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打火机什么牌子好?不惧欧盟反倾销的温州打火机
韩国打火机什么牌子好?不惧欧盟反倾销的温州打火机早在计划经济时代,温州就出现个体经济的萌芽,改革开放后,温州人得天时地利人和,在各个领域大展身手。打火机产业为何发轫于温州?其实并不奇怪:其一,温州地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港口发达;其二,因耕地稀少,当地人为了养家糊口,自古就有外出经商的传统,当地人有着丰富的经商经验。更值得一提的是:2001-2002年,温州打火机企业联合起来,对欧盟启动的反倾销调查进行积极应诉,最终迫使欧盟主动撤销反倾销调查,轰动一时。如今,温州打火机企业不足100家,昔日风光不再。曾经以低价席卷全球,并且成功挫败欧盟反倾销阴谋的温州打火机产业何以没落?温州打火机产业的兴衰史能够给其他“中国制造”企业提供怎样的启示?一切都需要从头说起。
提起温州商人,你能想到什么?炒房团?还是街边10元店大喇叭里吆喝“厂家倒闭,跳楼大甩卖”的皮带?
有一样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却曾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球,这个小东西就是温州制造的打火机。
温州打火机产业始于80年代末,最初以模仿日韩山寨产品起家,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在21世纪初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巅峰时期,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有3000多家,年产打火机5.5亿只,产值高达65亿,远销日本、韩国、欧洲等,占据国际市场80%的市场份额。
更值得一提的是:2001-2002年,温州打火机企业联合起来,对欧盟启动的反倾销调查进行积极应诉,最终迫使欧盟主动撤销反倾销调查,轰动一时。
如今,温州打火机企业不足100家,昔日风光不再。曾经以低价席卷全球,并且成功挫败欧盟反倾销阴谋的温州打火机产业何以没落?温州打火机产业的兴衰史能够给其他“中国制造”企业提供怎样的启示?
一切都需要从头说起。
产业的发端与辉煌打火机产业为何发轫于温州?其实并不奇怪:其一,温州地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港口发达;其二,因耕地稀少,当地人为了养家糊口,自古就有外出经商的传统,当地人有着丰富的经商经验。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温州就出现个体经济的萌芽,改革开放后,温州人得天时地利人和,在各个领域大展身手。
李中坚就是温州的一位有志青年。正是他发现打火机蕴含的巨大商机,开启了温州打火机的产业之路。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温州各种作坊遍地开花。李中坚也在绞尽脑汁寻找致富门路。
正赶上他的表哥从香港回来探亲,偶然发现这里的小作坊生产的日韩山寨版打火机,不仅在外观上几乎能够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质量上也与正品相差无几,关键是价格非常低廉。
李中坚的表哥很兴奋,察觉到这其中大有商机。于是他当即订购了6万只打火机,并拉上李中坚一起在香港注册了外贸公司,取得进出口许可资质后,再转手将这批打火机销往日本和韩国市场,第一桶金就赚的盆满钵满。
尝到甜头的李中坚,不满足于做贸易商赚差价,他有更大的野心,打算自己办厂搞规模化生产,这样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货源的长期稳定。
经过几年的积累,李中坚感觉时机已经成熟,在1992年成立了东方打火机厂,当年就实现了净利润3000万元。
在此之前,温州生产打火机的作坊都是零散作业,不成气侯,李中坚的成功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办打火机厂门槛不高,不需要太多资金,技术更不成问题。很快,各种打火机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由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廉,且高度分工合作形成的产业集群优势,温州打火机不仅质量有保障,几乎可以和正品媲美,而且价格做到了极致,最低只有正品价格的1/30 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日本打火机厂商广田的负责人曾经去温州考察,感叹温州打火机的成本优势无可比拟,决定关掉日本的打火机生产线,转而在温州贴牌生产。
此后,法国“都彭”、韩国“松树”、德国“哈德森”等国际知名打火机品牌厂商为了缩减成本,纷纷选择在温州打火机厂家贴牌或定牌生产。温州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温州的打火机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成为和眼镜、皮革、服装并驾齐驱,共同撑起温州经济支柱的“四大天王”。
李中坚每每回忆起行业鼎盛时期的场景,都无限感慨:他的工厂每天能够生产10万只打火机,刚下生产线,就被停在外面的货车拉走,根本不用担心订单,只需要考虑如何开足马力生产,按时交货。
为了赶订单,工人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人手短缺时,连村里的老头老太太都被招进厂里当临时工。
吃一堑长一智,应战还是投降?随着产量增加,从1992到1994年,中国对美国的打火机出口量一路飙升,从最初的5000万只迅速增长到近3亿只,两年飚升600%!
