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七步诗为什么能让曹丕动容?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的原因
曹植的七步诗为什么能让曹丕动容?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的原因于是,甄氏提醒道:“兄长不幸早逝,嫂子年少守节抚养儿子成长而不嫁,实在难能可贵,从道义上来讲,母亲待他应该如自己的女儿一般。”甄氏长到十四岁,兄长甄俨不幸去世,只留下了寡嫂和儿子,但后母管得很严厉。甄氏的老爹和老妈共同努力下,生了三男五女,甄氏是女儿中最小的一个。据说,甄氏出生之后,甄家就有灵异现象的发生,每当她睡觉时,家里就会有人“仿佛”(《魏书》上词)看到有人将玉衣盖在她的身上,这也许就预示着她将来的前途,可能会无可限量。家里面听从了她的建议,因而救活了很多人。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深谋远略,不愧是“奇女子”了,能有这样的接济天下心,这背后的公关团队实在是出了不少力。
三国历史上的知名女性有很多,以资色而名的,如大、小二乔;以英武而名的,如孙夫人;以文才而名的,如蔡文姬。
如果是以传奇而名,我选甄氏。
甄氏,这位传说中《洛神赋》的原型人物,在民间的影像与其历史形象具有很大的不同,光环遮盖下,早已是被认知得面目全非。
甄氏,本是中山无极人,因为老爹甄逸是“政府公务员”(上蔡令),家里条件不错,有田有地,有房有产,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陈寿著的《三国志》中所记的甄氏传,也许是因其惜墨如金的性格,或许是确实无可记的原因,字数很少,很多《魏略》、《魏书》上有关甄氏的记载几乎被删了个干净,裴松之在作《三国志注》时,又给补全了上去。
甄氏的老爹和老妈共同努力下,生了三男五女,甄氏是女儿中最小的一个。
据说,甄氏出生之后,甄家就有灵异现象的发生,每当她睡觉时,家里就会有人“仿佛”(《魏书》上词)看到有人将玉衣盖在她的身上,这也许就预示着她将来的前途,可能会无可限量。
家里面听从了她的建议,因而救活了很多人。
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深谋远略,不愧是“奇女子”了,能有这样的接济天下心,这背后的公关团队实在是出了不少力。
甄氏长到十四岁,兄长甄俨不幸去世,只留下了寡嫂和儿子,但后母管得很严厉。
于是,甄氏提醒道:“兄长不幸早逝,嫂子年少守节抚养儿子成长而不嫁,实在难能可贵,从道义上来讲,母亲待他应该如自己的女儿一般。”
后母被她的言行所感动,让甄后与寡嫂一起生活,两人就如刘、关、张般,恩爱有加,相处甚密,一家子本来就应和和睦睦,相亲相爱。
这之后,甄氏出嫁了,嫁给了当时的北方老大袁绍的儿子袁熙。
有些人认为,甄后嫁了像袁熙这样的人,一件十分不幸的事,大有一般父亲嫁女儿时辛苦种植多年的水灵灵大白菜让猪给拱了的感受。
其实,袁熙虽不是什么有头脑的人,家世可以,容貌也可以,两人可说是门当户对,并不委屈了甄氏。
按照历史进程,袁绍集团最终覆灭在了曹操集团的手中,理所当然地,袁家的一切也为曹家所接收,其中当然也包括了甄氏。
当时,袁熙出守幽州,将甄氏留在邺城侍候自己的婆婆,也就是袁绍的老婆。
而正在此时,曹操打了进来,曹丕见有机会大捞一笔,也就不客气地进城逛荡了一圈,没想到,碰到了一位绝世佳人,也就笑纳了。
《魏略》上对于这一场邺城相遇的记载,很有戏剧性:“及鄴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
曹操对甄氏还是很满意的,于是便为儿子曹丕将她迎娶到了家。
乱世之中,女人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甄氏的命运似乎从来就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权力的男人们,想把她怎么样就怎么样,她与曹丕有一个不错的邂逅,却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
甄氏成了曹丕的私人品后,很是得宠,生下了后来的魏明帝曹叡和东乡公主。
甄氏在曹丕那的很受待见,遭到了不少人的妒忌,她的处理方式是,对于有宠的,共同“劝勉”,没有宠的“慰诲”,两头讨好,两不得罪。
甄氏还常常劝曹丕说:“你瞧人家黄帝有多少妻妾,正因为妻多子女也多,你也应该多宠幸别的女人,好让我们老曹家多些后代。”
后来,曹丕想休掉任氏,她也劝解说:“任氏有品德有姿色,我是及不上的,为什么要休掉她,我受你的敬遇之恩,众所周知,你这样做,很多人都以为是我做的,我又将怎么样办?”
