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教授生孩子跟养老金挂钩:80后海归硕士筹资500万办养老院
厦大教授生孩子跟养老金挂钩:80后海归硕士筹资500万办养老院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适,陈卿严格把关养老院的装修,稍不如意就立即要求返工调整。经过近一年地努力,养老院于2013年7月开始试运营,2014年6月6日正式运营。贯通两栋楼的第三层,约3700平方米,198个床位。院内有单人间,双人间,也有五六人的多人间。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和浴室,且配有地暖、空调、电视、热水器。此外,还专门辟出了空中花园、晾晒区和娱乐活动区。养老院内全部使用环保材料,娱乐室、健身室、图书室、广场舞基地等一应俱全。经过3个月的市场调研,陈卿和他父亲走遍了武汉的养老院。为筹集资金,他们卖掉了9套房产,凑齐了500万元投入到另外23套房子的装修,于是有了今天的养老院。“还剩3套,自己住1套,另外2套作为员工宿舍”,陈卿说。在2008年,除了取得硕士学位外,陈卿家里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徐东团结村启动城中村改造,陈家500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拆。根据政策,2009年还建时,开发商应补
7月22日,微博上有媒体发布了一段义工在武汉武昌区徐东社区大家庭养老院做公益活动的视频,获得了网友们的点赞。在视频中,这所民办养老院的院长陈卿表示,他向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家属提出了一个要求:老人每月的费用只接受现金缴费,一月一次,如果坚持要通过支付宝转账,也必须本人当面转。他的这一举动赢得了网友们好评,获得了“良心院长”的称号。昨天下午,成都晚报记者联系上了陈院长,他告诉记者,老人们最渴望的就是家人的探望,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就是为了让子女们能够经常来养老院里看望他们。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今年35岁的陈卿不仅是这所民办养老院的院长,他还是创办人和法人。作为一名80后海归硕士,放弃了待遇丰厚的工作,放弃了出租房子每年坐收百万的舒适生活,却选择卖9套房筹资500万办一家养老院。据陈卿介绍,养老院是个微利产业,要盈利需要经过八九年的市场培养期,而且风险很大。
这个院长不简单:拥有35套房却不做包租公 卖9套房凑500万办养老院
图为陈卿
“2003年到2008年期间,我在澳大利亚本硕连读电子信息系统专业”,陈卿告诉成都晚报记者,“毕业后在当地工作了大概8个月之后,我返回武汉从事了一年金融方面的工作,然后去了北京做进一步的发展。”
在2008年,除了取得硕士学位外,陈卿家里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
徐东团结村启动城中村改造,陈家500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拆。根据政策,2009年还建时,开发商应补偿35套共4000平方米“还建房”以及160万元钱。35套房中最小的50多平方米,最大的有150平方米,包括团结名居小区竹园三层的整层,和紧邻一起的四层楼的一半。据陈卿介绍,按当时市价,这些房产的总价值大约是3000万,如果把房子出租商用,一年的收入也可达百万以上。亲戚朋友们闻讯后带着项目过来找他投资,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办养老院”,陈卿告诉成都晚报记者,“1986年,爷爷中风去世,没多久奶奶也跟着走了,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父亲忙于生计,无暇照料老人。对此,他一直有很大的遗憾。于是我们就许了一个心愿:在有能力之时一定要开办一家养老院,帮助更多的家庭。另一个原因是想留住邻里情。由于城中村改造,几十年的邻居各在东西,但其中很多年事已高的老人行动不便,家人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他们,于是形成了很多空巢老人。” 怀着这样的初衷,他于2011年辞去了北京的工作,返回武汉开始筹办养老院。
经过3个月的市场调研,陈卿和他父亲走遍了武汉的养老院。为筹集资金,他们卖掉了9套房产,凑齐了500万元投入到另外23套房子的装修,于是有了今天的养老院。“还剩3套,自己住1套,另外2套作为员工宿舍”,陈卿说。
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适,陈卿严格把关养老院的装修,稍不如意就立即要求返工调整。经过近一年地努力,养老院于2013年7月开始试运营,2014年6月6日正式运营。贯通两栋楼的第三层,约3700平方米,198个床位。院内有单人间,双人间,也有五六人的多人间。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和浴室,且配有地暖、空调、电视、热水器。此外,还专门辟出了空中花园、晾晒区和娱乐活动区。养老院内全部使用环保材料,娱乐室、健身室、图书室、广场舞基地等一应俱全。
养老院开业后困难重重 坚持下去终渡难关
从2013年7月开业到2014年春节,最初养老院的定位是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 但是半年下来只入住了20多位,最后算下来每个月亏损差不多15万元。“当时很着急啊,压力也很大,但因为前期投入的太多了,不能放弃”,陈卿告诉晚报记者,“春节后,我开始花钱在公交车上和小区里做广告。身体状况不好的老人,慢慢也接收进来。到2014年8月,入住老人有了80人左右,此后每个月有七八个老人入住。”
困难期间武汉市的养老产业政策也帮了不少忙。陈卿介绍,大家庭养老院自开业起就享受免税、水电气按民用价格计算的待遇,而且还有每张床位4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武昌区民政局还捐赠了40张医用床、400套被单被套。
如何照顾到每一位老人的需求是遇到的另一个问题。
陈卿告诉晚报记者,截止目前,养老院约有160位老人,平均年龄85岁左右,最大的有97岁的。其中有70%是失能或失智老人,伺候起来很困难。“我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尽量顺着老人的意思来,将心换心。”
目前全院总共有员工36人,其中有25名护工,平均一个护工大约要照看6个人。每天早上8点,所有护工要向院长汇报前一天老人的情况。其余员工主要负责后勤和管理。
目前院内的医护工作主要是和养老院楼下的门诊合作。“如果门诊医生认为老人病情比较严重,会及时通知家属带老人前往大医院就诊;如果是轻微病症,则由门诊医生进行医治。”陈卿介绍。
不仅要让老人活得好 还要让老人真正体验生活
在“大家庭”,每一位有自主活动能力的老人,都有发光发热的机会。
79岁的王大享担任养老院的消防巡逻员、乐队领唱、太极教练、花园园丁。
80岁的王庭南,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写春联时总是很积极。
83岁的张文敏带着一群姐妹扭秧歌。
90岁的赵学端,弹了几十年的电子琴,唱歌时缺她不可。
……
为了让老人们在养老院里生活得舒服,陈卿把阳台打通做成空中花园,放置好纳凉喝茶的太阳伞,还规划出老人们可以自主栽种花卉的动手区。
“在很多养老院里,老人们是‘活着’。在我这儿,我希望他们是真正地‘生活’。陈卿告诉晚报记者。
陈卿记者,在我这儿,我希望他们是真正地‘生活’。
每月收费拒绝支付宝 只为让子女多来看老人
谈及视频中提到的“老人每月的费用只接受现金缴费,一月一次,如果坚持要通过支付宝转账,也必须本人当面转”这一要求,陈卿表示,想出这个办法就是为了让子女多看看老人,至少保证一个月能来一次,“我们养老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只能在饮食起居上给老人们提供基本的护理,但毕竟血浓于水,在亲情方面我们永远无法代替老人们的子女。”
关于老人每月的费用,陈卿告诉晚报记者,现在平均每人的费用在2500左右,具体费用要根据老人所住的房间、老人身体所需要的护理级别等来定。
成都晚报新媒体见习记者 谭帅
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