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西域的状况: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西域
西汉西域的状况: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西域公元275年(晋武帝咸宁元年),戊已校尉马循率领将士北征右部鲜卑,斩其皆领,大获全胜。右部鲜卑归降晋朝,西域 重新安定,诸国纷纷遣使朝贡。晋武帝分别对各国的国王进行了册封。285年(晋武帝太康六年),大宛国遣使献汗血马,晋武帝特派杨顒为使,册封其王兰庾为大宛王。新疆民丰县的古遗址中出土了两件晋朝木简,文义上下相连,内容为:“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鄯善、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王写下召书到。这是晋朝派驻西域的边关官吏收到五国国王,信后的记录.可见西域各国的国王被晋朝册封为“守侍中'“大都尉”、“奉晋 大侯”、“亲晋王”等多种爵位 形同关内的诸侯王。注1:北匈奴势力瓦解以后,东汉末年,鲜卑的势力符经远达阿尔泰山山区和准噶尔盆地 东北部。曹魏时期,鲜卑政权解体,右部鲜卑散牧于阿尔泰山内外 和东部大山山区 与呼揭和车师后部杂居。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能够让沐浴过汉文明的地区和民族都
全文大约3000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接上一期,国力强盛的曹魏基本上恢复了东汉以来中原政权对西域的影响和控制,但曹魏政权存在的时间不长,从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到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奂禅位给司马炎,曹魏政权仅仅存在了45年。从东汉到曹魏,从曹魏到西晋,两次政权的改姓都是经过了禅让,巧合的是,汉献帝刘协和魏元帝曹奂生前都被封爵“陈留王”。不得不说历史总是存在着这种“扎心的”幽默感。
前人田土后人收,更有收人在后头。政权的交替,往往就意味着权力的争斗和各方势力的洗牌,从公元265年到公元42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晋时期,从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胡汉政权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就是北方乱成一团,大小公司林立,你争我夺。南方东晋股份有限公司独大,各个股东勾心斗角。总之,一个字乱。
(整个晋西北都他妈乱成一锅粥了.png)
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能够让沐浴过汉文明的地区和民族都痴迷,上瘾,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在接触当中逐渐的融合一体。两晋十六国时期虽然乱,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并未中断。
1、 西晋的短暂延续
西晋前期,准备说是晋武帝时期,延续了曹魏时在西域的行政制度,仍设西域长史,戊己校尉等官职。晋朝初期,右部鲜卑阿 罗多强盛,侵夺呼揭和车师后部,迫使他们向中亚迁徙,西域因此 动乱。
注1:北匈奴势力瓦解以后,东汉末年,鲜卑的势力符经远达阿尔泰山山区和准噶尔盆地 东北部。曹魏时期,鲜卑政权解体,右部鲜卑散牧于阿尔泰山内外 和东部大山山区 与呼揭和车师后部杂居。
公元275年(晋武帝咸宁元年),戊已校尉马循率领将士北征右部鲜卑,斩其皆领,大获全胜。右部鲜卑归降晋朝,西域 重新安定,诸国纷纷遣使朝贡。晋武帝分别对各国的国王进行了册封。285年(晋武帝太康六年),大宛国遣使献汗血马,晋武帝特派杨顒为使,册封其王兰庾为大宛王。新疆民丰县的古遗址中出土了两件晋朝木简,文义上下相连,内容为:“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鄯善、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王写下召书到。这是晋朝派驻西域的边关官吏收到五国国王,信后的记录.可见西域各国的国王被晋朝册封为“守侍中'“大都尉”、“奉晋 大侯”、“亲晋王”等多种爵位 形同关内的诸侯王。
晋武帝死后,晋朝局势大变,先后发生“八王之乱”恶战连年,焦土遍地,哀鸿满野,西晋一时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 处于无政府状态,开始你争我夺。
“八王之乱”使中原大地处在动乱之中。匈奴首领刘渊(南匈奴)乘机率众进人中原,创建“盾汉”割据政权。刘渊死后,其子刘聪派兵攻克洛阳,俘获晋怀帝和晋愍帝,西晋灭亡。
