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接地气,保持农民本色。他的诗,植根于黑土地,草木、花卉、鸟雀、马嘶、牛吼、鸡鸣、犬吠、一片雪、一滴水、一朵云、一线光,老磨石、老酱缸、老顶针儿、老土炕等等,都进入了他的诗里。至于农民的苦乐、乡愁、乡情,更是他诗歌表达的内容。八十年代,他笔下的《村支书》,没有豪言壮语,从细微处展现一个村的当家人心系百家的精神风貌:如今,老伴患了脑梗,不能干家务,他把家务全包了,还照顾老伴拉撒睡。地里的活儿子帮干,他大部分时间用来写诗。半个世纪的写诗生涯,形成了他的诗歌特色。1968年,他出任大队革委会主任,三年后入党,不久出任大队书记。组织社员政治学习,春种,夏锄,秋收,冬储,积肥、送公粮、派工、征兵、计划生育、民兵训练、接待公社干部下来检查工作等等,林林总总。每天睁开眼睛,就有干不完的工作等着他。最让他伤脑筋的是处理邻里、族亲、家庭内部的纠纷,尽管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没完没了,不动点真格的,不拿出点“压
一个高高大大像弓似的身形,却驮起了用诗歌净化灵魂的使命;一张饱经沧桑的脸,却印证着风风雨雨七十年的农民历史;脑瓜顶上稀疏的头发蓬乱,却象征着老秋收割归仓后的大地慷慨付出的精神;下巴颏和两腮的白胡茬子总也刮不干净,却验证了他的心思全部用在了琢磨诗句上;肿眼泡里带血丝的眼睛,却闪烁着睿智的光;一双撸锄杠的老手青筋暴出,却拿着写诗的笔六十余年没有放下——这就是我印象中家乡的乡土诗人刘恩桂。
刘恩桂在洪河乡平山村土生土长,货真价实的老农民,当过村党支部书记多年,仍然是农民本色。他喜欢古代诗人李清照的诗,更喜欢杜甫的诗。当代诗人张志民、王书怀、刘畅园、陆伟然的诗,也是百读不厌的。
初中时代,受语文老师李盛岐的启蒙,他喜爱写诗。第一首诗《在公社田野上》,发表于1962年4月20日《肇东报》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初中毕业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做新中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白天干农活,他跟社员们在干农活中嬉笑怒骂表达各自的心境,晚上他把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写进诗行。他发现,写诗居然能够释放烦恼和压力,于是乎,他把诗当成了知心朋友,把欢乐、愉悦、苦恼、愤懑、委屈都当这个知心朋友述说。述说快乐的事,是与这个知心朋友分享;述说恼人的事,是跟这个知心朋友倒苦水。每当述说完了,便会感到身心轻松愉快。由此,他跟这个知心朋友便形影不离了。
1968年,他出任大队革委会主任,三年后入党,不久出任大队书记。组织社员政治学习,春种,夏锄,秋收,冬储,积肥、送公粮、派工、征兵、计划生育、民兵训练、接待公社干部下来检查工作等等,林林总总。每天睁开眼睛,就有干不完的工作等着他。最让他伤脑筋的是处理邻里、族亲、家庭内部的纠纷,尽管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没完没了,不动点真格的,不拿出点“压力派”,不拉下脸子,不动粗,不开骂,那是镇不住村里的“刺头”、“屯大爷”的。上级派下各项任务,当书记的不争争讲讲就会让社员吃亏,争讲过分了,上级领导对你有看法,这分寸本应得拿捏得要恰到好处,可这老兄他性情耿直、率真,不会弯弯绕那套,直来直去,敢于抗上。冲撞上级领导,得罪乡邻,那是家常便饭。因而,带来的烦恼也就多起来。当然,也有欢乐相伴随。这些都成了他写诗的素材。写诗不光给自己看,还要拥有读者。于是,把诗投到报刊上,常常是石沉大海,偶然在报刊发表,都能乐个半拉月,看着方方正正的铅字,闻着墨香,那才叫人生之乐。