温州打火机在美国市场的畅销挤压了其国内老牌厂商的市场份额,让以ZIPPO为首的竞争对手眼红不已,如临大敌,他们向美国政府施压,于1994年全面实行CR(childResistanceLaw 即儿童安全法案)法案,即要求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打火机售价在2美元以下的,必须加装儿童安全锁。
在当时,美国95%以上的打火机单价都超过了2美元,很显然,这个所谓的CR法规就是为中国打火机“量身定制”的。
那时国门刚打开不久,很多温州打火机厂商对国外法规一无所知,更不懂得如何应对,等他们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中国出口美国的打火机已经锐减七成,在美国市场几乎全军覆没。
如日中天的打火机产业被打了当头一棒,CR法规在美国完全遏制住温州打火机的势头。
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因为卸掉关税负担,温州打火机的价格优势更加凸显,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当时温州年产5.5亿只打火机,80%出口至欧洲市场。
温州打火机的猛烈攻势让欧洲打火机厂商们坐不住了,在其干预下,2001年9月,欧盟终于步美国的后尘,对温州打火机启动了CR程序。
吃一堑长一智。这回,温州打火机厂商早有预料,并且做好充分的应战准备。时任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温州烟具行业协会副会长黄发静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率先组织中国“民间第一团”,大胆走出国门,前往比、德、法、意等欧盟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所属的欧盟标准委员会等机构多次进行会谈交流,摆实事讲道理。
黄发静认为:中国产品的低档、低价并不意味着质量的低劣。如果按此逻辑,就等于认同2欧元以上的打火机都是安全的,不需加装防止儿童开启装置;而2欧元以下就不安全,这个前提本身就是荒谬的!况且,温州的打火机在出口之前已经通过了国际安全检测。
欧盟有关机构和欧洲BIC等打火机制造商深感震惊,他们没想到中国企业能走出国门争取自身权益,但出于维护本土厂商利益的考虑,欧盟最终并未改变决策,只是延缓了政策生效时间。2002年5月,欧盟作出决议,通过了CR法规,并规定给予这项技术壁垒两年的过渡期,至2004年正式生效。
BIC等厂商对两年后才生效的CR法规急不可耐,大肆鼓动欧盟启动反倾销程序,对中国企业设置贸易壁垒。
迫于厂商的压力,2002年6月27日,欧盟正式宣布对中国出口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起诉讼的目的很明确——通过对中国企业征收高昂的反倾销税,把中国打火机彻底挤出欧洲市场。
对手亡我之心不死,战书已经下达。应战还是投降?
