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三杰及地位:近乎偏执的热爱
文艺复兴三杰及地位:近乎偏执的热爱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不妨一起神游500多年前、黑死病褪去后,大师与大师之间,有什么相似点?普通人可以效仿吗?今天,
也许你早就听腻、看腻了达·芬奇,但,超级生气!你好像没有办法否认——
达·芬奇就是西方艺术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师,《蒙娜丽莎》就是无数艺术爱好者入门的“第一课”。
卢浮宫《蒙娜丽莎》前的人山人海
达·芬奇凭啥被奉为大师?
大师与大师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普通人可以效仿吗?
今天,
不妨一起神游500多年前、黑死病褪去后,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
找寻答案。
拉斐尔《雅典学院》,梵蒂冈博物馆。以古希腊故事为核心,以多位文艺复兴大师为模特
01 达·芬奇:没有拖延症,就不能称之为创作者
对许多文艺创作者来说,难逃一个拖延症——那些灵感枯竭的时刻、那些成果与设想背道而驰的时刻……
不要责怪自己,因为达·芬奇这样的大师,就是拖延症晚期患者——一生62岁,只留下十几幅完整画作,“烂尾工程”不胜枚举。
1503年,达·芬奇受佛罗伦萨市政厅之托,画《安吉里之战》壁画,因坚持用自己特制的颜料,烂尾
30岁而立之年,达·芬奇给米兰达大公的父亲做雕塑。但很快注意力就从大公父亲转移到了大公父亲的马儿上,开始一股脑儿地研究起马这个物种:
马的身体架构是怎样的?如何解剖一匹马?如何养马?如何给马设计自动喂食器?如何自动清理马粪?要不要写本书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正确”认识一匹马上,全然忘了大公父亲的雕塑。
就如英国表现主义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形容梵高“没有一幅画是画不好的”,达·芬奇画草图也画得很好
后来他一直计划造一匹巨型铜马雕像,但依然烂尾。
这招致“雕塑天才”米开朗琪罗的嘲讽——在佛罗伦萨的圣三一广场上,达·芬奇被路人请教但丁的诗。米开朗琪罗正好经过,达·芬奇遂让路人去问米开朗琪罗。
谁知米开朗琪罗炸了:“你自己干吗不回答?马男!你的铜马造得怎么样了?你这个半途而废的废柴!”
达·芬奇立刻无地自容,在笔记中写道:“告诉我,我没完成过什么作品?……告诉我,我完成过什么作品?”Oh!Poor boy!
他会随身带小本子,随手写画,如水流形成的纹样会被他用在人物卷曲的头发上
达·芬奇心中必定住着一个好奇心永不泯灭的小男孩,是自然世界最痴狂的拥趸。
在基督信仰盛行的年代,他坚信科学的力量;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他认为绘画就是科学的镜子,认为 “绘画是自然的唯一模仿者”,因此画马就要研究清楚马的一切、不厌其烦。
对于拖延、烂尾,他并不真正在意,用科学的眼光改变艺术、用艺术传达知识和美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他太爱《蒙娜丽莎》了,一直带在身边,不断用新的灵感完善她,竭力追求完美
02 米开朗琪罗:追求人体美,永无止境
谁不爱完美的肉体呢?米开朗琪罗24岁时就深谙人体的“完美之道”。
在他的刻刀下,面对死去的耶稣,圣母不再是满脸皱纹、满目愁容的老妇,而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少女——任何角度看,都美得可挑剔。
《圣殇》,1498-1500
这尊前所未有的《圣殇》震惊了佛罗伦萨,“天才”米开朗琪罗就此载入艺术史册。
随后,“天才米”在人体健美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无论男女,都有一身标准的肌肉,满满的健身房既视感……
↓在绘画中↓
1511《上帝创造日月》,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
1511《利比亚女先知》,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
↓在雕塑里↓
《大卫》,5.17米高的巨型人体雕塑,肌肉完美,比例和谐——天才如达芬奇也无法创作出来
米开朗琪罗对肌肉的迷恋源自“标准罗马身材”,文艺复兴时代人们从中世纪走出来、在黑死病疫中逃过一劫,发现了很多古希腊罗马的文物雕塑,社会开始重新流行健硕之美。
但没几个人能用艺术表现这种符合规律的人体美感,米开朗基罗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他开始解剖人体,常常背尸体回家。他脾气暴躁,不喜欢被人打扰,即便反胃到吃不下饭、日渐消瘦,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
《巨人的战役》(局部),古希腊雕塑
因此他对人体肌肉的把控是同时代艺术家望尘莫及的,影响了文艺复兴之后的许多艺术家。被誉为“巴洛克(17世纪)绘画之王” 的鲁本斯便是其中一位。
在《基督升架》中,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身体扭曲痛苦的诠释方式就是深受米开朗基罗的影响。
鲁本斯《基督升架》(局部),1610
03 拉斐尔:没有美颜,会死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年纪最小的,却是最受欢迎的。
对当时上流社会(尤其是女性)来说,最致命的还是拉斐尔对“滤镜”的熟练运用。正如他自己所说:
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人,我必须要观察许多美女,但由于美女难求,我只能按照我头脑中的理念去创造。
他的人物肖像画就像蒙上了一层美颜滤镜,尤其是各种圣母画,尤为柔美。
《圣母子与圣安娜》,早年拉斐尔(右)模仿达芬奇(左)之构图所作。拉斐尔的色彩更鲜艳,圣母更年轻柔美
《圣母玛利亚与鱼》
《带金莺的圣母》
《椅中的圣母》
滤镜加持的拉斐尔,教皇也无力抵抗。当时,米开朗基罗画出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后,教皇点完赞后仍觉得缺少点光芒。
而拉斐尔画《教会的胜利》时运用大量黄金,营造出光芒耀眼的氛围,一幅画便深得教皇之心。
拉斐尔也是“三杰”中最富浪漫情结之人。会直截了当地画出幻想世界,这是崇尚科学的达芬奇画不出来;
会运用新的技法,使神的身体蒙上了一层史诗光芒般的滤镜,也与米开朗基罗写实的骨骼描绘大不同。
《以西结的愿景》
如此,融合传统信仰与新时代技法、并以超脱现实的想象之美呈现出来,或许就是拉斐尔与这两位大师最大的差异。
▼
以上三位是文艺复兴被谈论得最多的“三杰”。无论是拖延成性的达芬奇、还是追求完美形体的米开朗琪罗、或是偏爱女性柔美气质的拉斐尔,大师们皆以近乎偏执的热爱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为所爱之物倾尽全力,是文艺复兴的产物,也是我们的毕生追求。那么,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复兴会到来吗?
-END-
编辑|艺旅文化 飞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