村里识字的年轻人不少,像他这样写诗的人没有。干了一天的农活,累得臭死,拽着猫尾巴上炕,哪有闲心写那玩意儿啊!周围的伙伴没有一个赞同的,有空闲打扑克、搓麻将、扯闲篇儿,甚至跟老娘们打情骂俏,整几句骚嗑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都比爬格子强百套。村里找不到知音,就到外面以诗会友。县文化馆经常召集业余作者开会,他结识了家乡乡土诗人孙金玲、王贵章、宫少夫、江山。从此,诗友相聚,谈天说地,交流创作心得,让他大开眼界。这老兄说话办事侃快,交朋好友讲义气。因此,在诗友圈里威信很高。后来,又接触了本省著名诗人刘畅园、陆伟然,以及从家乡走出去的诗人、诗评家丁国成。丁先生是位热心人,多次赠书,来信指导。他还结交了文友王长良。九十年代出版诗集《乡土人生》,由王长良作序。于是,他成了家乡出名的地地道道的农民诗人。
他曾牵头组织过诗歌社团“七星坛”“松北魂”等。进入新千年之后,有了手机微信,他和江山、宫少夫等又创办北大荒诗社、《北大荒文学报》,还建立北大荒文学社群。年过七旬的他,与时俱进,在群里跟文友交流,还在一些诗歌平台上发表诗歌。几十年来,他创作诗歌、散文、故事等近千(篇)首,散见于《诗刊》《诗国》《肇东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鸭绿江》《北方文学》《北极光》《校园文学》等。有诗作选入《北大荒诗选》《北大荒诗文选》《肇东民间文学集成》等书籍。曾荣获肇东市“五个一”工程奖、“迎接十九大 促进新发展”诗歌征文二等奖。现为肇东市民间文学协会副主席、肇东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北大荒文学社副社长、《北大荒文学报》常务副总编、黑龙江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如今,老伴患了脑梗,不能干家务,他把家务全包了,还照顾老伴拉撒睡。地里的活儿子帮干,他大部分时间用来写诗。半个世纪的写诗生涯,形成了他的诗歌特色。
接地气,保持农民本色。他的诗,植根于黑土地,草木、花卉、鸟雀、马嘶、牛吼、鸡鸣、犬吠、一片雪、一滴水、一朵云、一线光,老磨石、老酱缸、老顶针儿、老土炕等等,都进入了他的诗里。至于农民的苦乐、乡愁、乡情,更是他诗歌表达的内容。八十年代,他笔下的《村支书》,没有豪言壮语,从细微处展现一个村的当家人心系百家的精神风貌:
银亮的雨丝截短了视线
房檐流下雨水
加了几分碱
仿佛一挑棉花灌包
沉了一副扁担
还有几家地没种完
他闭上眼睛 半天
半天才透过一口气
两手伸出窗外 紧攥
他要扯断雨丝
拉回晴天
前三句,看似写景,实则写村支书的心境,“几分碱”用得妙,写出了主人公心里焦急的滋味。“棉花灌包”“沉了一副扁担”,这句比喻十分精当,全村的当家人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闭上眼睛”,而后用了两个“半天”,“才透过一口气”。其细节捕捉的极其生动,把村支书的思考写得活灵活现。然后,“伸”“攥”“扯”“拉”,一连用了四个动词,用“晴天”,升华了主题。没有亲身体验,写不出如此精彩的诗。
善思考,换来入微感觉。他对农村生活观察,可以说由表及里。关键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要有独特的认知,这就要借助独特的思考,才能换来对事物的入微感觉。他最可贵的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思考已经进入了独特、深邃的层面。比如新写的《麻雀》:
“三九”了
积雪
北风
冷
麻雀
在
扫帚扫出的
黑地上 刨食
这群顽强的小生命
一口口
把我的记忆
啄痛
历史的冤案
曾背上
“四害”之名
一阵风
上面规定
每个小学生
捕杀十只
剁下爪子
交给学校
作为凭证
夹子打
筛子扣
下死手
沾血腥
忏悔啊
听了 不该听的
令
捧一捧 小米
撒了过去
放心吃吧
不是陷阱
做了件
暖了冬天的
小事情
感受到
叽叽喳喳
言谢声
