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这家村民姓吴,据说祖先是从揭阳揭东玉湖迁移而来,他给我们出示了族谱。潮汕人最喜欢喝的就是工夫茶。在潮汕村里,当地村民没有喝工夫茶的习惯。我们走进一家村民家里,这个村民曾经在惠州工作,与从潮汕本土出来的乡亲有过来往,于是也偶尔会喝一下工夫茶。这是他给我们泡的工夫茶,——茶叶是绿茶,尽管不正宗,但是感觉非常亲切。下面我带大家走进广州的潮汕村。我们在这条村“卧底”几天,拍了很多照片,慢慢整理给大家看。广州的潮汕老乡,有机会可以前去看看,这条村现在非常穷。当地镇政府的一个官员说,整个钟落潭最穷的就是红旗村,红旗村最穷的就是4社与5社(这两个社都是潮汕人为主)。照片说明:潮汕乡村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每条村都会有老爷宫。潮汕村现在已经没有老爷宫。当地村民说以前有过神庙,供拜三山国王等神邸,但是破四旧的时候给砸了,之后再没有恢复。这个荒草萋萋的地方据说就是曾经的学堂,也是被砸了之后一直荒废到现在。文革把一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1)

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红旗村,有一个经济联社,里面有800多人是潮汕人的后代,时至今日,这800多人,还保留着说潮汕话。其祖先据说是清朝嘉庆年前从揭阳迁移过来的,两百多年过去了,潮汕话依然在这里可以流行。不过,他们日常对外交流都是用白话,内部交流则用潮汕话。

前几天到红旗村采访时,发现这里的人其实都已经被当地人同化了,现在能够保留潮汕特色的只有口口相传的潮汕话,还有一点点神明崇拜,其他的住房、饮食等等,都已经融入了当地。

这里没有潮剧,没有潮州大锣鼓,没有功夫茶,没有老爷宫,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会烧香拜神。这里的人会与外地人通婚,但是,嫁入这里的媳妇必须要学会讲潮汕话。下面大家听到的这首潮汕民谣就是嫁入潮汕村一位六十多岁的广府老太唱的。大家停一停是否能够听出是什么意思?

这个村里的人虽然潮汕话已经不大准,但是每一个人的潮汕人身份认同非常强,每个人都说“祖宗是揭阳来的,我是揭阳人”。他们将潮汕话称为“祖宗话”。

下面我带大家走进广州的潮汕村。我们在这条村“卧底”几天,拍了很多照片,慢慢整理给大家看。广州的潮汕老乡,有机会可以前去看看,这条村现在非常穷。当地镇政府的一个官员说,整个钟落潭最穷的就是红旗村,红旗村最穷的就是4社与5社(这两个社都是潮汕人为主)。

照片说明:潮汕乡村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每条村都会有老爷宫。潮汕村现在已经没有老爷宫。当地村民说以前有过神庙,供拜三山国王等神邸,但是破四旧的时候给砸了,之后再没有恢复。这个荒草萋萋的地方据说就是曾经的学堂,也是被砸了之后一直荒废到现在。文革把一切都砸了,中国文化的根被彻底阉割过一次,现在变得不阴不阳……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2)

潮汕村被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的关注。前不久,广东海外联谊会曾经派人前往探视,据说为了改变村的落后现状,准备帮该村修建一条水泥路,以保路通财通。这条标语是当地村民贴出来的“弘扬潮人特色文化”。潮人最讲究团结,潮汕村里的村民都是我们的骨肉兄弟。

潮汕人最喜欢喝的就是工夫茶。在潮汕村里,当地村民没有喝工夫茶的习惯。我们走进一家村民家里,这个村民曾经在惠州工作,与从潮汕本土出来的乡亲有过来往,于是也偶尔会喝一下工夫茶。这是他给我们泡的工夫茶,——茶叶是绿茶,尽管不正宗,但是感觉非常亲切。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3)

这家村民姓吴,据说祖先是从揭阳揭东玉湖迁移而来,他给我们出示了族谱。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4)

吴家族谱。吴家主动跟潮汕本土的乡亲联络,与玉湖一带据说已经接上了宗族的族谱,这是他们自己修的族谱。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5)

族谱明确记载了祖先的来源地。吴家老伯伯说,就是要告诉后代子孙,不管他们到了那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源。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6)

潮汕人有拜神的习惯。这里的人们也保留了相关一部分习惯,虽然村里没有老爷宫,但是每家都有不同的神邸神位。初一十五都会烧香拜神。进门之后,在门后有门官神位。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7)

据说,吴家祖先最先来到广州是靠给当地人修“胶掠”为生,后来有了积累,榨蔗产糖发家,在当地买地,然后生产繁衍。这是他从家里搜出来的“胶掠”。呵呵,老祖宗就是靠这个发家的哦:)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8)

爷爷带着孙子从村里路过。老爷爷教孙子与我们打招呼,可惜孙子已经说不了潮汕话。据说,村里20岁以上的可以用潮汕话直接交流,20岁以后的,只能粗略说几句,孩童一辈的,基本不会说。按照这种形势,潮汕话在当地不久即将绝种。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9)

潮汕村的祠堂,已经完全跟潮汕本土的祠堂不同了。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10)

当地逢年过节也会舞狮,但是用的狮子是珠三角的狮子,伴奏的锣鼓点也采用珠三角的锣鼓。在我们的要求下,当地村民给我们舞起狮子来。据介绍,当地人崇尚黑狮,不喜欢彩狮。问及原因,大多说不知道,是祖先传下来的习惯。但是也有年老一点的村民告诉我们,因为黑狮煞气比较重,彩狮没有煞气的原因。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11)

知道潮人社团要来慰问,当地居民在祠堂贴起对联来,对联是当地的一位老教师写的,颇能体现村人的心态:

雏鸟离巢沧桑历尽四甲子

婴孩盼哺普天同庆一干支

横联:潮人同济

在这幅对联中,述说了潮汕村的居民离开潮汕本土两百多年,将自己比喻成为离巢的雏鸟与盼哺的婴孩。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12)

潮汕村有谢与吴两姓

谢姓来创村的祖先是一对夫妇,两人最先来广州的营生是卖菜籽。

当时是怎么卖的,已经不清楚,这两位憨厚的村民应我们的要求,扮成夫妻,挑着担子,穿街过巷卖菜籽。照片中的阿姨背上刚还背着一个孩子,她笑着说,虽然不能确定当时祖先来时是否已经生了小孩,但是此时背上的小孩正好证明后代有继,也才有了日后数百谢姓后代。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13)

姓吴的据说是几兄弟来创业的。当时吴家祖先来创业的时候,最先是靠给人家修“胶掠”,后来有了积蓄之后,买牛开办榨蔗糖坊,后来有了更多的钱就在当地买地繁衍后代。

这张照片也是当地居民随机搭配,为我们作示范的。

潮汕古村落文化,鲜为人知的广州(14)

道具都是从各家凑出来的,“演员”们都演得很动情。

来源:广州潮汕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网络,仅做分享交流之用,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于后台联系责编,我们将及时处理。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