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同心共创文明城绘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同心共创文明城绘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孙玉林介绍,剥鱼皮、浸泡、晾晒、绘画、剪裁、粘贴、装裱,对每一件作品、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力求尽善尽美。那些粗糙的鱼皮、细长洁白的鱼骨在他的手里变成一件件惟妙惟肖的工艺品,吸引着一批批前来游玩参观的游客。他说:“工艺品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平台,我要把它做好,让更多的人了解赫哲,走近赫哲。”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创作,孙玉林赢得了各方的广泛赞誉。他经常被邀请去各地展示鱼皮画制作工艺,还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多家工艺品机构高薪聘请,但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赫哲族人,我要在赫哲故里传承赫哲文化,我要在这里等待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赫哲文化,我要在这里继续用双手、用画继续诠释赫哲族的美好生活。”孙玉林老人正在制作鱼皮画孙玉林老人的鱼皮工艺品小店里,鱼皮鱼骨画陈列十分精美小店的墙上挂满了鱼皮、鱼骨画作品。孙玉林和妻子常年守在这间小店里,执着于对赫哲民族艺术的挖掘与传承。孙玉林早年以捕鱼为生,2000年

东北网6月21日讯(记者 王春颖)日前,随着“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第一小分队的脚步,记者走进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赫哲族人过去穿鱼皮衣,有犬陪伴,所以被人们称为“鱼皮部”和“使犬部”。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赫哲族人主要依靠捕鱼为生,食用鱼肉,穿用鱼皮,并用鱼皮加工制作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品。尤其是用鱼皮做衣服,更成了赫哲族人的一大特点。时至今日,穿鱼皮服装已经成为历史,但赫哲的鱼皮制品已经成为他们的特色工艺品,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独特的赫哲族风貌,近年街津口赫哲族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今年62岁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玉林在乡里开了一间鱼皮工艺品店,旺季时最高一天可以卖出500多件。

记者来到时,孙玉林正专注的在一块黑色的卡纸上制作着鱼皮画。他说,完成这幅100×50公分大的作品需要3天的时间。

同心共创文明城绘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

孙玉林老人的鱼皮工艺品小店里,鱼皮鱼骨画陈列十分精美

小店的墙上挂满了鱼皮、鱼骨画作品。孙玉林和妻子常年守在这间小店里,执着于对赫哲民族艺术的挖掘与传承。

孙玉林早年以捕鱼为生,2000年拜师开始学做鱼皮画。从最初只能剪几厘米的鱼皮小动物到现在绘制一平方米的虎豹龙蛇鹰、山水园林风景,从贴到桦树皮上的平面画到镶嵌在茨木鎏金框的多层立体画,已形成四个系列上百款作品。从最初当礼物送人到销往全国各地及日、韩、德、美多个国家。

同心共创文明城绘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

孙玉林老人正在制作鱼皮画

孙玉林介绍,剥鱼皮、浸泡、晾晒、绘画、剪裁、粘贴、装裱,对每一件作品、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力求尽善尽美。那些粗糙的鱼皮、细长洁白的鱼骨在他的手里变成一件件惟妙惟肖的工艺品,吸引着一批批前来游玩参观的游客。他说:“工艺品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平台,我要把它做好,让更多的人了解赫哲,走近赫哲。”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创作,孙玉林赢得了各方的广泛赞誉。他经常被邀请去各地展示鱼皮画制作工艺,还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多家工艺品机构高薪聘请,但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赫哲族人,我要在赫哲故里传承赫哲文化,我要在这里等待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赫哲文化,我要在这里继续用双手、用画继续诠释赫哲族的美好生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