这首《麻雀》,若不是经过深入思考,是写不出来的。麻雀曾作为“四害”之一,全民共围剿。由今天的麻雀在雪地扫出的空地上啄食,“一口口”把诗人的“记忆”“啄痛”。这“啄痛”二字用的何其妙哉!接着,回顾那段麻雀被打成冤案的历史。诗人忏悔之后,“捧一捧小米”撒在空地上,让麻雀啄食,还叮嘱“放心吃吧”,这“不是陷阱”。多么可爱的老顽童形象啊!“做了件/暖了冬天的/小事情/”之后,麻雀的“叽叽喳喳”,诗人“感受到”这是“言谢声”。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图啊!诗人的大爱之心昭然若揭。
总推敲,不断淬火炼句。他写诗,好琢磨,几乎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推敲诗句上,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常常为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耗尽心血,吃饭、走路,甚至躺在炕上都在琢磨,非整出“彩儿”来不可。他把“月牙”比作“一把刚开刃的新镰”,“一朵朵收割云”,这“收割”用得甚妙;把“东虹”比喻成“把夕阳的胡子弯出七彩”;把北斗比喻成“一把勺子”可能不新鲜,但紧接着“中国人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这恐怕是“独出心裁”吧?把“洗衣机”能“涤尘去污”,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却洗不洁弄脏的名片”,这个含义只有他能琢磨出来;把“锄头”比喻成一个“够长的问号”,这是大半辈子撸锄杠的他才能想得出来。他的《雪路遛弯》,原本是“遛弯族”“活动活动”“老身子骨”常见的一道风景,他却淬炼出“也会把/积雪的路/踩热乎”这样不同凡响的句子来。“咔咔作响的/脚印/好听悦耳/像一串串/闹春的音符”。由“雪路遛弯”联想到“闹春的音符”,这是神来之笔。
老诗人刘恩桂的诗,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土色土香,简洁凝练。句式以短为主,通俗、鲜活;意象丰腴,富有生活哲理。他新写的《北窗》达到了精美无瑕的地步:
早晨 习惯了
撩去北窗的
幔帘
浏览晶莹的冰花
我的 禅趣的
后花园
冰的草
冰的树
冰的叶蔓
晶莹的冰雀
活灵活现
具象的图案
笔划间
含禅
悟 风的走向
水的轨迹
近似透明的
素描 冬
蕴含深远
北窗 一天
只翻一页的
经卷
有缘人 都懂
接受一点点儿
寒
《北窗》对霜花的描写,可谓精到绝伦,倘若仅仅停留在勾勒美丽的画面上,还不能称其为好诗,可贵的是结尾处,“有缘人 都懂/ 接受一点点寒”,一个“寒”字,升华了主题,如果在生活中不能接受这“一点点寒”,就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霜花,这是浅层之意;深层意味着人生都会遇到“寒”的处境,只要勇敢面对,就会走进“禅趣的后花园”。
如今,七十五岁的农民诗人刘恩桂虽然面相上显得老迈,但他心里尚且年轻,其奥秘就在于半个多世纪诗的甘露始终浇灌着他那颗不老的心,他那支写诗的笔还能写出灵动、鲜活的诗句。让我们祝愿他写出更加出色的诗篇,引领我们不忘初心,陶冶情操,滋养心灵,净化灵魂。
作者简介:李景宽,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原《剧作家》杂志社剧本编辑,话剧文学本《天鼓》、《鞋匠世家》分别荣获第20届、23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小剧场话剧《夕照》由话剧表演大师李默然作为个人告别话剧舞台“封箱戏”领衔主演。八部广播剧均获国家级广播剧奖一等奖,黑龙江省广播剧研究会授予“优秀广播剧作家”称号。创作电视剧《庄稼院里的年轻人》《樱桃》《哈尔滨星火》等。出版戏剧集《夕照》、长篇自传《我心空的星》、《V微电影V广播剧V戏剧编剧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