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强如何拍摄:齐鲁壹点对话导演刘伟强
刘伟强如何拍摄:齐鲁壹点对话导演刘伟强我们针对这个事件,去访问了刘传健机长,也访问了机组人员,跟他们谈了很多次、很久,了解那一天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我们还去了很多机场,像成都机场、重庆机场、拉萨机场等等。当访问完所有人之后,我们就坐下来跟编剧反复开会,研究我们应该怎么样把这个事情展现给观众。因为我们的计划是在今年国庆档上映,时间实在是很紧张,所以就需要我们马不停蹄地推进所有工作。我们会从很多方面去思考。比如,当风挡爆裂之后,机长和机组人员是怎么处理的?后面客舱中的乘客又是怎么反应的?再比如,当飞机发生意外之后,地面有什么部门发现了这个问题、又是如何帮助飞机顺利完成备降的?刘伟强:最打动我的,主要还是这个题材的特殊意义。从去年5月14号,3U8633机组经历特情之后,有很多人都非常关注,也有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事件可以拍成电影”,有很多电影公司都有同样的想法。后来,博纳影业的于冬先生打电话给我,他问我:“现在川航5•14的这个题材
截至10月4日早晨7点,电影《中国机长》票房已经达到11.18亿。“怎么这么牛呢!”电影《中国机长》里的这句台词,被无数人反复说起。
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将于9月30日公映,张涵予(饰 刘长健)、欧豪(饰 徐奕辰)、杜江(饰 梁栋)、袁泉(饰 毕男)、张天爱(饰 黄佳)、李沁(饰 周雅文)领衔主演,雅玫(饰 张秋悦)、杨祺如(饰 杨慧)、高戈(饰 吴言)主演,还有黄志忠、朱亚文、李现、陈数、焦俊艳、吴樾、阚清子、余皑磊、小爱、李岷城、冯文娟等友情出演。
近日,《中国机长》导演刘伟强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详解《中国机长》是如何炼成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请问,您为什么会拍《中国机长》,最打动您的地方在哪?
刘伟强:最打动我的,主要还是这个题材的特殊意义。
从去年5月14号,3U8633机组经历特情之后,有很多人都非常关注,也有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事件可以拍成电影”,有很多电影公司都有同样的想法。后来,博纳影业的于冬先生打电话给我,他问我:“现在川航5•14的这个题材,我们拿到了。你有没有兴趣拍?”我想了想,觉得这个题材是很有意义的。在中国,这种题材是很少有人拍过的,我觉得可以试试。然后我们就一起开会,讨论怎么去把这个事件电影化。
这个事件的核心大概是34分钟的事情——从起飞到发现风挡裂裂了、爆裂,再到从高原回成都,安全备降。那么,我们怎么去通过艺术加工,把这个事情变成一个两小时左右的电影呢?
我们会从很多方面去思考。比如,当风挡爆裂之后,机长和机组人员是怎么处理的?后面客舱中的乘客又是怎么反应的?再比如,当飞机发生意外之后,地面有什么部门发现了这个问题、又是如何帮助飞机顺利完成备降的?
我们针对这个事件,去访问了刘传健机长,也访问了机组人员,跟他们谈了很多次、很久,了解那一天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我们还去了很多机场,像成都机场、重庆机场、拉萨机场等等。当访问完所有人之后,我们就坐下来跟编剧反复开会,研究我们应该怎么样把这个事情展现给观众。因为我们的计划是在今年国庆档上映,时间实在是很紧张,所以就需要我们马不停蹄地推进所有工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这部电影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您是如何在保证电影艺术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电影的真实性的呢?
刘伟强:我觉得首先要明确的是,电影就是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电影是两个小时,那确实需要把很多元素以艺术加工的方式加到电影中去。
至于真实性,要感谢民航专业人士的帮助。从一开始,我们就从民航专家的介绍中了解到,原来一架飞机飞上天是很不简单的事情。比如3U8633航班早上六点半起飞,但有很多普通的员工凌晨三点多已经起来了。这个员工指的不单单是机长和机组成员,还有很多保障人员,比如有人负责维护飞机,有人负责清理跑道,有人负责运送餐食到飞机上,还有很多人要坚守塔台……有无数部门无数工作人员要一步步地处理很多问题,要对乘客的安全负责。如果没有拍这个电影,我完全不知道原来民航系统是这么厉害的,要这么多部门合作才能保证一架飞机顺利起飞、安安全全落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那您拍这个电影的时候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伟强:首先肯定是时间的问题,因为这个档期真的很急。再有就是各种因素都要兼顾,比如场景要搭建好、剧本要搞好、演员要找好。
演员张涵予、欧豪和杜江在开拍之前,去学如何驾驶模拟机,袁泉、张天爱她们几个去四川航空的客舱模拟舱接受训练,了解空乘的仪容、礼貌、举止要求,学习怎么为乘客服务。
除了保证饰演机组成员的演员符合要求,我们还要找到客舱中的119个乘客。老老小小,特别是还有一两岁的小孩子,这些人要跟我们一起拍摄两个月的时间。其实挑选的标准是很严格的,他们每天要坐在轰鸣、抖动、翻转的模拟机舱里面,就像常常在坐过山车、跳楼机一样,身体要承受得住才行,如果有心脏病的话,就肯定没办法演机舱里的乘客了。所以,我也要求跟组演员们每天要跑步,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让自己有好的身体来承受这些。
除此之外,我们还花了很多资金和精力,去搭建一架1:1还原A319的模拟飞机。在模拟机舱里面,怎样完成飞机颠簸、抖动等等动作,都是我们要研究的东西。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搭建新的电脑程序来完成不同程度的颠簸,摸索如何用平板电脑去控制模拟机舱的不同部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请您谈一谈演员和角色设定吧。
刘伟强:所有的演员也都是非常紧张的,他们对自己都是有要求的。
比如张涵予,他很清楚作为机长应该有怎样的态度、要完成哪些训练。我们跟原型人物刘机长也会常常沟通,去了解一个民航机长应该是怎么样的。根据刘机长的真实情况,我们剧情里增加了一些家庭的元素,比如电影里刘机长有一个女儿,他一早起来会去女儿房间,承诺工作结束后要回家来陪伴女儿。诸如此类,不单单是飞行的内容,还有这些角色家庭生活的内容。
再比如杜江,我们根据人物原型,给他增加了一个他的爱人也是空乘的设定,但他们那一天没有在同一架飞机上。再比如,欧豪是比较年轻的副驾驶,他会常常表现出一个年轻人对航空的热爱,非常想要当好机长。再比如袁泉,她是乘务长,其实也好像是captain一样,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她要带领她的乘务组去确保119个乘客的安全,要很专业地安抚乘客的情绪,“请大家相信我们,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
在这部电影里,会有很多人跟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内容,我们在电影里加了很多感情的元素。我们常常想,刘机长怎么这么厉害?他为什么能把飞机飞回去呢?看起来飞机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我们希望让观众看到张涵予和这架飞机“人机合一”,就好像他在跟一个朋友说,“我要挺住,我一定要带119个乘客安全回去”,他和飞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老朋友一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这个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了,大众对它的认知和结果都比较了解。您是如何处理一个已知结果的故事的悬念的?如何确保观众仍然会有紧张刺激的感觉?
