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教授关于中美关系:相对论Vol.2对话袁南生中美关系波动
袁教授关于中美关系:相对论Vol.2对话袁南生中美关系波动袁南生:中国人民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但是在一些西方媒体的语境里面,完全不同。这个不同的本质是什么?是立场不同,是价值观不同,是文化不同,是习惯不同,是传统不同。记者: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在看待疫情下东西方表现时,利用“威权”和“民主”来对比,不用控制疫情的有效性来看待。什么原因?最近,一篇名为《资深外交官袁南生:疫情改变世界秩序,防止发生战略误判》的文章在网络流传。其中提到,要避免最坏的局面发生,尤其要防止对美误判,误认为美国已衰落……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外交人士面对公众声音,既要了解和尊重民意,又不唯民意。文章引发共鸣,也带来争议。5月19日,央视新闻新媒体访谈栏目《相对论》第二期播出,央视新闻记者庄胜春对话前驻外大使,前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外交学院教授袁南生。
“过去几场大的瘟疫,病毒来源都没有成为核心的讨论议题,是不是因为现在美国当政的政客有他们这一代的偏见?”
“有一些人会说,您提到要防止对美国误判,会有点软。您怎么看?”
“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4月底的民调显示,66%的受访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90%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影响力和实力是一种威胁,60%认为是主要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以什么姿态应对?”
……
最近,一篇名为《资深外交官袁南生:疫情改变世界秩序,防止发生战略误判》的文章在网络流传。其中提到,要避免最坏的局面发生,尤其要防止对美误判,误认为美国已衰落……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外交人士面对公众声音,既要了解和尊重民意,又不唯民意。
文章引发共鸣,也带来争议。5月19日,央视新闻新媒体访谈栏目《相对论》第二期播出,央视新闻记者庄胜春对话前驻外大使,前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外交学院教授袁南生。
- “话语霸权”
记者: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在看待疫情下东西方表现时,利用“威权”和“民主”来对比,不用控制疫情的有效性来看待。什么原因?
袁南生:中国人民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但是在一些西方媒体的语境里面,完全不同。这个不同的本质是什么?是立场不同,是价值观不同,是文化不同,是习惯不同,是传统不同。
比如说,中国人戴口罩,既保护自己又保护别人,西方人是生病了才戴口罩。再比如,中国是大一统国家、大一统社会、大一统文化,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老百姓配合,“封城”容易到位。西方国家崇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封城”不容易到位。纽约很多人拿着枪去找州长要自由、要民主,特朗普还支持,说你们下一次选举把州长给选下去。为什么?因为这个州长是民主党的。这就是美国感染人数、死亡人数一直往上涨、下不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过去几场大的瘟疫,病毒来源都没有成为核心的讨论议题,是不是因为现在美国当政的政客有他们这一代的偏见?
袁南生:我觉得也有。这一届美国政府的组成,第一,是商人政府,里面很多人是做生意出身的;第二,有很多骨子里反共的右翼人士。疫情来了之后,他们找到这么一个机会,以此说事。“封城”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都被贴上了“威权”的政治体制标签。
其实中国的举国体制,能集中精力办大事。在对付疫情方面,有特殊的优势,西方还照搬不了。西方的这一套话语体系,显示的是西方的话语霸权。
- “这个不矛盾”
记者:会走向“新冷战”吗?这是最近大家讨论很多的一个词。
袁南生:我不完全赞成这种说法,因为我们的时代还是和平发展的时代,体现在三个没有——没有世界大战,没有世界革命,没有共同的敌国。
说世界走向新冷战,这个判断我觉得还是过了一些。因为这个判断的实质,就是中美完全脱钩。现在国际秩序最大的支柱就是中美关系,这个支柱不动摇,世界怎么会走向新冷战?中美关系脱不了钩,就不会有世界的新冷战。
最近中美两国政府,为了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的协议落实到位,积极互动。这个例子说明,中美经贸往来脱不了钩。疫情之下,中美相互指责,但是另一幕大戏在上演。什么大戏?中国进口了大量的美国农产品,中国继续开放市场,包括继续向美国开放市场。中美怎么能脱钩?
记者:您觉得,美国特朗普政府也不会希望中美的经贸脱钩?
袁南生:这是特朗普的一个政绩,他要以此拉美国人民给他投票,他很重视这个问题。
当然,对世界是否走向新冷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对孤立主义在英美抬头,我们也要予以关注。疫情过了以后,孤立主义、逆全球化的趋势会加剧,但全球化不会逆转。
记者:刚才您提到中美保持经贸往来。但实际上,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心态,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大家对美国可能有了更多排斥的心理。大家应该怎么来看美国?
袁南生:最近一段时间,对于美国把锅往中国甩,很多国人可能觉得心里憋着一股子气。但是我认为,中美关系最终还会走上正常的那条路,也就是讲的,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
最美的中美关系是什么?就是美国人民乐于见到“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人民也乐于“美国再次伟大”,这个不矛盾。中美关系是现在国际秩序稳定的最重要支柱,中美两国如果能够合作共赢,不但是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
- “不唯民意”
记者:您之前在写文章时提到,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外交人士面对公众声音,既要了解和尊重民意,又要不唯民意。很多人认为说得对,但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批评的声音?
