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文化亮点,惠州邀文化智库专家为
广东惠州文化亮点,惠州邀文化智库专家为惠州“十四五”期间文化发展要符合岭东雄郡的自然禀赋体量,不仅要体现“雄”“大”特征,还要体现惠州文化的柔性与魅力。惠州资源禀赋奇佳、底蕴深厚,北山南海东江西湖,具备宜居宜业城市的基本素质。后工业化时代,城市GDP总量不仅仅靠大工业提升,创意产业、创意经济也是提升渠道之一,而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需要聪慧的大脑,惠州要让人才热爱、迷恋这里,愿意在这里创造价值。 “十四五”规划是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历史时代背景下制订的,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也需要有“双循环”格局。 王鲁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著名文化学者 提升城市魅力吸引人才,设立城市文化基金
来源:今日惠州网
集聚广大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借“梯”登高、借“智”兴文。12月3日上午,市委宣传部牵头组建的惠州市文化智库正式启动,首批入选的顾问委员共25名,他们将以专业的站位,提升惠州文化建设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一流文化支撑。当日下午,惠州市“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文化智库专家顾问咨询会召开,与会的惠州市文化智库顾问委员围绕惠州“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编制进行发言,为惠州“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出谋划策、把脉定向。
本报现将会上11位专家的发言摘录刊登,以飨读者。
王鲁湘
王鲁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著名文化学者
提升城市魅力吸引人才,设立城市文化基金
“十四五”规划是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历史时代背景下制订的,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也需要有“双循环”格局。
惠州“十四五”期间文化发展要符合岭东雄郡的自然禀赋体量,不仅要体现“雄”“大”特征,还要体现惠州文化的柔性与魅力。惠州资源禀赋奇佳、底蕴深厚,北山南海东江西湖,具备宜居宜业城市的基本素质。后工业化时代,城市GDP总量不仅仅靠大工业提升,创意产业、创意经济也是提升渠道之一,而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需要聪慧的大脑,惠州要让人才热爱、迷恋这里,愿意在这里创造价值。
一座城市的魅力是柔性的,无法量化也无法进行刚性操作,但又是城市经营者必须时刻放在心里的,文化魅力便是其中重要一环。惠州不仅要将文化当作产业来发展,更要将其当成一种魅力来经营。惠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岭东雄郡,如何把魅力真正转换成对人才、智慧、大脑的吸引力?不仅要完善刚性的、量化的、可操作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设施等硬件建设,更要把经营城市魅力放到文化发展的宏观思维中。
建议参考欧洲城市经验设立城市文化基金,由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方面专家组成理事会决定基金如何使用。城市文化基金的支撑,有利于城市开展多元的文化活动,吸引全球优秀的文化创意、策划与项目。
刘海陵
刘海陵
广东省政协委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
推动前沿媒介科技与惠州文化更深层次融合
读者在哪里,用户在哪里,新闻就在哪里。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是渠道,媒体生产内容,内容和渠道不矛盾,关键是内容是否足够优秀,媒体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发展方向的路子。羊城晚报在十年前就开始数字化转型,与多家互联网公司、移动平台等进行深度合作,利用对方的优质渠道和资源,推动媒体数字传播,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生产互联网音乐、直播、游戏、跨境电商等数字经济产品,产值已达300亿元。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羊城晚报品牌输出的一块牌子,希望能充分发挥羊城晚报新闻传播优势、数字传播优势和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推动前沿媒介科技与惠州文化更深层次融合,为惠州文化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徐志达
徐志达
民建广东省委原专职副主委、省人大原常委
打造名人故居群丰富旅游内涵
可加大“岭东雄郡”古城保护与传承力度。建议恢复惠州古城上下鹅湖穿城水道,不但可将其打造成类似广州荔湾、南京秦淮河的优美人文景区,亦可促进商业步行街的升级改造,适当时候可恢复当地民俗“鹅城秋月驳山歌”。建议在朝京门城楼上挂起“岭东雄郡”匾额,增强惠州人民的自豪感,鼓舞全市人民以“岭东雄郡”雄武精神为动力齐心谋发展。建议利用惠州“一街挑两城”的中国城市典范古城架构,打造自朝京门起,沿古城墙至东新桥、水东街、铁炉湖明清古街、白鹤峰东坡故居为主轴的古城区旅游线路,重点修缮和重建古城墙、野吏亭、隋井、叶梦熊牌坊、惠州府学宫、东新桥犀解亭、归善县衙等,推动惠州旅游事业再上新台阶。
可建设历史文化馆群,展示惠州历史文化风貌。建议择址建造东征历史纪念馆、惠州全民抗战历史展览馆,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若能在当年建成,将成为惠州文化工作的一大亮点。可重建惠州城历史名人故居。惠州城历史名人众多,建议首先重建叶梦熊、杨起元、祝枝山故居,形成名人故居群,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业发展。
周建平
周建平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
挖掘独特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牌认知度
惠州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到了整合创意、提升境界与格局的阶段。若格局、境界、气象有了,何愁惠州文化不兴?