公元318年司马睿被推举为皇帝,以建康城(今南京市)为首都,史称“东晋'。刘聪死后,族人刘曜称皇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刘渊的部将、羯胡首领 石勒攻杀刘曜称皇帝,建立'后赵”政权。
总之,西晋灭亡后,我国北方先后又有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和“后燕”,汉人张氏建立的“前凉”和李氏建立的“西凉”,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和吕光建立的“后凉”,羌人姚氏建立的“秦”,匈奴泔渠氏建立的“北凉”,鲜荦秃发氏建立的“南凉”等政权,这些政权被统称为“十六国”。由于东晋偏安于江南- 隅,对西域鞭长莫及。真正管理或影响域的,只有前秦、前凉、后凉、西凉和北凉等五个政权。
当中原一片混乱时,凉州刺史张轨保境安民,发展生产,河西地区成为世外桃源,中原和秦陇地区的难民纷纷投奔他。东晋建立后,其子张宣和张茂一边公开尊奉东晋,从而取得世人的好感;一边按照张轨的方针和政策办事 继续保境安民。河西走廊不但日益富庶,而且成了人文荟萃的地区,并取得了代替管理西域的权力。他们仍然委派戊己校尉,仍屯驻高昌壁,西域长史,仍设在海头城。
公元324年,张茂病死,其子张骏继位。张骏年轻有为,奋发图强。这时高昌城及其周围的屯田将士和西迁难民很多,社会情况与内陆相同,为方便于统一管理,张骏撤销戊己校尉府的编制,改设为髙昌郡 下设髙地县(今新疆鄯善县鲁克沁县以下设乡、里。郡有郡守,县有县令,乡设啬夫。前凉在高昌地区建立郡、县、乡三级 政权,第一次杷郡县制度推行到了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同一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除鄯善和车师前王囯对张骏比较恭顺外,西域诸国多轻视张骏。公元335年,张骏派大将杨宣率众西行,横越流沙,讨伐龟兹国。一路上,鄯善王元盂和焉耆王龙熙皆归降。龟兹国坚守城池,顽强抗拒,终被杨宣征服。西域大为震动,纷纷遣使进贡汗血马、火浣布、大象、孔雀等珍奇物品。张骏于是重设戊己校尉营、西域都护营、玉门大护军营,驻兵屯守。以杨宣为西胡校尉,总统三营将士,统管西域各国。不久 张骏自称凉公,设置百官,正式建立 前凉政权,以东部领土为凉州和河州,以敦煌、晋昌、高昌三郡,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为沙州,以杨宣为沙州刺史, 西域各国遂受沙州直接管辖。
张骏死后,前凉国力日渐衰落。公元376年,前秦皇帝苻坚派大将姚苌领兵西征,前凉灭亡,西域名义上转归前秦统治。
前秦兼并前凉之后,苻坚开始重视西域,任命梁熙为凉州刺 史、护西戎校尉,并让他携带丝绸和珍宝前往西域慰谕。西域大 宛、康居、于阗、疏勒等国遣使朝贡,鄞善国王休密驮、车师前王弥 萁甚至亲至长安朝见苻坚,只有龟兹国王帛纯,对前秦态度不逊。
公元382年,苻坚出兵西域,讨伐龟兹国。派骁骑将军吕光统率步兵7万,精骑5000,西征龟兹;同时委任 弥耷为西域都护,休密驮为宁西将军。吕光进军焉耆,焉耆王泥流 闻风归降。进抵龟兹,龟兹王帛纯出兵抵御,节节败退,只好固守都城。吕光挥军包围龟兹都城,罗列在高垒上,作为疑兵。帛纯见此情状,不敢出战,派人携带珍宝到狯胡国求救。狯胡王派其弟呐龙带兵12万,又在尉头、温宿等地征兵5万,共17万人来解龟兹之围。狯胡的骑兵战马髙大,铠甲坚固,稍矛锋利,漫山遍野,前秦将士看了有些胆怯。吕光鼓励将士稳定中军,张开左右两翼,猛攻强敌。双方一场恶斗,狯胡大败而逃,帛纯跟随狯胡远遁。此战以后西域各国慑于前秦的军威,都来表示归附,纷纷将汉朝颁发给他们的卬绶上交给吕光,呂光重新向他们颁发了前秦的印信。
公元389年,吕光见前秦分崩离析,遂自立为三河王,设置百官,建立后凉政权。西域转归后凉管辖。吕光以勇敢善战的长子吕赛为使持节镇西将军、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西域大都护,镇守髙昌。
公元399年,吕光病死,后凉陷于争权内讧,境内一片混乱。次年,敦煌太守李悬自立为凉公,设置百官,割据河西走廊的西部,建立西凉。西域又归西凉统治。不久 李曷迁都酒泉,因为敦煌“制御西域,管辖万里,为军国之本'地位十分重要 即任儿子李让为敦煌太守、西夷校尉,坐镇敦煌,节制西域。
公元401年,匈奴首领沮渠蒙逊占据河西走廊, 自立为凉州牧、张掖公,建立北凉政权,与李氏的西凉政权对峙。 公元417年,西凉公李悬病死 其子李歆继位。公元 420年,李歆发兵偷袭张掖,反被沮渠蒙逊 击杀。沮渠蒙逊西进,攻克酒泉、敦煌,西凉灭亡。西域鄯善等国向北凉进贡,北凉因此得以管理西域。
西晋基本延续了曹魏在西域的管理体系。十六国时期,北方虽然陷于战乱,政权更跌频繁,但是与西域紧密连接的“五凉”政权和一度统一了北方的前秦政权都十分重视对西域的控制,把西域和中原一样视为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便于管理与内地渐趋一致的西域,张骏在西域地区实行了中原的“郡县制”。这一时期西域整体上呈现的是虽然战火不断,但与中原的联系并未中断,甚至仍然在不断加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