袁南生:办好外交,要顺应民意,要尊重民意,但又要不唯民意。
因为外交为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利益不能简单等同于民意。民意的任何承载者、任何提出者、任何表达者,他的处境、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看问题的深度,都不可能比专业的外交人士看得更深、更全面,这就决定了外交应该不唯民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民意普遍反美,没有一个日本人对美国有好印象,纷纷要求对美宣战。谁愿意与美决一死战,谁就是爱国;谁反对,谁就是卖国贼。没有人敢为不与美国开战说话。日本老百姓没有认识到,日本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同时与中美两个大国宣战,这等于自掘坟墓。
记者:事实是,中国的民意已经发生了变化,对美国的敌意在增强,我们能做些什么?
袁南生:第一个,现在中美之间相互往来的这些机制还是要继续,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记者:对话沟通不要断。
袁南生:对,不要断。第二个,我们还是要增信释疑,是一说一,是二说二。多讲有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话,少讲那些不利于中美关系的话。
记者:那有老百姓就说了,对方说话已经过分到那个程度,我们还是得针锋相对。怎么把握这个度?
袁南生:那么第三点,就是遇到美国确实无理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该驳斥的驳斥,该解释的解释。所以,我想处理中美关系就是“韬光养晦,奋发有为”。
- 软?
记者:如今怎么来理解韬光养晦,它的定义变了吗?
袁南生:韬光养晦,就是以谦虚的姿态跟任何国家打交道,包括跟美国打交道;奋发有为,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不缺钙,我们也不是软骨头,我们也不端身子。该争的坚决争,该让的让得适度。
我们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发展到“韬光养晦,积极有为”,又发展到提出来的“韬光养晦,奋发有为”,它跟中国国力的发展是对应的。但是无论怎么样,韬光养晦没有变,不能居高临下地看待别人。因为办外交是要讲理的,不在于嗓门大。韬光养晦就是以谦虚的姿态,把该讲的道理讲清楚。
记者:您说到谦虚的姿态,我也看到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4月底的民调,显示66%的受访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90%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影响力和实力是一种威胁,60%认为是主要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怎么保持谦虚?
袁南生:这个好像不挂钩。不是说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就可以不谦虚了。
记者:但是有一些人会说,您提到要防止对美国误判,会有点软。您怎么看?
袁南生:评价外交成不成功,不是说硬的就是成功,软的就是不成功。对美国的判断对还是错,在于判断是真的还是假的。一个判断成不成立,合不合乎事实,这个跟软和硬是不挂钩的。
记者:您担心有一些言论在网上,会引起网民的批评甚至攻击吗?
袁南生:不担心。我担心我说话没有实事求是,我不担心我实事求是。
- “要淡定”
和袁南生的这场对话,不仅是一对一的访谈。
我们远程请到了他的几位外交学院 “院友”,还有一位在旧金山伯克利大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袁南生曾做过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的总领事。
外交学院2011级英语系学生孟繁超:我看到抗疫外交中,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采取了完全不一样的对外政策。您是否觉得,疫情过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会加速?
袁南生:这次疫情期间,美国没有体现出足够的团结合作的意愿,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国际领导力,很多人大跌眼镜。但是这个表现不合格,不能够简单理解为这是我们取代美国、可以来主导国际秩序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美国作为世界老大的地位,20年内应该是稳定的。
外交学院2014级外交学系学生倪朱仪: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特朗普在处理疫情的时候,有把它政治化的趋势。而且他提出来的三张牌:责备拜登亲中、责备世卫组织、责备中国瞒报疫情,本质上其实都是将矛头指向了中国。您认为我们在接下来的对外宣传方面,应该做怎样的回应,甚至说回击呢?
袁南生:特朗普打这几张牌应该是在意料之中,对待这些甩锅的行为,该据理反驳的,还是要据理反驳,不能任由他怎么说就怎么说。
外交学院2017级国际经济学院学生朱荣杰:我们本来就在纠结,研究生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读。现在考虑到疫情的影响,以及中美两国的外交争端,您认为这个时间段是出国还是在国内读研更好一点?
袁南生:疫情没有消停,想出去也出去不了。我觉得,现在美国不会因为疫情期间中美之间有一些交锋,就把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的这条通道堵上。但是到时候疫情会不会控制住,很难讲。对于你这个问题,恐怕是要走一步看一步了,祝你好运。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赵婧扬:从外交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否有必要去追踪新冠疫情的来源?如果有必要的话,这个重要意义在哪里?
袁南生: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瘟疫,但是没有出现过病毒来源的争论。为什么?因为病毒来自于大自然,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表态。
此次疫情为什么还会发生病毒来源的争论?本质上是因为美国有一些政客,要借此来掩盖自己的失误,推卸责任,转移国内矛盾,把锅甩到中国来。国际上也有人跟着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为什么?有的是甩锅,有的是抹黑中国,有的是借此敲诈中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赵婧扬:我们这些海外留学生,如果想要为国家发声,或者想要跟网友去理论,怎么才能理性表明自己的立场?
袁南生:首先还是要淡定。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五彩缤纷的,永远不会只有一种声音,出现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在认真抓好学业的前提之下,可以积极参与一些有益于中美友好的活动。对于你本身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发言材料的,这时候出来发声也是有必要的。要实事求是,不能跟风。
△[完整视频]相对论Vol.2对话袁南生丨中美关系波动,另一幕大戏也在上演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庄胜春 汪洁 熊江萍 韩任伟 温露
记者丨庄胜春
统筹丨浦轩 王子桐
导播丨浦轩 吴桐 王智禹 周少军
编导丨王子桐 尚晓煜 郝薇
编辑丨王洪春 纪方 邓倩 石若宇
视觉丨浦轩 王少华 于江
摄像丨历文博 陈硕 尹一男 石奇用 郭志德
剪辑丨郝元翰 解超全 吕俊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