惠州有许多独有的、全国都在争抢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强市,需要挖掘、发展、壮大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惠州有葛洪、苏东坡、东纵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历史故事讲不完。例如,胜利大营救就是文脉上的营救,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可以成为国际性题材,我们的大营救也可以被开发成国际性题材。借助挖掘这段文化历史的机会,甚至可以把全中国对胜利大营救的影片进行归集,对胜利大营救的少儿读物、出版读物进行整合。再例如,假如惠州要开设一个红色博物馆,可以以东纵为主线,设法将当时的战地日记收集起来,提升社会整体参与度。
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宣传工作要提升参与度、认可度,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提升城市文化品牌认知度。在新一轮文化发展中,惠州要深度挖掘城市历史和文化,再次盘活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人一目了然这就是惠州文化。
陈池
陈池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省作家协会会员、原省体制改革委员会研究室主任
利用新的成果提升文化利用率
我发现有些地方的文化保护工作做得不错,但还可以不断挖掘、不断提升、不断认识。文化保护只是一个方面,提升其实更重要,惠州要着力挖掘保护提升岭东雄郡文脉,可尝试建设东坡文脉西湖城,规划好概念,让大家在其中充分感受东坡文脉和西湖情。
我提四点建议,一是保护、挖掘。我们往往停留在已有的历史文化保护上,其实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因此一方面要保护好已经发现的历史,做好普查工作和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思考在经济双循环背景下惠州的文化事业出路何在。二是提升、利用。要对挖掘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利用,随着科技发展,人民对历史文化有新的认知,我们要利用新的成果来提升文化利用率。三是艺术表现。弘扬历史文化要有形象思维,我们可以把研究论文成果变成艺术形象,把抽象历史文化变成形象的文化艺术,讲好历史故事,通过歌舞、诗歌、大型演出等形式,参考《梦回西安》和《梦回大唐》,打造《梦回苏东坡》和《梦回西湖》等。四是立体再现。可尝试打造一些市民游客都喜爱的网红点和打卡点,在这方面闯出一条新路。
丁力
丁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文化产业成功要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我提几方面的建议。第一个是文化的政治化。搞文化首先是为政治服务,我们的文化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想干的事情进行建设。我认为接下来的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不能光是仅仅考虑效率问题,我们要把效率和公平统一起来,这个时候我们的文化需要做什么,就要好好研究。要综合改革,清单批量式授权,要对整个社会特别是文化进行再造。
第二个是文化的产业化。所有的产业成功都有一个秘诀,就是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把钱变成景点、变成酒店、变成公园比较简单,我们缺的是供应链的后半段,把酒店把公园再变回到钱。要用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用创新链部署产业链。
第三个是文化建设要推进惠民化或者叫工业化。
温洋
温洋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副主委、华南城市研究会(智库)顾问
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相互流动
惠州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要素优势。在制约文化发展的短板上,关于土地指标问题,建议惠州参考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做法,他们创造了一种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模式,即“两山银行”,把所有旅游资源整体规划整体打包,成立一个国有资产运作公司,这样能产生非常好的效益,避免资源浪费、规划分散以及民间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
建议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相互流动,简单讲就是城里人到乡下去,实现逆城市化,惠州在这方面有所探索。同时,在旅游方面建议开通一些免费的交通线路,鼓励更多社区居民到乡村游玩,带旺农家乐人气。
李丹
李丹
字节跳动旗下巨量引擎全国直营分公司文旅行业运营总监
