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妲己的历史故事,苏妲己奉女娲之命灭商
苏妲己的历史故事,苏妲己奉女娲之命灭商第二年,也是纣王八年,四大诸侯率八百镇朝商,奸臣费仲、尤浑二人把持朝政,俱收贿赂,遇冀州侯苏护刚正方直,不愿行贿于二人,得罪了小人,便在背后给苏护下绊子,对纣王谏言苏护之女苏妲己天姿绝色,可常伴君王侧,随侍左右。自从纣王在女娲宫见了女娲的尊容以后,便寝食难安,日思夜想,再见自己的三宫六院,只觉黯然无趣。于是宣中谏大夫费仲、尤浑二人商议此事,二人谏言让天下四路诸侯每一路进献百名美女,却遭到了宰相商容的劝谏,让纣王“修行仁义,通达道德”,纣王只得作罢。这时,女娲正从火云宫朝贺伏羲、轩辕、炎帝三圣回到自己的宫里,见壁上这首诗大怒,心想一定要给殷受一个报应,于是带着碧霞童子一同前往朝歌,却突然见两道红光冲天挡住了她的云路,正是纣王的两个儿子殷郊和殷洪两位将神,殷郊是封神榜上的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女娲向下一望,见纣王尚有28年气运,只得愤愤而归。回到行宫以后,女娲命彩云童儿拿来金葫芦,一道白光冲
成汤,是黄帝之后,姓子氏,是商朝的开国国君,在位13年,近百岁而崩。到了帝乙的时候,商朝的国运已经日渐衰落,帝乙膝下有三个儿子,寿王是小儿子,帝乙在位30年驾崩后寿王继位,他就是商朝的末代君主商纣王,也称为帝辛,定都朝歌。商纣王的后宫里有原配中宫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位都是贤良淑德。
这是明代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开篇对于纣王的大致介绍。狐妖是如何化作苏妲己伴君侧的?又是如何“奉命”完成她的使命断送成汤天下的?为什么成事后却又反被斩死?“苏妲己”作为妖女魅惑君王导致亡国的故事流传于民间,在这里,我们看看原著《封神演义》里究竟是如何形容苏妲己这段离奇的“灭商”经过的。
祸起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诞辰,商纣王率满朝文武去女娲宫进香,因共工氏头触不周山致天倾地陷,上帝神女女娲采五色石补青天,故有功于天下百姓。
纣王在女娲宫见到了女娲国色天姿的圣象以后,便生淫心:“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于是一时兴起在行宫墙壁上作了一首诗,最后一句“取回长乐侍君王”竟触犯了女娲的圣洁。
这时,女娲正从火云宫朝贺伏羲、轩辕、炎帝三圣回到自己的宫里,见壁上这首诗大怒,心想一定要给殷受一个报应,于是带着碧霞童子一同前往朝歌,却突然见两道红光冲天挡住了她的云路,正是纣王的两个儿子殷郊和殷洪两位将神,殷郊是封神榜上的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女娲向下一望,见纣王尚有28年气运,只得愤愤而归。
回到行宫以后,女娲命彩云童儿拿来金葫芦,一道白光冲出,狂风大作,群妖俱现,只留下了轩辕坟里的三妖后令其全部退去,女娲对三妖说:“成汤气运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
三妖领命后化清风而去,此三妖便是千年狐狸精,九头雏鸡精,玉石琵琶精。