说的话很是动人,可是无奈曹丕不听,还是将任氏从宫中赶了出去。
按当时的情况来说,甄氏聚“三千宠爱于一身”,地位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动摇,因而说下这些话、做下这些事很是理智。
除此之外,有心人的有意涂抹下,甄氏在“为人处事、品行修养”上,还有上佳表现。
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征关中,为免旅途的寂寞难耐,顺带着将自己的老婆卞夫人捎带上了,当时卞夫人身体有些不适,甄氏知道了,全身不安,“忧怖,昼夜泣涕,”当左右从人告诉她,卞夫人病已经好了,甄氏不信,说是下人为了宽慰她而哄骗她的伎俩,这“忧惧之情”倒是渐长了,后来收到了卞夫人身体平安的信,才欢喜如常。
当曹操大军班师后,卞夫人听知了她的举动后,感叹说:“这才是真正的孝妇!”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东征,带上了卞夫人、曹丕及甄氏所生的魏明帝及东乡公主两兄妹,如往常一样甄氏还是留家看守。
卞夫人回来后,看见甄氏容貌更盛以前,也不好意思说她为何不为自己忧虑,也就拐着弯借着魏明帝及东乡公主两兄妹的名头问道:“你跟自己的子女分别这么久,怎么一点也不思念?”
甄氏怎么不明白卞夫人的话里有话,立忙答道:“有他们(实指曹丕、魏明帝及东乡公主)陪着你,我又有什么好担忧的?”
真是会说话,深懂婆媳处世之道,把自己的婆婆哄得开心,也就是给了自己丈夫的面子,快赶上俺媳妇了。
这样既贤惠又漂亮的接近于“圣女”的老婆,不管是谁娶了都是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事,可是,非常奇怪地,就在曹丕登位不久之后,就下令将甄氏给处死了。
关于甄氏的死,《三国志》记载,只有几字:“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鄴。”
据有关记载,甄后的怨言主要从她所写的一首乐府诗《塘中行》中表现了出来,曹丕读了诗后很是不满,由洛阳派使者前往甄氏独居的邺城旧宫,逼迫她服下了毒酒。
有些记载上所描写的,还要惨,说是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
总的来说,随着甄氏年纪的增长,色衰爱驰,又有怨言,惹怒了曹丕,而被杀。
裴松之注引《魏书》的说法却与此不同:“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玺书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会后疾遂笃,夏六月丁卯,崩于鄴。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
也就是说病死的,临终前还上演了一墓三让玺书的好戏,只是没有三让徐州那般轰动。
对于甄氏的死,曹丕的反映很是悲痛,还将皇后玉玺赐给了死去的甄氏,这也是符合《魏书》一贯地对于甄氏前后事迹的描写,但是裴松之认为《魏书》的这样记载,有“为尊者讳”的嫌疑,采用的是“春秋笔法”,所以他认为陈寿做《三国志》不把这些编进去的很有道理,也有原因的。(陈氏删落,良有以也。)
个人认为,两种说法,还是前一种比较可靠些,至于甄氏的真实死因,想必不是有“怨言”那么简单的。
宫庭历来都是最为黑暗的场所,难有人性光辉的闪现,为了所谓皇家体面,或是为了某种不为外者道的原因,事件过程往往都会被遮得严严实实,让你无法去找寻真相。
正因为是各种扑朔迷离,又造就诸多的小道消息,从而将甄氏的事迹转换为了传奇。
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甄氏与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相关连的各种暧昧。
甄氏与曹植其实是没有过多的交集,但一篇《洛神赋》牵强附会之后,就成了曹植对甄氏的思慕之情,那位“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洛神仙子,也成了甄氏的另外身份,也只有好事之人才会做这好事之举。
与曹操有关,则是两个极具捕风捉影性质的小故事。
据《世说新语》记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 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意思是说,曹操攻破邺城后,想要收编甄氏,很是失望地发现,让曹丕捷足先登了,心里面不免得有些不平。
据《典略》中记载:“建安十六年,世子为五官中郎将,妙选文学,使桢随侍太子。酒酣坐欢,乃使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他日公闻,乃收桢,减死输作部。”
意思就是说,曹丕让甄氏出来会见宾客,大家都低下头不敢看,只有刘桢看了,而且看得很仔细。曹操听说了,就好好惩罚了刘桢。
当事人兼老公曹丕都没什么话说呢,做公公的曹操这个局外人却是急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对于这些纯属臆测的过份解读,我也只能是呵呵了!!!
因为儿子是魏明帝曹叡,甄氏倒是获得了死后的荣光,魏明帝派人为她修建了寝庙,还加封了甄氏家族,后来又觉得甄氏的陵墓太简陋,将她改葬到了朝阳陵。
客观地讲,甄氏的经历并不具有过多的传奇性,只是过分渲染以及各种佐料添加才成为了传奇。
当一切被还原,也就只会让人觉得有些单调干涩,甚至于乏善可陈。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