的人数就达到了140万人,音乐考级培训的总值约为728亿。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我再提供另一个数据,同在2017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一共是559.11亿。也就是说,2017年整年,全国电影院卖票的钱加一块儿,才约占音乐考级总值的七成五。

很多音乐专家都极力反对考级制度,苦口婆心地呼吁家长不要让孩子去考级,理由无非有这么几个:考级和音乐能力水平无关、证书没有什么用、要给孩子减负……专家们的大小道理貌似都对,然而事实表明,专家们基本上是白操心。年复一年,一拨又一拨的孩子或拎着乐器,或拿着乐谱,汇入了浩浩荡荡的考级大军。

考级是否真有助力音乐教育尚存各种争议,但如果站在音乐教育以外的角度看,中国的考级制度(市场)其实非常成功。自1987年广东首先引入音乐考级,随即全国开花,大大小小的考级机构蜂拥而起。30多年来,数千万的孩子参加过音乐考级,且相对数值还在增加。可以说,有考级制度以来,学音乐又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考级的孩子,应该少之又少。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音乐考级有着非常广泛的社会基础,它早也不是一个音乐教育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心理需求。这种心理是好是坏另当别论,但是试图要在中国消除这一心理,在可见的未来,其难度应该胜过了解决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的考级制度最早学的就是英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Associated Board Royale School of Music)。但英皇绝对没有料到,模仿它的中国的一系列考级制度,能在本土发展得如此迅猛,短短30多年时间招考的学生数,超过了英皇100多年的总和。当然,英皇更没有想到的应该是,它也能从中分到一块巨大的蛋糕。英皇自己说,自2009年进入中国在上海设立试点以来,截止到2016年,参加过英皇考级的中国考生已达二三十万,且考生数量每年以约30%的速度递增。虽然英皇说,全球目前有9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参加英皇考级。但极有可能,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成为了英皇最大的市场。

前几天的一则消息是,英皇考级在中国部分地市(昆明、武汉、成都、重庆)被叫停,叫停的原因据说是违反了政策法规,但没有说具体违反的是什么政策法规。

对该消息的疑问之一是,如果违反的是中国的某项政策法规,那么为什么只有这四个地方被叫停,其他地方没有?考生只不过是换一个地方考试而已,英皇也许损失不大,倒是给这些地市参加英皇考级的学生和家长增添了不少麻烦。疑问之二是,英皇到中国10年了,到现在才发现它违规?

在文旅部发布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名单(2018年12月统计结果)》中,一共有各类考级结构93家,确实没有英皇的名字。英皇在官网的声明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过去几年间,我们一直在为ABRSM如何以符合中国法律的方式开展音乐考级……寻求政府部门的指导。”真实的原因如何,不得而知。

据说,英皇考级的报名费是最贵的,远超了国内其他考级机构。那问题是,为什么证书同样在国内用不上,家长和学生却愿意选贵的?换一个问法是:为什么本土考级机构竞争不过英皇?

这背后的原因大致有三点:第一,本土各类音乐考级机构的考核水平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导致本土考级机构的整体声誉受损;第二,本土考级机构规范性差,考试过程“放水”、应付考生,甚至集体作弊的新闻时有耳闻,导致考试证书含金量越来越低;第三,本土考级在考试理念和规则的设置上严重落后。

这三个原因,所体现的是本土某些考级机构的短视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无知。这种短视和无知,给予了社会上某些无良培训机构和无良教师可乘之机,再加上某些虚荣的家长,一个巨大的充满利益泡沫的考级市场及产业链由此形成。

在上述三个原因中,前两个大家都能明白。第三条可以需要稍微解释一下——社会考级的要旨原本应是完完全全的素质教育——而不是为了证书的应试;通过设置不同级别和难度的考试曲目(目标感),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筛选有音乐才能的孩子,形成社会良好的艺术氛围。

可是,在本土考级机构中,完全执行这些理念,并在考试曲目的规范性、考官的筛选、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等方面有自我要求、有更高追求的又有多少呢?相比英皇打出“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的音乐家”的口号,本土机构有哪家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理念?相比英皇“Enjoyment through achievement”(享受来自成就)的主张,本土考级机构的教育理念又在哪里?

教师和家长们并不傻,在中国当下这个逐步成熟和规范的考级市场,家长和教师们也会越来越成熟理性,并逐步用脚投票。有人以为把英皇叫停了就能规范本土考级,这样的逻辑就好比,把街上的西餐馆统统关了,中餐馆的味道和服务就会变得更好。反例倒是不少,比如,谷歌退出中国后,百度搜索反而变得越来越烂。一个良好的市场,应该是充分开放竞争的市场。

我主张留下英皇——当然,前提是它符合中国的法规政策——是希望它能充当竞争激励的角色,促使本土某些考级机构从逐利中解脱出来。只有把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社会公共品而不是纯粹的商品,才能获得教师和家长的信任,才能在竞争者取胜。

如果秉持地方保护主义的想法,揣着打不赢你就赶跑你的想法,其实剥夺了广大考生的选择权,损害的是广大考生、家长的利益。

当然,我更朴素的良好愿望是本土考级机构最终打败英皇。这并非不可能。本文最后一个数据是,2008年参加古筝考级的考生人数首次超过了当年小提琴考级人数——有些事儿是外国人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

有没有一天,中国的音乐考级机构也像英皇一样走向世界?想考级的人,都以获得中国的考级证书为荣?这就看某些人有没有眼光和智慧了。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英皇考级能在一本书里选吗?但我认为应该留下英皇(2)

考级证书真的有用吗?

张国勇:口味越来越重的交响乐

郎朗谭盾力荐,超15万人订阅!这门古典音乐课你绝对不能错过!

《梁祝》诞生60周年,见证者终于还原作品创作历史真相

歌唱的高音技术可以速成吗?

音乐教师有哪些隐性负担?| 争鸣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