刘伟强:对,观众进影院前就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没事了”,所有人已经很安全地下飞机了。所以我们在真实事件之外,进行了艺术加工。比如飞机怎么开回去、在回去的路上要如何设置挡路的“障碍”,机长怎么想办法去绕过障碍,障碍之后还会遇到什么……在成功备降以后,他们还要担心很多很多问题,观众就会持续被情节吸引。艺术加工让这个事情显得没有那么简单,会给观众一种“过了一关又一关、过了一关又一关”的感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您是否担心观众看完电影之后再坐飞机,可能会“恐飞”?您拍这部电影,是想告诉观众什么呢?
刘伟强:我是个常常坐飞机的人,但有很多东西我是根本不知道的。
比如,为什么飞机常常晚点,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看完电影之后,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因为飞机在天上飞,是要符合很多很复杂的条件的。比如,会有很多工程人员去检查飞机,确保飞机是健康的,才会放行。再比如,天气条件要符合飞行条件,才可以放行。
再比如,我们电影里的航班3U8633是从重庆飞去拉萨,听上去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但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比如从重庆起飞后,要经过成都,然后是高高原。“高高原航线”这个词是我通过拍这个电影才了解到的,原来中国民航规定高高原航线的航班上要配备两个机长。一位负责飞过去,一位负责飞回来。
再有,比如乘客上飞机之后,空乘会播放安全须知,或者做安全示范,乘客们可能会完全不看,他们觉得这个安全须知是没用的。但是我觉得它是很有用的。假如飞机真的发生意外情况了,你就要懂得怎么配合乘务长、乘务员,他们真的受过很强的专业训练。
所以,我希望观众看完我们的电影《中国机长》之后可以意识到,原来坐飞机去某个地方,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国内每天都有大概150万人在飞,每个机场又有几千、几万人在确保安全。所以我希望观众能通过电影多了解一点,意识到民航系统真的不简单。乘客买一张飞机票、去机场、过安检、然后登机,看起这个过程很简单,但背后的整个民航其实是非常不简单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中国民航其实有一种说法是,民航界不需要英雄,需要的是安全,您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刘伟强:我觉得说得很好。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当英雄,每一个职业的从业者也都可以当英雄。但是真的,就像刘传健说,我不是英雄,我的心态就是把每个乘客安安全全地送回家,安全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这次《中国机长》辗转多地拍摄,比如剧组去过达古冰川、拉萨高原,在高原拍摄时感受如何?
刘伟强:我还好,但是大部分人已经不行了。我们在达古冰川的时候,很多人都受不了要吐,有些人头晕,有些人头痛。还记得我拍一个镜头的时候,我给工作人员下了“左”的指令,他却去了右边。我说前,他却往后。其实在高高原拍,有些人真的顶不住,还有人几乎吐了整个晚上,这是挺危险的。当然最后我们是挺住了,我们能拍完《中国机长》,真的是不简单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可不可以告诉我们,在电影整个拍摄过程中,您觉得对您帮助最大的人是?
刘伟强:我觉得有很多人都对我帮助很大。
首先当然是于冬,这次投资很大。弄一架飞机多少钱、弄特技多少钱……加起来是很庞大的投资。
还有就是各位演员了,也包括一百多个跟组演员。他们每天跟着我在飞机里颠簸、抖动,我自己每天也很晕。还有一大帮幕后的工作人员,比如编剧、摄影等等各工种。
当然,应该特别谢谢民航,因为民航给我们很多意见,派出很专业的专家为我们提供指导。还有各个机场和他们的工作团队,比如成都机场、重庆机场和拉萨机场。就比如成都机场相关的所有部门,消防、医务人员、地勤等等,能帮我们的都出手帮忙了。这样的事情是我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我很难想象每个部门都来支持我们拍摄是怎样的场面。川航还特意协调了一架真的飞机,让我们在成都机场实地拍摄。
最终我们统计了一下,给我们提供过直接帮助的民航系统工作人员,大概就有一千多人。是大家帮我们拍成了这个电影,这个也是我想也没有想过的,所以真的很谢谢他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倪自放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