如果应诉,这铁定是一场硬仗;如果投降,则意味着放弃欧洲市场,同时承认中国打火机行业不具备市场经济主体地位,显而易见,这会影响到温州打火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
经过多方权衡,温州烟具行业协会决定应诉,并很快募集到200多万元的应诉资金。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打响了。
应战——兵分两路,众志成城打赢反倾销战争温州烟具协会召集各个打火机厂商召开研讨会,商量应对之策。协会请来了中国外经贸大学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讲座,通报情况和WTO规则,并聘请精通WTO事务的律师和专家出谋划策。
经过深入研讨,与会人员达成共识:反倾销案起诉的要件有两条:一是对方价格有倾销嫌疑,二是对己方的相应厂商造成损害。而应诉的要点同样围绕这两点做文章:其一是证明打火机价格完全由市场竞争形成,其二是证明我方产品并未对相应的厂商造成损害。应诉时只要证明其中一点就可以证明我方没有构成倾销。
理清思路后,温州烟具协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兵分两路来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一是组织以大虎等15家企业进行“产业无损害抗辩”,另一路是以温州东方轻工实业有限公司为主体申请市场经济地位。
大虎等15家企业进行“产业无损害抗辩”的重点在于:温州出口欧盟的打火机与BIC等公司的打火机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一次性塑料打火机,后者是金属可充气打火机,两者在材料、工艺、结构、档次及价格方面差距悬殊,故中方不存在对欧洲打火机造成产业损害;而且温州打火机产业均为民营企业,不存在政府补贴问题,故产品不属于“低于成本销售”的倾销范畴。
与此同时,温州东方轻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坚等企业家提出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诉讼目标:以规范化经营为前提,要求欧盟公平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继而以此否定倾销。
面对中国企业有理有据的应诉举措,欧盟官员于2002年9月-12月多次到达温州,对东方、尼博贸易等企业进行产品、销售、财务等方面进行严格核查。
欧盟官员几次三番的调查结果,并未发现中国打火机企业存在对欧洲打火机厂商造成‘产业损害的’任何证据。
最终,欧盟宣布:包括“东方”等在内的5家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打火机企业,其申请目标全部通过;
2003年7月14日,欧洲打火机制造商协会正式向欧盟撤诉;
2003年9月11日,欧盟发布官方公报,正式终止对中国打火机反倾销的调查。这是属于中国厂商的胜利!
至此,历经一年之久的中国打火机保卫战,以中方全面告捷完美收场。
这起反倾销诉讼作为中国入世后“民营企业应诉反倾销第一胜案”,轰动一时,温州打火机厂商的胆识与魄力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
成也山寨,败也山寨温州打火机产业应诉欧盟反倾销大获全胜后,大家普遍认为:障碍都扫清了,打火机行业又可以迎来春天了。
殊不知,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2008年,受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订单锐减,外商把价格压得越来越低,整个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20万的订单,2毛钱的利润,都会有一大帮人来抢”,李中坚说:“以前做一个打火机能赚一块钱,到了后面,连一分钱都赚不到。”
由于绝大部分企业都在做贴牌模式,缺乏研发和创新能力,没有自主品牌,更缺乏议价能力,导致同行之间低价竞争严重,逐步陷入“零利润”甚至“负利润”的恶性循环。
而后,日本又开始酝酿出台CR法规,导致原有订单大量流失。同时,由于制作打火机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用人成本节节攀升,加之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等等因素,温州大量中小打火机企业不堪重负,破产倒闭。
面对行业风雨飘摇的现状,李中坚和黄发静两位行业大佬分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李中坚在公司亏损几千万后,对打火机行业已经彻底丧失信心,他利用自己的相貌优势转行当了特型演员,在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领袖邓小平;
黄发静选择在打火机行业坚守,目前已经成为烟具行业协会会长,日复一日地为温州打火机产业突围奔波,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思索应对之策。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重重考验,温州打火机产业并未在研发和品牌打造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从山寨起始并发展壮大,除少数企业有一定的研发创新意识外,温州绝大部分打火机企业依旧在走贴牌代工的老路子,但是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当原有的成本优势丧失殆尽后,整个行业走向没落也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可谓:成也山寨,败也山寨。
温州打火机产业趋于没落,这是否说明这个行业已经不行了呢?事实并非如此。接棒温州打火机产业并且后来居上的,是一个地处湘中腹地的小城,湖南邵东县。
同样是从小作坊起步,邵东县的起点可能还没有温州人高,但不同的是,邵东的打火机产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危机意识,加强行业内部监管自律,对出口产品统一定价、统一争取政策扶持等,避免了温州打火机行业低价无序竞争的局面。
不仅如此,邵东打火机产业紧跟时代步伐,对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改造,所有出口欧盟等高端市场的打火机产品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动淘汰低质低价产品。
当地政府也建设智能技术研究院这一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研发创新。
正是以上举措,使得邵东接棒温州的打火机产业,包揽了世界70%以上的打火机产量,年产值超过百亿。
两相比较,温州打火机的没落更是让人唏嘘。
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不能固守原有的模式一成不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永葆创新精神,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处于不败之地。