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欣赏:以文载道以德焕采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欣赏:以文载道以德焕采首届“孔子艺术奖”书画大展从筹备到展览半年多的时间,受到书坛、画坛的普遍关注,共收到国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世界各地书法、国画、篆刻作品8000余件。孔子艺术奖的评审委员会,主要由当今中国最具实力的学者、艺术家和企业家组成,其主席由中国诗人、孔子和平奖创始人谯达摩先生担任。组委会多方征求意见,并经国际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同意,最终决定授予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首届“孔子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为彰显儒家文化特色,弘扬中华文化艺术,济宁首次举办“孔子艺术奖”书画大展,并设立了“孔子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以褒奖在文化艺术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这也是国际孔子文化节继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友谊奖之后设立的又—大奖项。作为一项国际性大奖,它旨在为推动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影响全世界审美趣味,洞掘人类心灵之光尽一点绵薄之力。艺术自其诞生之日起,便成为人类文明范式中最为独特

记者/吴建云

欧阳中石,1928年生,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交流协会艺术顾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欧阳中石先生我国著名学者、书法教育家,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在书法上,他诸体兼备,而汇通于行草,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之长,形成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博学多才却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这位书法大师就是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欣赏:以文载道以德焕采(1)

“孔子艺术奖” 众望所归

在2010年山东省文博会济宁会场闭幕仪式上,济宁市人民政府向获得首届“孔子艺术奖”的艺术家颁奖,23人分获—二三等奖,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荣膺首届“孔子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孔子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授予欧阳中石先生乃众望所归。欧阳中石先生是文化艺术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不仅在书法创作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在当代书法艺术界影响极大,而且在书法教育、书法学科的建立上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孔子艺术奖”书画大赛组委会副主任谢长伟谈到。

欧阳中石先生创立了中国首个书法文化研究所,并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了书法创作硕士点和博士点,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中国国际和平研究中心于2011年10月在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成立,是一家颇具实力的中国民间学术机构。中国国际和平研究中心曾成功主办三届孔子和平奖,并将以其独立的学术精神与深刻的洞察力为孔子艺术奖奠定坚实的艺术评判基础。

为彰显儒家文化特色,弘扬中华文化艺术,济宁首次举办“孔子艺术奖”书画大展,并设立了“孔子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以褒奖在文化艺术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这也是国际孔子文化节继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友谊奖之后设立的又—大奖项。作为一项国际性大奖,它旨在为推动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影响全世界审美趣味,洞掘人类心灵之光尽一点绵薄之力。艺术自其诞生之日起,便成为人类文明范式中最为独特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部世界艺术史是由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书写的,他们天才的艺术作品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其呕心之作无不闪耀着人类与宇宙对话时悄然绽放的般若之智,而其中的巅峰之作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星,引领人类无惧黑暗,走出困境。孔子艺术奖关注当今世界各个艺术领域,包括当今世界,绘画(包括传统绘画艺术、漫画、油画等)、书法、雕塑(包括传统雕塑艺术、根雕艺术、陶瓷艺术等)、舞蹈、音乐、设计(包括园林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戏剧、建筑、影视(包括摄影、电影、电视、动画制作等)等领域及其交叉领域的杰出艺术家和艺术团队。艺术家在反映和模仿,同时更在创造,从中产生其作品的各种意义,从而构成完整的艺术哲学体系。21世纪的艺术哲学体系需要当代优秀的艺术家倾注毕生心血去参悟、去创造。孔子艺术奖但求在这一艰难跋涉的旅程中与每一位追梦者同行,这一点是最终推动孔子艺术奖创立的根本理由。

首届“孔子艺术奖”书画大展从筹备到展览半年多的时间,受到书坛、画坛的普遍关注,共收到国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世界各地书法、国画、篆刻作品8000余件。孔子艺术奖的评审委员会,主要由当今中国最具实力的学者、艺术家和企业家组成,其主席由中国诗人、孔子和平奖创始人谯达摩先生担任。组委会多方征求意见,并经国际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同意,最终决定授予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首届“孔子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欣赏:以文载道以德焕采(2)

“文德化和” 文化精髓

“广益集思统一,同心协力和谐”,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2013年全国两会专门题写的贺词。作为在书法、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具有高深造诣的文化大家,欧阳中石先生从象形文字的角度剖析了“文、德、化、和”四个字,并指出,这四个字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国的文化道路,就是追求繁荣与和谐的道路。

欧阳中石认为,大力发展文化,就要首先明确“文化”的概念。《易经》中有这样一句:“物相杂,故曰文。”“‘杂’即‘襍’,原意是许多鸟停在树枝上,‘文’通‘纹’,这句话引申理解为各种事物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痕迹,也就是‘繁荣’”。“五色成文而不乱。”欧阳中石又引用了《礼记•乐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要有章法,要和谐。”欧阳中石说:“我理解,所谓‘文’就是繁荣、和谐。”

欧阳中石拿起笔纸,给记者写了“德”字。“‘德’字的右半部分其实是‘惪’字,一个‘直’一个‘心’,是不是很好理解?正直、向上即为德。”他解释道,为了使“文”得到很好的发展,就要强调“德”,也就是说,人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都保持正直。

“‘化’这个字的写法其实是对称的,是一正一反的两个‘人’”,欧阳中石边说边写。记者查辞典得到释义: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欧阳中石解释说,虽然人人都要正直向上,也难免有所碰撞,有了碰撞,有了不一致,就要通过“化”变成一致。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中的这句话同时出现了“和”、“化”两个字。欧阳中石说,“和”字从“口”部,意思是人发出的声音。声音虽有不同,却是一致的,这就是“和而不同、不同而和”。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欣赏:以文载道以德焕采(3)

欧阳中石谈到,“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中华民族从祖先一直到今人,一直在追求这种繁荣与和谐。换言之,繁荣与和谐,就是文化发展的道路。”

如果要在欧阳中石的名字前面加上头衔,可以是诗人、画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可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如果要计算欧阳中石的学生数量,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可他却始终念念不忘教导过自己的诸位恩师;如果尊称欧阳中石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山鼻祖,毫不为过,可他却称这一切只是“顺理成章”。“一树樱桃春带雨”。总愿称呼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教书匠的中石先生,秉持着自己书法育人的理念,不辍“劳作”,他相信中国书法艺术的未来更加炫目多采。

(孟云飞转自《祖国》 2014年第4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