文化发展传播一定要面向未来
拥有文化基底、外壳更科技更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惠州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关注的一个点。
在城市文化品牌内涵方面,惠州可着重在形式、内容、人才工作上大胆尝试。未来,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能是非常强有力的发声点,这是未来的传播趋势,也是未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时要有的充分认识。
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脱离不了过去,也一定要面向未来,在形式上要有所突破。早期传播形式是图文、声音,如今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为何能受到大众用户的高度关注,其实就是源于形式的突破。抖音的传播形式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利用了大家的碎片化时间。未来的传播形式一定是综合性的、符合城市发展特点的。
张红桥
张红桥
深圳市软科学研究会研究员
梳理软资产,健全后期宣传推广机制
惠州“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如果能全面顺利实施,“十四五”时期惠州的文化发展必将在城市发展史上打下深刻烙印,为惠州文化发展带来更大促进。我建议规划出台细化方案及每年的行动计划。此外,做好测评方案,判断其中哪些是长期的,哪些是短平快、迅速有效的,哪些项目能找到发展结合点,选出一批能迅速体现、擦亮惠州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招牌的项目。
惠州的硬资产比较充分,软资产还需好好调查、梳理,包括手上有多少钱,能干多少事,有多少人等。此外,文化发展还要有后期宣传推广机制。惠州可借鉴深圳的创新做法,以法定机构的方式设立一个城市推广中心,将城市推广中心的架子搭起来,由政府采购,聘请专业人士对城市进行宣传推广。
惠州西湖旁有很多需要活化的场所,我们可以建设一个兼具惠州资料馆、媒体俱乐部功能的咖啡馆。收集惠州文史资料,作家、新闻工作者等撰写的关于惠州的书籍,方便媒体、旅游文化活动及推广活动的开展。
惠州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文化特色。惠州毗邻深圳,如何吸引深圳的资本来惠州投资文化产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今,深惠一体化快速推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深圳人来惠州,这里面有很多文章可做。
李凤亮
李凤亮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推进文化业态融合,重视文化消费升级
惠州市生活品质佳,是珠三角重要的文旅目的地。要利用好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业态融合,同时重视文化消费升级。
文化竞争很重要,我们不仅要与周边的城市竞争,还要与全球的城市竞争。从全球和区域文化竞争的角度来说,要推动惠州文化品牌升级。惠州要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创新品牌,例如打造一个有视觉冲击力的城雕、打造惠州标识,擦亮苏东坡文化IP,打造一批建筑类、文化设施类、旅游景点类的文化地标,利用好罗浮山山地音乐节等,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惠州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应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文化强市进程。
陈悦成
陈悦成
中国民协民间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用好名人名迹名物强化文化力量
我从具体的微观角度谈些看法。
要用好名人。来惠州的名人很多,大家能达成共识的有苏东坡等。可以深入研究苏东坡的文学、书法,但同时他还是一位生活家和城市规划师,我们要将苏东坡的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增加对苏东坡生活态度的研究,研究他生活里面哪些形态可以做成产业,比如饮食。
要用好名迹。比如丰湖书院,它是整个岭南的文化高地,我们一直没有把它活化利用好,惠州应该把丰湖书院活化再造。可以通过借力,让有名望的文化人带领重建,重塑惠州文化的力量,成为新的惠州文化高地。
要用好名物。如惠东渔歌,是惠州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觉得完全可以尝试更多的表现形式,不断创新,做成年轻人也喜欢的业态。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侯县军 刘建威 陈春惠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杨建业 钟畅新 摄
探秘惠州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