自从纣王在女娲宫见了女娲的尊容以后,便寝食难安,日思夜想,再见自己的三宫六院,只觉黯然无趣。于是宣中谏大夫费仲、尤浑二人商议此事,二人谏言让天下四路诸侯每一路进献百名美女,却遭到了宰相商容的劝谏,让纣王“修行仁义,通达道德”,纣王只得作罢。
第二年,也是纣王八年,四大诸侯率八百镇朝商,奸臣费仲、尤浑二人把持朝政,俱收贿赂,遇冀州侯苏护刚正方直,不愿行贿于二人,得罪了小人,便在背后给苏护下绊子,对纣王谏言苏护之女苏妲己天姿绝色,可常伴君王侧,随侍左右。
苏护膝下有一儿一女,长子苏全忠,小女苏妲己,都是他的心尖肉,哪里舍得将爱女献给纣王,宁愿造反也不遵君令,纣王派北伯侯崇候虎出兵伐其属下冀州,西伯侯姬昌书信劝苏护说,将爱女苏妲己送进宫去,既不用动兵戈又无灭族之祸,小女受宫帏之宠,父享椒房之贵,宫居国戚,食禄千钟,皆为美事。
苏护夫妇含泪告别爱女,点了三千人马五百家将送妲己入朝歌。
跋山涉水,至恩州驿站夜宿时,驿丞的启老爷让所有人在行营歇息,不要进驿站内,因为这里三年前出现了一个妖精作乱,所以过往老爷都在外安歇不敢入内。苏护却呵令驿丞收拾内室,说天子贵人还怕什么妖精。命五十名侍从陪在爱女苏妲己身旁,三千人马全部围在驿站外,五百家将守在门口。
不料三更时一阵风将蜡烛吹灭后又复明,听一侍儿大叫妖精来了,苏护赶忙跑进爱女房间问其有何不妥,见没见到妖精?苏妲己说自己并不曾见过什么妖精。苏护方才安心地离去。
此时答话的苏妲己早已是轩辕坟里的那只狐狸精了,在灭灯复明之明,吸了真妲己的魂魄,再借体成形,奉女娲之命进宫迷惑纣王,断送他六百年锦绣江山。
作乱此狐狸精化成苏妲己进宫之后,开始了她自导自演误以为的使命。
纣王一见妲己,便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夜夜笙歌,不思朝政,三月不上朝,文武百宫怨声连连。
苏妲己进宫后祸乱朝岗,第一个开刀的便是杜元铣,执掌司天台官。
杜元铣冒死谏言,说自己夜观天象,见妖气笼罩金阙,自从苏妲己进宫之后,陛下便不思朝政,贪恋美色,是天下之殃。
此时的纣王正沉浸在妲己的妩媚欢悦之中,哪里听得进这些“妖言惑众”,再加上妲己从旁添火,说这些方士愚弄百姓,蔽惑圣聪,扰乱百官,当斩首示众。
正当把杜元铣推至午门时,遇上大夫梅伯见此惨状,与宰相商容一同进宫为杜元铣说情,谁料更加触怒了纣王与妲己,纣王将杜元铣斩首示众,欲将梅伯用金瓜击顶,但妲己献上一策,名为“炮烙之刑”,炭火烧得通红的铜柱,将梅伯用铁索缚身绑在铜柱上,再炮烙四肢,不一会儿便成灰烬。
苏妲己的“第一招”炮烙之刑,便阻塞了忠臣良将的言路,人人见此刑都退缩畏惧,不再敢做出头鸟,大有辞官之意。
苏妲己在费仲的巴结之下用剜目、炮烙二刑害死了姜皇后,自己成了中宫苏皇后,又将纣王的二子殷郊和殷洪险些害死,宰相商容辞官后在乡野间偶遇正逃命的殷郊殿下,商容见纣王居然贪图美色要弑子,于是进宫死谏,在殿中撞头而亡。
鹿台在两年零四个月的工期建造完工后,妲己骗纣王说众神仙会在月圆之时前来相聚,妲己请的便是轩辕坟里的19名狐妖,幻化成神仙来鹿台贪欢享乐,又命亚相比干作陪,在酒足饭饱之后,纵情声色之间,小妖们便原形毕露,狐臭骚气难闻,个个拖着狐狸尾巴,比干只能隐忍不发,装作醉后不识,出来后遇见武成王黄飞虎,将刚才所见俱实说出,黄飞虎派20名健将跟踪众小妖至轩辕坟旁一洞口,又派了200名家将火烧石洞,将一众小妖们全部烧死在洞内,比干将未烧焦的狐狸皮做成一袍献于纣王,暗自提醒妲己,却不料给自己遭来杀身之祸。
妲己故作心疾复发,需取一七窍玲珑心熬汤喝下即可痊愈,只有亚相比干的心符合,故而害死了比干,比干便是封神榜上的“文曲星”。
