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线一期,1号线三期全封顶
一号线一期,1号线三期全封顶(制图©悦西安 上下滑动查看)地铁1号线站点图1号线三期 制图©悦西安6月23日9时许,随着最后一块顶板开始浇筑,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宝泉路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标志着地铁1号线三期7座车站全部封顶。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西起秦都站东至1号线二期沣河森林公园站,全长10.61公里,设车站7座,线路是是全国第一条连续下穿高铁无砟道床路基段、一级干线陇海铁路、咸阳西货场的地铁线路;是陕西省第一次使用泥水盾构、第一次盾构下穿渭河的地铁。作为连接西安、咸阳和西咸新区主城区的地铁交通骨干线,自然也是西咸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
众所周知,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客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影响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往往交通通达能力强的城市,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而作为国家级新区,尤其是跨市型新区,如何在城市既有路线中,再次强化交通纵深,是一道摆在面前的必答题。
又一条东西向钢铁大动脉
说起城市主城区的评价标准,除了先天地理因素,交通通达度自然是重要指标,而地铁又是交通通达度的核心要素。
1号线三期 制图©悦西安
6月23日9时许,随着最后一块顶板开始浇筑,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宝泉路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标志着地铁1号线三期7座车站全部封顶。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西起秦都站东至1号线二期沣河森林公园站,全长10.61公里,设车站7座,线路是是全国第一条连续下穿高铁无砟道床路基段、一级干线陇海铁路、咸阳西货场的地铁线路;是陕西省第一次使用泥水盾构、第一次盾构下穿渭河的地铁。作为连接西安、咸阳和西咸新区主城区的地铁交通骨干线,自然也是西咸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
地铁1号线站点图
(制图©悦西安 上下滑动查看)
其实,这条2020年3月开工的地铁,与西安地铁其他成员相比,无论是总长度还是站点数,都不算特别突出。
但是,从1号线三期走势来看,已经完全延伸至“咸阳腹地”,其背后意义就非同小可了:不仅是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进程,无缝串联西安主城、西咸、咸阳主城,更是统筹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让位于大西安“西融”战略核心位置的西咸新区与西安的距离再次“紧贴”。
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不同,轨道交通对人口的调剂具有强作用力,因为轨道交通的大运量、点对点的通达,为高密度、物理距离长的产业发展要素提供可能,自然对区域的产业升级、人口增长、城市能级提升推波助澜。
不过对于西咸新区而言,塑造出的30分钟便捷的生活圈、通勤圈,其互联互通还远不止这些。
关于互联互通的深层次思考
何为互联互通,并不是有条路即可,而是城市间拥有匹配城市等级的交通选择,也就是说,车道越多,交通路线选择越多,互联互通水平也越强。
西咸新区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道路
(制图©悦西安 上下滑动查看)
2月初,中心城区与西咸新区互联互通道路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集中开工的包括陈之路-科技二路、昆明路-连霍高速辅道快速化改造、红光路拓宽提升改造、阿房一路、西兴高速改扩建等5条道路,总长度51.9公里,总投资130.4亿元,计划2024年底前全面建成。
我们是否思考过,西咸新区为什么要投资超过百亿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呢?
西咸新区原有的道路数量不算少,但路况大都不算绝对理想,加之西咸新区的主导产业,均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接来送往,现有道路通行效率较低,会影响外来产业、人口的迁徙。
其次,许多道路已经饱和甚至过载。例如西兴高速,是一条连通西咸两地的城际快速干道,也是西安通往咸阳市区以及沣东、沣西新城的必经之路,由于车辆不断增多,原有的双向四车道早已车水马龙,急需对高速公路进行扩容。
而上述道路建成后,在提升西咸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同时,也实现西咸新区优秀风貌的外扩,并进一步拓宽人流、产业流、资本流的物理渠道。
当然,在此之前,西咸新区已经在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上下了功夫。
像是道路建设。泾河新城崇文大桥、泾河湾大桥和茶香大道于2019年建成通车,可以测算,从泾河新城寿平民宿小镇驱车出行,10余分钟就能抵达西安北客站,再驱车10余分钟即可到达西安城北商圈。无论是去乐华欢乐世界游玩,还是到西安城北消费,30分钟一路直达。
像是高速出入口建设。绕城高速西咸立交建成,西兴高速三桥出入口经世纪大道至沣泾大道之间的交通压力大为缓解,从西安城区南部、东南部区域前往能源金贸区也仅需30分钟车程;机场专用高速公路秦汉立交投用,西安渭河南北两岸的车程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从朱宏路前往秦汉新城核心区开车只需15分钟。
这一切努力的背后,都能看到西咸新区在与西安、咸阳实现同城化,同城化是城市发展在发展战略上的一个转变,这是西咸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关中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式。如今的“同城化”不是简单的“同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
在西安都市圈的尺度上,西咸新区所做的同城化努力,其核心意义是实现办事成本、交易成本、资源流动成本的最小化,达成高水平的互联互通。
这是未来新区内人力资源能否实现更高流动性,能否实现更有利于发展均衡分布的关键。
30分钟生活圈
当下,区域的发展早已不是一味的摊大饼,而是要以功能提升、品质提升、带动力提升,进入强身健体的时代,交通的互联互通就是强身健体中的关键一环。从这个维度看,西咸新区的肌肉轮廓已经肉眼可见。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此次地铁一号线三期的全线封顶,西咸30分钟通勤圈即将“闭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从城市发展惯例来看,通勤圈的判定基于“距离半径”和“时间半径” 两个概念,在“时间半径”的维度中,一般分为30分钟、60分钟和90分钟的空间尺度,30分钟算最优解。
当然,优质的交通能力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便捷,更是全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比如去年出台的《西咸新区宜居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用三年时间,建成投用38所学校,新增5.5万余个学位建成投用;7个三级医院,新增5000余张床位;加快建设秦咸阳博物院、周文化博物馆、长陵博物馆3个博物馆、每个新城、园办各建成投用不少于1处中等规模的图书馆、文化馆、规划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等等。
要知道,这些都是西咸新区已经拥有良好的基础上提出的“再次进阶”,无论是用何种办法提升宜居环境,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换句话说,没有大量的人流往来,优质的宜居环境就无法起到展示新形象,提升产业承载力的作用,能够花大量财力物力去啃提升宜居环境这个硬骨头,有一大部分是源于自身交通实力的自信。
某经济分析师研究表明,十四五期间,全国的19个国家级新区要在差异化产业布局、城市发展走向集约高效、增强新区与主城区及周边区域联动发展等方面重点发力,从而实现新区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西咸新区,发展模式将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产业体系方面,西咸新区主打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六大千亿级产业和都市农业为引领的“6 1”主导产业集群。
而西咸新区在互联互通上的优势,为产业谋划、设计、分工,提供了巨大的转圜空间。
我们也要看到,30分钟通勤圈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互联互通还有一系列工作需要逐一落地,西咸新区的未来10年、20年蜕变之路,还需要持久接力,但有了如今的基础和方向,将充满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