苏妲己在摘星楼下挖“虿盆”以填满毒蛇,将不顺从的宫人剥光丢进坑里,民间万民每户交蛇四条,可哪里有这么多蛇可寻,导致百姓叫苦连天,终日外出寻蛇,民不安生。
苏妲己为讨得纣王欢心,不思朝政,又在”虿盆”两边造酒池肉林以供贪享这奢靡之欢。
在三妖的联合魅惑毒害之下,纣王的天下被断送得干干净净。
妲己纣王之死当各大诸侯挺进朝歌时,纣王泪别三妖幻化的苏妲己、胡喜媚、王贵人,自焚于摘星楼,三妖杀将出来欲逃往轩辕坟内,姜子牙命杨戬捉拿九头雏鸡精,雷震子捉拿千年狐狸精,韦护捉拿玉石琵琶精。
在逃跑时,三妖见女娲踏青鸾而来,挡住了三妖逃跑之路,三妖忙向女娲求情邀功,谁料女娲却用缚妖索将此三妖锁了欲交与姜子牙处理。三妖哀告:
“昔日是娘娘用招妖 ,招小妖去朝歌,潜入宫禁,迷惑纣王,使他不行正道,断送他天下。小畜奉命,百事逢迎,去其左右,令彼将天下断送;今已垂亡,正欲覆娘娘钧旨,不期被杨戬来追赶,路遇娘娘圣驾,尚望娘娘救护。娘娘反将小畜缚去,见姜子牙发落,不是娘娘出乎反乎了?”
女娲回答说:“我使你断送殷受天下,原是合上天气数:岂意你无端造孽,残贼生灵,荼毒忠烈,惨怪异常,大拂上天好生之德。今日你罪恶贯盈,理宜正法。”
三妖被押往姜子牙军营,以待处置,谁料这苏妲己对行刑的军士施以千娇百媚,那军士见她娇滴滴的模样甚是爱怜,又叫得他骨肉酥软,行刑令下却不忍下手,军士违反了军令被姜子牙处斩,姜子牙亲自前来,知是这狐狸精是千年狐妖,魅气十足,于是取出陆压所赐的葫芦,一道白光闪出,姜子牙打一躬说“请宝贝转身”,只见那宝贝转了两三转,妲己的头便落在了尘埃里,血溅满地,将三妖首级挂于辕门。
纣王在凤楼遥见三位娘娘的首级,自知大势已去,独上摘星楼,命封宫官朱升拾柴薪烧摘星楼,纣王独坐于楼上,火光四起,摘星楼坍塌,纣王埋于火中,化为灰烬。
姜子牙依封神榜上名单,封商纣王为“天喜星”。
女娲“过河拆桥”?当日,三妖若非女娲招来去替她魅惑商纣,断送成汤天下,许出“事成后成其正果”的诺言,此三妖在轩辕坟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吸日月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继续修炼。但替女娲完成了“使命”之后,却将自己千年修为断送得干干净净,魂魄俱散,岂非误信,又或是女娲过河拆桥?
在三妖祈求女娲救命时,女娲说,行天命,合天数,却并非可以由其胡作非为,自行作恶,纵俗杀人,也是三妖自不量力又贪得无厌,不识分寸,自视过高,故导致如此结局。
若顺天道,只是完成女娲交予的惑乱君心,不残害众生,那在事成之后,三妖也功德无量,自是成其正果,脱离妖道,成其神道。
可惜的是,苏妲己的恶毒让商朝无数忠臣良将俱丧命于她之手,搞得商朝民不聊生,惹得人神共愤,作恶多端,反失了千年道行。
之前我们看电视剧《封神榜》时,会觉得女娲“过河拆桥”,诓骗了苏妲己,但在看完《封神演义》这本名著以后,才懂女娲用心良苦,妲己轻薄,“演戏”过度了。
任何事情都有气数,苏妲己对女娲当初说的“天意已定,气数使然”这八个字的理解显然是误解了,又或是过度理解了,以为凭其手段加速灭亡商汤天下便能完成使命,却不知在完成的过程当中,添加了太多自己的主动意识而手段恶毒。
商朝末代君王在位三十年,在演义中被一妖女活活断送了六百年的天下,周武王开创了天下新的篇章,天下太平之后,姜子牙回到封地齐国安享晚年,齐国大治,同时也开启了周朝八百年的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